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

2019-06-30 01:45童孟侯
航海 2019年3期
关键词:泰坦尼克救生艇韦德

童孟侯

“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已有百年历史,然而,这艘船还在人们(尤其是航海者)的脑海里航行。人们无法忘怀它的轨迹,无法解除过往的沉痛。在这100多年里,又发生了很多和“泰坦尼克”号相关的故事——

水下博物馆

“泰坦尼克”号是1912年沉没的。这么个庞然大物沉入大海70年间,人们竟然一直找不到它的确切位置,它难道失踪了?直到1985年,著名海洋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才发现了沉睡在大西洋底的“泰坦尼克”号残骸,全球轰动,不仅仅是航海界。

2003年,62岁的罗伯特·巴拉德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可以遥控水下机器人,在海底对“泰坦尼克”号喷漆,让它变成一座“水下博物馆”。今后,游客到了那里,只要操作水下遥控摄像机,就可以间接参观海底的“泰坦尼克”号。这样做,可以唤起国际社会对沉船保护的重视。

罗伯特的想法很浪漫,却遭到了美国专家古姆·辛克的反对:“您这么做,无疑是对遇难者的骚扰,当初正是你罗伯特·巴拉德本人提出,我们不应该打扰这座水下坟墓的任何亡灵,与您的新设想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建立“水下博物馆”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真要建立绝非易事)。确实,发现什么并不等于拥有什么,更何况是如此著名的冰海沉船。

哈佛大学的哈瑞图书馆

哈佛大学有一座韦德纳图书馆,铺设浅杏色大理石的前厅,竖着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哈瑞·艾肯思·韦德纳,这所大学的毕业生,生于1885年,卒于1912年4月15日海中,肇因于沉没之轮‘泰坦尼克。”

与这块纪念牌相对而立的,是一块铭牌,它记载了哈瑞的母亲韦德纳夫人为纪念爱子而建立这座图书馆的缘由。

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的过程中,韦德纳夫人和女仆登上救生艇,后来获救了,可是她的丈夫和儿子都葬身海底。

这是“泰坦尼克”号事件最为人称道、最具人性光辉的举动:伟大的男人们把妇女儿童送上了生路,把自己交给了死神。要知道,视死如归的精神是相当可贵的,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韦德纳家族和夫人娘家艾肯思家族,都是20世纪初的美国豪门望族。她的儿子哈瑞·艾肯思·韦德纳,长得俊朗、高雅、脱俗,进入哈佛大学后就爱上了图书收藏。于是,韦德纳夫人逢年过节就以书作为礼物送给儿子。

妈妈送给儿子的是一些什么书呢?那可是珍贵的书,当然也是天价书!举个例子,1906年,韦德纳夫人送的礼物中有一套不完整的对开本《莎士比亚》,时价8 700美元(现在相当于人民币59万元)。缺少的那一本,韦德纳夫人就托书商想尽办法到处寻觅。结果,书商还真淘到了,韦德纳夫人用3 600英镑在伦敦购得此书(价值人民币2 5000元)。然后,妈妈把这本书补送给儿子。儿子手中的《莎士比亚》齐了。

哈瑞想不到自己的爱好是如此的昂贵,这让他内心有一种隐隐的不良预感。24岁那年,年轻的哈瑞就写下了遗嘱:“今后要把我的藏书全部捐赠给母校——哈佛大学。”令人心痛的是,仅仅过了3年,哈瑞就随“泰坦尼克”号一起沉没海底。

生还的母亲在无以言表的哀痛中,按照儿子生前拟定的收藏目录,耗费巨资,把各种天价的珍本一一补全,连同哈瑞的其他藏书一起捐赠给了哈佛大学。为了让这些藏书有一个好的归宿,韦德纳夫人又给哈佛大学捐赠了这座图书馆,将儿子留下的财产作为信托基金,专门用来支付图书馆管理员的薪金和常规的维护费用。

这种对“泰坦尼克”号的纪念很少有人知道,它是静悄悄的、不声张的,然而,它会是永恒的。

泰坦尼克博物馆

韦德纳图书馆的故事打动了我,我到过美国,可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件事,否则一定要到那个崇高的图书馆去拍照留念。

但是,我去过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并参观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博物馆,这个地方意义非凡,它正是当年建造“泰坦尼克”号邮轮的船台,那艘超级豪华邮轮就是从这里下水的,4天后,它就撞上冰山沉没了。

在通向博物馆的大道上,有数段枕木垫起了长方形的大约2 m见方的一块钢板,据说这块钢板来自“泰坦尼克”号。

博物馆宏伟而精巧,它的高度是34.7 m,正好是“泰坦尼克”号邮轮的高度。没有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有关方会把博物馆建成一幢类似“泰坦尼克”号的船型艺术建筑物。

博物馆的外墙非常奇特,远看,墙面上像是倒映着大海的粼粼波光,一闪一闪的;走近一看,才晓得外墙面原来用的是一块块不规则的反光铝板,有了折射,有了灵动。设计师解释说:“它远看像冰山!”

博物馆的边上有一幢棕色的方方正正的大樓,它竟然是当年设计“泰坦尼克”号的专门设计大楼,可见建造这艘世界最大的邮轮时,贝尔法斯特是如何的兴师动众。“泰坦尼克”号的排水量是66 000 t,和现代美国的航空母舰排水量相当,那是绝对的庞然大物!

走进博物馆,展示大厅的多面墙体采用了一种“锈迹斑斑”的装饰材料,看上去有些凄惨——它要让参观者记住至今还沉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号,老了,锈了,破旧不堪了。

我注意到博物馆内冷冷清清,没什么人来读一读“泰坦尼克”号1 517名遇难者的名单,没什么人来辨别一下这一千多人中哪几个是中国船员,没什么人在细细观看“泰坦尼克”号上的餐具、菜单和信件,没什么人听一听遇难幸存者的讲话录音……奇怪,我明明看见一车一车的旅游者涌进了博物馆,他们都躲到哪里去了?难道粗粗浏览之后已经回去了?

当我来到纪念品商店,这才发现那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家挑选着印有“泰坦尼克”号标记的纪念品:橡皮、铅笔、T恤、帽子、钥匙圈、长毛绒玩具、挂钟……一旦选定,就到收银台前排起长长的队,等着付款,不急不躁,很有耐心。

当我来到博物馆外面的广场上,看见许多年轻的情侣和年迈的夫妇,男的从后面搂住女的腰,女的笑呵呵地展开双臂——电影中露丝和杰克站在“泰坦尼克”号船头的招牌造型。

我想我的认知肯定是有偏差了,我问自己:这个博物馆应该像一座纪念碑吧?好像有一种惨痛的教训在里头吧?好像还书写着一段耻辱吧?如今怎么变成欢乐谷了呢?是的,所有的海难,都像脚印一样,会被尘封,留下的只有或浓或淡的记忆,也许很多海难连记载都没有。可是,泰坦尼克博物馆内有详详细细的记载啊,这是人类的一次耻辱啊!

纪录片《六人》

几年前,有个英国导演叫琼斯,他翻阅了资料后发现,登上“泰坦尼克”号的中国船员不止2个人,而是8个人,他们都有名有姓,英文名字分别叫:LeeBing、AliLam、ChangChip、ChongFoo、LeeLing、LingLee、LenLam和FangLang(方朗)。这8个中国人都是“泰坦尼克”号上的锅炉工,最大的37岁,最小的24岁。当年,他们合起来买了一张船票,总共花了59英镑,这张船票连编号都有:1601。

也许,这种廉价的购票方式是船务公司和船方默许的;也许,因为他们不是游客而是船员,所以花7个英镑就可以周游世界了。

“泰坦尼克”号快要沉下水了,这8个可怜的锅炉工最后才被从上锁的闸门里放出来。此刻,所有的救生艇都坐满了人(即使没有坐满,也要让妇女儿童上艇,男士不得)。所剩的时间不多了,锅炉工们在甲板上急得团团转啊,要死了啊!回不了家啦!终于,他们在船的一侧发现了一艘残破弃用的小船。于是,他们合力把破船扔进了大海,然后自己也跳进海中。他们不是跨上小船,因为跨上去的话,小破船很快就会翻沉。他们分别拉住小船的不同部位,唯有这样,人在海面才会多活一些时间,最终,也会被海水冻死,被海浪打死。

最后,中国锅炉工中只有方朗一個人被一艘救生艇发现了。人们把他拉上来的时候,他已经被冻僵了。其他人都葬身大海。

数星期后,所有的幸存者(705人)都被邀请到纽约,感受当地极大的帮助和人情的温暖。锅炉工方朗也到纽约去了吗?没有,因为那个年代,他是下等人。西方舆论对中国海员存在偏见,其实中国海员是最忠诚、最肯干的,也是最守规矩的!

方朗当即被带到埃利斯岛,第二天就被船送往古巴方向……从此,方朗和他的老乡们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100多年以后,英国电影导演琼斯带着他的团队,花费了巨额资金和人力,到处寻找方朗和他的锅炉工老乡的足迹,找遍了英国、加拿大,也到中国广东的台山去打听,听说锅炉工的祖籍都是台山的……令人失望的是,没有人知道锅炉工的下落。

琼斯不甘心,和他的伙伴们来到美国寻找,千辛万苦,终于在威斯康星州找到了方朗的儿子……

终于,摄制组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片名叫《六人》(《The Six》),影片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琼斯说:“他们是非常勇敢的中国人!”

我又不明白了,我的认知又有偏差了:寻找“泰坦尼克”号的8个中国锅炉工,怎么不是中国人来寻找其下落,而要一个毫不相干的英国导演来寻找?我猜想,如果没有这些锅炉工,“泰坦尼克”号也许会沉没得更快,整个船体也许很快就会失去电力,船上一片漆黑的话,逃生的机会更加渺茫,所以轮机长在最后的时刻才把他们从闸门里放出来。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痕迹,有些沉痛的轨迹会变得更加凝重,有些沉痛的轨迹会变得轻描淡写起来……

史密斯船长和“东方之星”船长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镜头里,我们记忆犹新的是那位白胡子船长史密斯,他指挥若定,命令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男士一律让开,他能提供给男性游客的仅仅是一件救生衣……

这些画面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100多年前的史密斯船长确实是这样做的。然而,他也可以不那么做,而是命令水手为他专门留一艘救生艇,事情处理停当,他和高级船员们一起上救生艇逃生。不,不,伟大的史密斯船长选择了与船共存亡,同归于尽——这是他受到良心的驱使了?是,也不是。因为无论是中国航海院校驾驶专业的教科书,还是世界各国海事法律,都不容置疑地规定:在弃船的情况下,船长必须最后一个离船!请注意,是最后一个!

这不由让我想起长江上的豪华邮轮“东方之星”号。 2015年6月1日,它翻沉在监利港附近的江面时,一共有400多游客遇难,活着从船上下来的仅仅只有12人,而船长张顺文和轮机长杨忠权——这两个船上的最高“领导”,却是第一个逃出来的,他们没有“最后一个离船”!

有关“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的是温馨的,有的是触目惊心的,有的是让人啼笑皆非的,还有的令人无以言表。

猜你喜欢
泰坦尼克救生艇韦德
《泰坦尼克号》(海报)
“平安号”水上救生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策略
雪上“泰坦尼克”
The Titanic II Is Making Its Maiden Voyage in 2022 “泰坦尼克2号”将于2022年下水启航
归去来兮 DWYANE WADE 德怀恩·韦德
我的主场
中海油服获救生艇释放钩新型专利证书
反骨独尊 德怀恩·韦德
准备一条救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