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对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9-06-27 02:44姜延航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气腹异丙酚七氟醚

姜延航,曲 捷

(1.珲春市医院 麻醉科,吉林 珲春133300;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特需病房,吉林 长春130033)

手术应激反应常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刺激应激产生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术前精神上的紧张、焦虑、恐惧以及术中的创伤、血容量、麻醉的变化等,其中应激反应发生最强烈的诱因是手术创伤和气管插管[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过程中CO2气腹会使腹腔压力上升,胸腔内的压力也会随之上升,且CO2被血液吸收后会引发高碳酸血症,均可增强患者应激反应。皮质醇作为一种极为敏感的激素,故常被用作应激反应的观察指标[2]。为了进一步探析七氟醚、异丙酚麻醉对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50例需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手术。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纳入标准:(1)年龄为18-65岁之间;(2)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肺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严重疾病者;(2)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3)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0-48岁,平均年龄为(36.74±1.48)岁;体重49-75 kg,平均体重为(61.23±11.14)kg。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为(37.15±1.66)岁;体重48-72 kg,平均体重为(60.23±10.89)kg。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体重等其他基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麻醉方案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 min均给予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 mg。对照组手术时注射异丙酚进行麻醉:根据患者的体重控制注射剂量,即2 mg/kg,麻醉生效后定时为患者进行间断性麻醉,此时的注射剂量为0.5 mg/kg,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观察组实行七氟醚诱导麻醉:为患者插管,经由导管吸入浓度为7%的七氟醚气体麻醉剂,生效后将浓度将至3%为患者实行持续麻醉。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5 min(T1)、插管10 min(T2)、气腹5 min(T3)、气腹30 min(T4)以及术毕时(T5)的SBP、DBP、HR、SpO2。并在相应的时点从开放的静脉通路采集2.5 ml静脉血,分别采用血糖试纸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糖值和皮质醇含量。

1.4 统计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见表1)

2.1.1收缩压:在插管5 min和插管10 min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SBP与麻醉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气腹5 min和气腹30 min时,对照组患者的SBP相比麻醉前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气腹5 min和气腹30 min时,观察组患者的SBP较麻醉前有所上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两组患者的SBP较麻醉前有所上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经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舒张压 在插管5 min和插管10 min时,两组患者的DBP与麻醉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在气腹5 min、气腹30 min及术毕时,两组患者的DBP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气腹5 min、气腹30 min时,对照组的DBP下降幅度较大,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3心率 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时的HR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4血氧饱和度 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各时的SpO2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糖、皮质醇比较(见表2)

2.2.1血糖 在插管5 min和插管10 min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血糖与麻醉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在插管10 min时,对照组的血糖下降幅度更明显;在气腹30 min、术毕时,两组患者的血糖较麻醉前均显著上升(P<0.05),术毕时,两组患者血糖差异明显(P<0.05)。

2.2.2皮质醇 插管5 min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皮质醇与麻醉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更明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腹5 min、气腹30 min和术毕时,对照组患者的皮质醇与麻醉前相比明显上升(P<0.05),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皮质醇除在插管5 min时明显下降外,其他时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在气腹10 min、气腹30 min和术毕时,两组患者的皮质醇差异明显(P<0.05)。

表2 两组患者血糖、皮质醇比较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风险在于对患者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的风险[3]。麻醉药物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可能引发患者心血管过激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故手术时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十分关键。异丙酚是临床上常用于麻醉和镇痛的静脉麻醉药,可以对肾上腺素的分泌发挥抑制作用,有效降低皮质醇及儿茶酚胺,且停止用药后可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4]。许多学者通过比较异丙酚与依托咪酯、硫喷妥钠全麻诱导中皮质醇和血糖的变化,发现异丙酚可以防止插管应激对自主神经造成影响,在手术中能达到更好的抗应激效果。七氟醚是一种吸入式麻醉药物,其气味对呼吸道产生的刺激较小,易于被患者接受,能达到较快的诱导效果,使麻醉在短时间内生效。麻醉过程中机体对七氟醚的摄入量相对小,减少对患者的血流、心肌耗氧量、心肌收缩力等情况产生的影响,不会使患者的心率、收缩压产生大的变化,进而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研究显示,七氟醚能延迟因缺血引发的心肌挛缩,有效防止缺血性损伤;能有效对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进行抑制,且对交感神产生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5]。此外,采用压力通气的方式进行麻醉时,患者的脑电双频谱指数始终比自主通气方式低,可见七氟醚在进行诱导时能借助压力支持改善麻醉药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以增强七氟醚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在插管5 min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BP、DBP、血糖和皮质醇与麻醉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HR和SpO2无明显变化,提示异丙酚和七氟醚均能有效抑制患者插管时产生的应激反应;在气腹10 min、气腹30 min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BP、DBP均逐渐上升,但前者均比麻醉前高,后者比麻醉前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七氟醚相比,异丙酚会对循环产生更大的抑制作用;术毕时,两组患者的血糖差异显著(P<0.05),气腹后对照组的皮质醇不断上升,观察组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在气腹10 min、气腹30 min和术毕时,两组的皮质醇差异明显(P<0.05),提示七氟醚对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优于异丙酚。

综上所述,手术过程中七氟醚吸入麻醉比异丙酚静脉麻醉更有优势,前者能更显著的抑制患者的插管应激反应,对患者的血液流动学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气腹异丙酚七氟醚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在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免气腹牵开器使腹腔镜手术不再“气鼓鼓”
标准气腹压腹腔镜手术与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发病48 h内急性胆囊炎疗效研究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发育期大脑的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肝、脾联合伤后非气腹状态和气腹状态对兔肺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