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宽教授运用逐瘀通络虫类药临证经验

2019-06-27 00:40王晓仙刘金伟胡丽霞李恩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特点分析临床应用

王晓仙 刘金伟 胡丽霞 李恩宽

【摘 要】虫类搜风逐瘀通络之品药效以攻伐为主,具有祛风化痰、破血逐瘀、通络消肿等作用。因其属于“血肉有情”之品,与人体气血相应,故在疾病中常能发挥独特疗效,但其药物多具小毒,临床应用需谨慎。李恩宽教授不仅注重扶阳,也善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并经临床实践证明只要辨证准确、合理配伍、注意用法,虫类攻伐之品不仅可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而且在治疗眩晕、脉痹、痔、积聚病方面有突出疗效。

【关键词】虫类药;疑难症;临床应用;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6-0057-02

虫类搜风逐瘀通络之品具有祛风化痰、破血逐瘀、通络消肿的功效,常见的有穿山甲、蜈蚣、全蝎、僵蚕、水蛭、地龙等。古时就有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记载,如叶天士谓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1]。

李恩宽教授为武汉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师承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恩宽教授世传中医,后又师从于黄寿人、章真如、杨济生等全国著名的老中医专家,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均颇有建树,擅长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李恩宽教授旁,发现李恩宽教授在疑难症上经常运用虫类攻伐之品,疗效显著,同时李恩宽教授应用该类药时注重辨证、配伍和用法,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现将典型病例举例及分析如下。

1 眩晕、脉痹

于某,男,67岁。2016年09月28日由家属搀扶就诊。患者自诉头晕明显,卧床亦有眩晕感,不能站立。舌淡苔薄,脉弦细。2016年09月20日本院彩超示: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右侧颈动脉显示不清,闭塞待查。李恩宽教授考虑颈动脉粥样硬化致脑供血不足,中医诊断:眩晕、脉痹,证属风痰上扰,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祛风逐瘀通络。处方:党参100g,麸炒白术100g,茯苓100g,炙甘草60g,黄芪60g,当归100g,水蛭100g,蜈蚣60条,醋山甲60g,僵蚕120g,法半夏80g,胆南星100g,鸡内金100g,地龙100g,土鳖虫100g。研末水泛丸,每日3次,每次7g。嘱咐患者“放筷子即刻服药”。

2016年11月21日患者由家属陪同就诊,未搀扶,自诉头晕同前,但可忍受。未诉服药后有任何不适。舌淡苔薄,脉弦细。守上方加桃仁100g,红花100g。研末水泛丸,每日3次,每次7g。仍嘱咐患者饭后即刻服药。

2017年03月08日患者独自就诊,自诉头晕明显减轻。仍未诉服药后有任何不适。查体右下肢静脉曲张。舌淡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加白芍250g,甘草50g。研末水泛丸,每日3次,每次7g。仍嘱咐患者饭后即刻服药。

2017年08月09日患者独自就诊,自诉头晕症状完全缓解。仍未诉服药后有任何不适。彩超示: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右侧颈动脉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虽彩超示斑块未消失,但症状已减轻,说明病情改善。患者间断服药近1年,服药后均未诉任何不适,守2016年09月28日方虫类药加量续进:党参100g,麸炒白术100g,茯苓60g,炙甘草60g,黄芪100g,当归100g,水蛭200g,蜈蚣120条,醋山甲100g,僵蚕100g,法半夏80g,鸡内金100g,地龙200g,土鳖虫200g,葛根100g。研末水泛丸,每日3次,每次7g。仍嘱咐患者饭后即刻服药。6个月后再复查彩超。

按:此案李恩宽教授诊为脾胃气虚,无力运化津液致痰瘀阻络,着于颈脉所致。方用四君子汤改良方(人参换成党参,因党参性质平和,不燥不腻,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较为适合)益气健脾;黄芪、当归补气活血;虫类搜风逐瘀通络之品(水蛭、蜈蚣、穿山甲、僵蚕、地龙、土鳖虫)通络拔毒,复通久瘀之络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虫类药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疗效显著:水蛭不仅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还能使血管壁斑块消退[2];土鳖虫亦有降血脂的作用,同时能明显降低主动脉及头臂动脉硬化[3];蜈蚣、穿山甲、地龙能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血流变[3]。虫类攻伐之品多有小毒,对胃部有刺激,李恩宽教授常嘱咐患者“放筷子即刻服药”,即通过饭后服药的方法减少药物副作用。并且李恩宽教授在虫类药的使用中采取逐渐加量的方法,在确认疗效且患者身体无不适的情况下加量续进,保证虫类药的用药安全。李恩宽教授辨证准确,加之合理谨慎使用虫类攻伐药,配丸药以缓攻,故能收此良效。

2 痔

黄某,男,53岁。因胃部不适、反酸,反复治疗无效,于2016年05月18日在李恩宽教授处首次就诊。就诊过程中,自述除胃部不适外,近日排便困难、肛门痛、鲜血点滴而下,舌淡苔薄,脉细。中医诊断:呃逆;痔,证属脾胃虚寒,脾虚气陷。治以温中散寒、补脾益气,攻毒散结。处方:炒决明子20g,炒牛蒡子20g,地黄20g,玄参20g,麦冬20g,附片18g,干姜18g,肉桂18g,桂枝18g,炒酸枣仁30g,旋复花20g,煅赭石30g,党参30g,麸炒白术30g,炙甘草6g,蜈蚣3g,全蝎9g。7剂,水煎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一周后复诊,患者自诉反酸稍有好转,排便通畅、无痛、不出血,处方去掉蜈蚣、全蝎,继续服用7剂,服法同前。

按:痔疮是局部血脉淤积的结果。李恩宽教授将蜈蚣、全蝎称为“痔疮妙药”,且临证使用疗效确切。古今均有关于全蝎治疗痔疮的记载,如明代李恒的《袖珍方大全》中“全蝎不拘多少,烧烟熏之即效”;现代临床应用研究中,张春云[4]等报道用全蝎、白僵蚕治疗痔疮23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蜈蚣、全蝎均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两者等量配伍是为止痉散,常用来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等。李老用3倍量全蝎与1倍量蜈蚣配伍治疗痔疮,一是取两者功效相同、相須为用增强攻毒散结的作用;二是取全蝎治疗痔疮疗效明确,方中加大全蝎用量,增强疗效。另蜈蚣与全蝎均为有毒饮片,为用药安全考虑应中病即止,所以该患者复诊时痔疮好转即停用蜈蚣、全蝎。

3 积聚

艾某,男,66岁。2017年03月29日初诊。2016年12月胆囊癌术后,糖尿病病史,自诉现乏力,纳差,面带愁容。舌偏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积聚,证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以疏肝解郁,补气活血,逐瘀散结。处方:柴胡20g,当归20g,白芍30g,党参30g,五灵脂15g,黄芪100g,郁金30g,醋山甲5g,水蛭10g,蜈蚣6g,全蝎10g,醋鳖甲30g,甘草10g。颗粒剂,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017年04月05日二诊,患者自觉乏力好转,服药后嗳气,其余尚可。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加蒲公英50g,山慈姑10g,麦芽50g。颗粒剂,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017年04月12日三诊,患者诉乏力、纳差好转,头部燥热。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加女贞子30g。颗粒剂,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017年04月19日四诊,患者诉嗳气、头部燥热好转。舌偏红苔薄黄,脉弦细。守上方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017年05月03日五诊,患者诉一切尚可,查空腹血糖高,要求中药调理。舌偏红苔薄,脉弦。3月29日方加郁金15g,青黛15g,山慈姑15g。颗粒剂,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2017年05月17日六诊,患者诉一切尚可,血糖控制亦可。舌淡苔薄,脉弦。守4月19日方7剂,水冲服,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此后患者病情稳定,定期复诊,随证加减用药,2017年11月22日复诊时仍未有出现黄疸症状,说明病情控制良好。

按:胆囊癌属消化道恶性肿瘤,一般放化疗效果差,西医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治疗胆囊癌从“脾胃病”论治,但效果一般,而在手术基础上扶正祛邪,防止复发转移尚有所作为[5]。该患者初诊时李恩宽教授老用四逆散加减方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党参、五灵脂配伍使用,一补一通,补而不滞,用于虚中夹瘀之证;重用黄芪补气以活血;虫类药醋山甲、醋鳖甲柔肝软坚,水蛭、蜈蚣、全蝎通络拔毒抗癌。之后复诊时根据当时症状随证加减,经中药调治近一年,病情稳定,无不良反应,且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亦属难得。

4 结语

虫类药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代医家补充完善,在治疗疑难顽症方面常能取得独特疗效。李教授临床辨证运用虫类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胆大心细又谨慎渐进,均取得显著疗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为中药临床药师深入虫类药的安全使用开阔了思路,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潘华信,朱伟常.叶天士医案大全[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

[2]梁文艳.水蛭的临床应用概况[J].吉林中医药,2005,25(10):58-59.

[3]张保国,张大禄.动物药[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0,310,491.

[4]张春云,李凌.全蝎白僵蚕治疗痔疮[J].中国民间疗法,2000,8(8):45.

[5]顾恪波,何立丽,吴洁.孙桂芝虫类药疗癌医案集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8.

(收稿日期:2019-01-02 編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特点分析临床应用
高中英语高考听力特点及对策分析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