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下的扶贫开发研究

2019-07-01 03:31陈雪梅欧书阳
大经贸 2019年2期
关键词:合作治理扶贫开发人类命运共同体

陈雪梅 欧书阳

【摘 要】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当今社会得到热切呼唤。因而我们需要把握好其价值内涵、客观前提和现实基础,明确不同贫困层次的不同需求和类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指向以及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在精准管理为核心的基础上,一手抓凝聚力,一手抓内生力,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治理,最后根据农民需求的多元化进行多维度扶贫。

【关键词】 新时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 扶贫开发 合作治理

1 引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强调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并作出了庄严承诺,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从本质上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發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消灭贫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说,就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 概念界定

2.1价值内涵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1887年发表的《共同体与社会》中首次提出“共同体”(Community),后来这一概念被不断嵌入到不同的语境中而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等。共同体,是指人们在某种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或是指若干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基于共同的利益或价值,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形成的统一组织或类组织形态。从价值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着和平、发展、公正、平、正义、民主与自由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3 客观前提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展的客观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真正的共同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此时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阶级和阶级对立消失,每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 现实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客观发展规律的呼吁。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集中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共识,奠定了全球治理与共同发展的新理念,因此必须以时代为现实基础,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扶贫开发也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愿出发。

4.1一个核心--以精准管理为核心

针对城乡贫困状况,以及扶贫开发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各类问题,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因情制宜,实事求是,科学谋划,坚决反对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盲目跟风、生搬硬套、欺上瞒下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此,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牢牢抓住一个核心关键,那就是“精准”。

4.2凝聚力、内生力两手抓

正如拯救病人一样,需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而扶贫工作的开展也要围绕扶志与扶智,才能保证扶贫开发效果的可持续。首先,为农村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贫困户从原来“等、靠、要”的扶贫观念转变为“我脱贫我参与”实际行动,提升了扶贫、扶智、扶志的效果,打造农村凝聚力。其次,强化内生力,保证农村产业的发展与提升。通过统一提供技术指导,改善农业技术使用状况,提供信息网络和社交平台,督促农户种植经验和技术的交流讨论,从而增强农民获取、吸收知识的能力。

4.3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指的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脱贫的理想状态。在政府层面,应当协调基层党组织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化解乡干部与农民的干群矛盾,实现政令的有效传达与落实。在社会层面,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社会组织的协调参与。在市场层面,市场应该因能设岗,确立能力本位的管理理念和考核模式,尊重人的能力差异,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民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平台,培养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产品打开市场销路,建立渠道,例如促进农民蔬果外销,让农民真正富起来,不再出现返贫现象。

4.4多维度扶贫

在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变得多元化,因而扶贫也相应地作些变动和调整。因此,今后的扶贫工作,应借鉴多维贫困的概念,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能力培养为基本着力点,优化贫困人口的识别机制和扶贫绩效的考核体系,注重国家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个人的自我发展能力,在解决结构性短缺、将收入提高到贫困线之上的同时,加强社会弹性和社会安全网建设,在全盘考虑、综合调试的基础上设计和不断改进教育与医疗扶贫政策,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结 语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把握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价值、客观前提和现实基础,明确不同贫困层次的不同需求和类别,在精准管理为核心的基础上,一手抓凝聚力,一手抓内生力,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治理,最后根据农民需求的多元化进行多维度扶贫,一同携手创造一个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

[2] 新华社.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2).

[3] 康渝生、陈奕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学术交流》,2016,11(04):15

[4] 石云霞.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体系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2):18-24.

[5] 刘桂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创新与话语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05):58-63.

[6]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J].人民论坛,2017(28):34-35.

猜你喜欢
合作治理扶贫开发人类命运共同体
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
合作治理理论视域下的贵州扶贫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参与式治理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