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脂、载脂蛋白、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2019-06-27 02:44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载脂蛋白血尿酸硬化

何 平

(舒城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安徽 舒城231300)

脑梗死是临床高发脑血管病,其中70%左右为缺血性脑梗死[1]。证据表明[2],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常造成动脉血流减少获闭塞而诱发梗死。专家认为[3],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有研究认为[4],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较为复杂,载脂蛋白由于承担胆固醇转运的作用,故也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证明[5],脑梗死的发病与进展和血脂、血尿酸、载脂蛋白等指标均有关联,但目前仍缺乏较为全面的研究。本研究将通过对比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人、不同预后患者的血脂、载脂蛋白、血尿酸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载脂蛋白、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病例组 入组病例为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6例。纳入标准:(1)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2)首次发病,发病时间< 72 h内;(3)年龄> 18岁;(4)神经功能损伤评分≥9分;(5)意识清楚;(6)无认知障碍;(7)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完整;(8)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心、肝、肾、内分泌相关疾病患者;(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性脑梗死者;(3)伴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肺气肿等并发症者;(4)有精神疾病史者;(5)先天性残疾患者;(6)近14 d内服用过影响血脂、血尿酸、血液指标的药物者;(7)伴糖尿病、白血病或其他慢性病者;(8)伴颅内出血者;(9)伴恶性肿瘤者;(10)伴感染性、血液性、免疫性疾病者。

1.1.2对照组 选取同期于本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36例。纳入标准:(1)经门诊体检健康者;(2)无重要疾病史;(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认知障碍者;(2)伴精神疾病者。

观察组男21例(58.33%)、女15例(41.67%);年龄39-75岁,平均(60.21±5.43)岁。对照组男17例(47.22%)、女19例(52.78%);年龄42-72岁,平均(60.57±6.38)岁。2组性别(χ2=0.892,P=0.345)、年龄(t=0.258,P=0.79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血清学检测 所有受检者均于入院24 h内进行血清学检测,受检前空腹12 h以上,于清晨在本院检查科抽取4 ml静脉血,离心(2 500 r/min,15 min)后留取血清,保存于低温环境中等待统一检测。所有血清样品均由同一位检验科人员完成。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氧化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选择性遮蔽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直接法测定;上述指标的检测设备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 B(apo B)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尿酸(UA)使用酶比色法检测。各指标正常参考范围:①TC:2.90-6.00 mmol/L;②TG:0.40-1.80 mmol/L;③HDL-C:1.00-999 mmol/L;④LDL-C:1.50-3.60 mmol/L;⑤apoA1:1.00-1.70 g/L;⑥apoB:0.55-1.10 g/L;⑦UA:男性为134-430 μmol/L,女性为110-380 μmol/L。

1.2.2预后观察 所有患者均通过电话随访+复诊的方式进行预后判定,将36例患者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预后判定标准:于患者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定,MRs评分0-2分判定为预后良好,3分及以上则判定为预后不良。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UA水平。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TC、TG、apo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DL-C、UA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血清学指标的比较

2.2 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经随访结果证实,20例患者发病后90 d的MRs评分为0-2分,纳入预后良好组;16例患者的MRs评分为3分及以上,纳入预后不良组。2组患者的TC、TG、apo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LDL-C、UA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HDL-C、apoA1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会导致许多患者成为残疾,轻者肢体麻木影响日常生活,重者丧失活动能力,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且患者自身的心理也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因次,如何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致死率,促使患者更好的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成为目前的一大难题。

表2 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DL-C、UA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LDL-C、UA升高与HDL-C、apoA1水平下降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特点。此外,不少血清学指标在预后方面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预后不良组的LDL-C、UA升高幅度较预后良好组更明显,apoA1的下降幅度也较预后良好组更明显,考虑与上述指标的生理作用有关。

血脂代谢异常对脑血管疾病的负面影响已获得公认,研究发现[6,7],LDL-C是一种携带胆固醇的脂蛋白,被氧化修饰后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受到炎性细胞黏附和浸润,且其被氧化修饰后有一定毒性,会被巨噬细胞摄取而引起泡沫细胞坏死、崩解,释放溶酶体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HDL-C可运输外周组织中胆固醇至肝脏中,使血浆TC水平减小,起到改善血管内膜功能的作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8]。研究发现[9],低HDL-C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相较于正常HDL-C水平人群大幅增加。

血尿酸是由核酸分解和氨基酸合成以及食物摄取而来,尤其是高嘌呤食物,如海鲜类。本研究中,病例组UA显著高于对照组,考虑与脑梗死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多存在肾动脉硬化等问题,导致尿酸排泄量减少,使体内UA水平偏高。而UA可形成尿酸结晶并在血管内膜上沉积,损伤血管内膜,增加血栓形成风险[10]。也有专家认为[11],尿酸盐晶体可促进血小板释放更多的5-羟色胺与二磷酸腺苷,使血小板黏附、聚集,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也有研究发现[12],UA异常升高可促进LDL-C氧化,通过加重机体血脂代谢异常的途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即UA与LDL-C对脑梗死的发病有协同作用。

载脂蛋白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与血脂指标有较大关联,有专家认为[13],Apo Al与Apo B对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效果优于血脂指标。Apo Al是HDL-C的重要蛋白成分,也是其重要载体,主要在肝脏、肠道中合成,具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清中游离Apo Al不断与HDL中的Apo Al交换,从而影响HDL-C代谢情况。实验发现[14],Apo Al从脂蛋白表面解离后成为游离状态,与HDL受体结合,促使HDL亚类间的相互转换,产生无脂游离状态的Apo Al,引起细胞胆固醇摄入并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加重机体血脂代谢异常,从而影响患者预后。目前认为,Apo Al的作用可总结如下:(1)与HDL受体结合而促进游离胆固醇醇酯化;(2)参与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促进LDL-C的成熟;(3)诱导抗氧化、抗炎等作用,避免血管壁上沉积炎症引起与氧化因子等,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对抗动脉粥样硬化。ApoB是LDL-C的主要蛋白,可帮助LDL-C进入血管内皮细胞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5]。

猜你喜欢
载脂蛋白血尿酸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化验单上的载脂蛋白是什么意思
化验单上的载脂蛋白是什么意思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