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企腾飞的法治密码

2019-06-29 04:02法制日报王春
法人 2019年6期
关键词:乐清温州大王

◎ 文 《法制日报》记者 王春

市场经济先发,法治必然先行。

温州是“山水斗城”,是民营经济发祥地,是法治中国先行地。从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到第一部私营企业条例,从农村包产到户改革到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从全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温州奏响着经济与法治同频共振的响亮节拍。

“八大王”案件成试金石

破解温州民营经济腾飞的法治密码,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八大王”案件,这不仅成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分水岭,更成为检验经济与法治同频共振的试金石。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八大王”案件的平反,就没有温州民营经济的腾飞。

“八大王”产自柳市,这个温州下辖乡镇位于乐清湾之滨,因“柳树下的集市”而得名,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000家企业,有“中国电器之都”“中国百强名镇”“全国文明村镇”等多张国字号名片。

在柳市镇政府会议室,记者见到了“八大王”中的四位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翻砂大王吴师廉、螺丝大王刘大源。除了他们四人,另四位“八大王”分别是电器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旧货大王王迈仟、胶木大王陈银松。

改革开放初期,柳市个体经济就已异常活跃,镇上几乎每家都有生意做,五金电器充斥着大街小巷,10万供销员带着样品走南闯北地推销。

在柳市居委会负责人石锦宽的支持下,家住柳市后街新村的叶建华,开了个照片冲晒室,挂在社队企业名下,每月交3元管理费,该企业后更名为通用电器厂,多个大王都挂在其名下。

由于样品很重,带来带去很不方便,叶建华便把样品拍成照片,卖给供销员,后来做成影集,再后来印刷出版成书,《产品样本》和《产品目录》问世了,一下子就成了热门货,“目录大王”名号就此传开。

脑子活络,敢拼敢闯,刘大源从倒卖一枚不起眼的螺丝钉,到经营的螺丝是这个国家最为齐全的,足足有17000千种,成了名副其实的螺丝大王。

从螺丝、线圈到矿灯、机电……胡金林的五金生意在1981年时年销售额达到120万元,成为柳市首富。

1982年,是经济与法治撞击颇为频繁的一年。个体私营经济过热,物资流通秩序出现混乱,全国开展了严惩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

温州无疑成了重点打击区域。而柳市,便成为重点中的重点。

在乐清法院档案室里,泛黄的牛皮封页,字迹陈旧的卷宗还原了叶建华、程步青、王迈仟案件的始末,案由都是投机倒把。最终,叶建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程步青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王迈仟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八大王”入狱,无疑是刮起了一场狂风暴雨,人人自危。

民营经济的星星之火,被这瓢冷水给泼下去了,温州工业增速陡然下滑,柳市工业生产竟暴跌57%。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让这一局面峰回路转。

被派往温州处理“八大王”案件的,是时任温州市市委书记袁芳烈,面对整顿私营经济给整个温州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开始反思,抓住一号文件的机会,为“八大王”翻案。

1985年,温州民营经济重新踏上了星火燎原之路,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温州模式”首次见诸报端。

伴随经济发展,法治文明也在演进。1997年刑法修订案中,“投机倒把罪”删除。2008年,《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被宣布失效。

“温州模式”研究者、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方益权认为,“八大王”的作为,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和期待;“八大王”案的平反,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是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清晰厘定,为法治发展探明了方向。

乐清法院开展“亲商助企司法服务年”,强化司法服务和保障

产品和品牌是生命线

走进柳市中国电器城,一盏盏圆形吊灯高悬,一个个玻璃柜台紧挨,电器产品琳琅满目。

在长虹村村委会,72岁的长虹村原党支部书记郑元飞坦言,“上世纪80年代末,无证经营、假冒伪劣等问题频现,一时间让柳市电器声名狼藉”。

说到打假,原柳市镇工商分局局长胡万昌的体会更加深刻,“过去,大家对电器市场没有概念,电器全摆在街面上,外地人来柳市,印象是脏乱无序。我就和长虹村商量,想着把供销社大楼租来,把街上的柜台赶到市场里”。

胡万昌克服阻力,搞个时髦的“电器城”,可是,一纸文书打乱了原本的节奏,彩灯一个都没点亮,满大街都贴上了白色封条。

柳市制假黑潮惊动了中央,要求严厉整顿乐清低压电器市场。整顿力度空前,全镇1267家低压电器门市部全部关闭,1544个家庭工业户歇业,大要案得到查处。

“倒洗脚水不能同时把小孩一起倒掉”,检查组最终达成“真打真扶”的统一共识,凝聚打假合力,实施扶优工程,使柳市化危为机、浴火重生,成为后来的“中国电器之都”。

以精益求精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1984年成立的“求精开关厂”,在柳市低压电器行业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了年销售额700亿元的正泰集团,“始终把好产品质量关”,是董事长南存辉30多年不变的坚守。

1994年,温州在全国率先树起以质量立市为支点的“二次创业”大旗,制定了全国第一部质量立市的地方性法规《质量立市实施办法》,倡导“质量是温州的生命”,全面推动“质量立市”工程。

走进德力西集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DELIXI”红体商标,嵌在银白色的墙面上,特别醒目。

看似简单的六个字母,是德力西的国际商标,分别通过马德里协议注册、非盟注册和个别国家的单独注册,涵盖了112个国家及地区。

德力西集团董事长胡成中介绍说,我们严格遵守商标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品牌保护,现有226枚有效注册商标。其中国内注册商标190枚,国际注册商标36枚。

“要票子,还是要牌子?”关于品牌的追问,由来已久。

30多年前,南存辉“三顾茅庐”的诚心、创造牌子的决心,感动了宋佩良等三位上海工程师,他们答应“出山”,构建企业技术开发和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低压电器品牌。

正泰集团党委副书记陈利义告诉记者,正泰的发展,除了坚持“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之外,离不开法治的助力。

作为正泰集团诉施耐德公司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承办法官,温州中院民二庭庭长郑国栋认为:“此案是专利审判中具有教科书意义的经典案例,温州20多年的知识产权审判实践证明,民营企业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更要敢于打涉外官司,通过诉讼依法维护自身知识产权,才能更加有力地激励和保护民营企业创业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及其产品国际竞争力。”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驱动器

一块黄杨木雕平安扣,一棵花梨木思乡树,一枝石斛花开,无不牵动着在外华侨的心。

乐清有华侨华人2.56万人,遍布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回国办理出入境业务增多,乐清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推出了侨商版“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

莫斯科乐清商会常务副会长姚平发自肺腑地为家乡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点赞,“只要到出入境管理大队自助机上,直接刷身份证,就轻松办妥相关手续”。

“以前我们是怕警察上门,如今公安机关成了企业发展的平安守护神。”沪川集团董事长潘教武说,企业曾和跨国巨头施耐德公司打官司并获胜,政法机关引导企业依法维权,提高了企业自我保护意识。

探索民间金融规范化和阳光化,是温州金融改革的首要任务。2014年,《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施行,弥补了民间融资管理无法可依的空白,通过培育民间金融组织、监测民间资本流动,防范金融风险,走出一条地方金融监管创新之路。

近日,温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法治环境的意见》,力推12项举措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创建第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犹如装载了强大的驱动器,推动市场源源不断地迸发出创新活力。

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杨康乐,同时也是温州市瓯海区、文成县人民政府的法律顾问,他表示,自己为政府涉企事务提供过多次法律服务,而这些涉企事务都在不同程度上关联着营商环境的改善。

最近,温州首张“涉企免罚清单”出炉,这份由交通运输系统率先发布的清单目录,含38项违法行为。

温州市司法局局长卢斌说,全面推行“涉企免罚清单”是温州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落实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一项创新举措,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的行政相对人,依法做出不予处罚决定,凸显执法人文关怀。

“人民法院是法治话营商环境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乐清法院院长林向光说,作为基层法院,乐清法院今年以“亲商助企司法服务年”活动为抓手,按照“服务一批,帮扶一批,处置一批”原则,强化司法服务和保障,运用法治化手段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助力乐清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受不同时期的台会、金融风波影响,乐清经历了经济发展阵痛,民间借贷纠纷、涉企金融案件、涉执行案件大增,给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林向光坦言,如何在维护合法金融债权的同时,让企业能够生存下去,考验审判者的智慧。

乐清一家阀门公司是知名外贸型企业,因受担保链牵连,被列入失信名单导致无法开具信用证,进而影响外贸生意。法院得知情况后,灵活运用司法政策,通过临时解除失信措施,使这家企业顺利开具了1800万美元的信用证,有效保障了企业与外商数亿元的外贸订单不受影响。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好坏,考验一个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乐清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王守根认为,市场与政府边界清晰,政府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公共产品和安全,追求有力、有为、有效,司法机关、行业协会等多方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促进了现代治理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乐清温州大王
谁来当大王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夜渡
《初心往事——乐清革命故事选》出版
虎大王
手工艺·温州发绣
大王的生日礼物
破烂大王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