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护理研究

2019-07-02 03:20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4期
关键词:消融术外科手术消融

赵 露(通讯作者),王 玲

(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3)

1 概述

肝癌是腹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病因主要为非酒精性肝硬化后肝癌[1],而在我国主要为乙肝肝硬化后肝癌[2],这部分患者往往伴有肝功能不全,因此也增加了手术切除后“小肝综合征”及肝脏衰竭的发生率,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尤其是小肝癌(肝癌直径小于3cm)方面有很多优势,如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组织功能,防止术后肝脏功能衰竭的发生等[3]。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57例术前增强CT或MRI诊断考虑为小肝癌(肝癌直径小于3c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8例因未行外科手术或射频消融治疗而排除;排除14例病理结果未见明确肝癌细胞(图1);其余35例中22例行外科手术肝叶、肝段切除术(外科手术除组),1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组)(表1)。

图1 患者分组流程图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行超声及增强CT检查明确病灶位置、大小与血管关系(图2);外科手术方式由两名以上高级职称医师讨论决定,手术方式为全麻下行开腹、或腹腔镜肝叶、肝段切除术,其病理依据为术后常规病理结果;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由我科专职超声医师实施引导,先常规行穿刺活检取组织3块,再行射频消融治疗(图3)。

图2 超声及增强MR显示病灶位置

(白色箭头指示超声所见肝左外叶直径1.18cm小肝癌;白色三角指示MR肝细胞特异性增强扫描所见肝左外叶小肝癌)

图3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过程

2.3 护理方法

2.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等,努力发现患者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虑,了解患者想法,配合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引导家属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均给与患者鼓励,获得患者充分信任。对心理脆弱、不宜知道真相者,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各种医源性不良刺激;对已知情者,给予正面引导,向患者介绍癌症的可治性及较乐观的预后,介绍射频消融治疗的意义、作用、效果、同病种患者的治疗经验,以及与传统手术比较的优势,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环境安静、清洁、舒适,保证病人情绪稳定,使其得到量足、质好的休息,对于过度焦虑睡眠不足的患者可适当镇静,以利于手术治疗。

(3)饮食方面指导:术前应给与低脂高蛋白饮食,且以软食、高营养、高热量的饮食为主。责任护士应向患者讲明禁食时间,一般操作前禁食4~6小时,以免造成禁食时间过长而影响机体耐受。

(4)支持治疗:由于肠道细菌被抑制,维生素K1的产生也受到抵制,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肠肠伴有凝血机制紊乱,影响机体的止血功能,故术前3天给予维生素K1类止血药物。术前24h给予静脉(营养)点滴,维持至手术结束,保证机体充足的血容量。

2.3.2 术中护理 术中给与患者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嘱患者若有不适及时反应,告知患者术中轻微胀痛、局部发热、出汗较多属于正常反应,对于疼痛难忍者可临时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

2.3.3 术后护理

(1)操作结束后,操作医师会以腹带加压包裹,并以盐袋(500g)压迫穿刺处。嘱患者卧床休息24h,6小时后去除盐袋,24小时后拆除腹带,病人方可下床活动。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一级护理,一般2小时观察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感受,观察盐袋压迫处有无渗血情况,注意有无腹部不适症状。射频治疗术因高温使瘤细胞坏死,大量蛋白分解,其产物血红蛋白被吸收入血可产生血红蛋白尿,为防止血红蛋白堵塞肾血管,术后要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尿量不少于100ml/h,当尿少时使用利尿剂,保持24h 尿量不低于2000ml。

(3)嘱咐病人翻身不宜过猛,不要剧烈咳嗽、呕吐等。如有异常感受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不可控制的呕吐患者可给与止吐药。

(4)饮食指导:继续禁食禁饮6h,后应给予病人高热量、高纤维素、低脂和低蛋白的易消化饮食。同时要做好饮食管理,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品,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常吃含有抑癌作用的食物,如芥蓝、包心菜、胡萝卜、油菜、蒜、植物油、鱼等。要保证食物新鲜,保持大便通畅。

(5)术后心理护理:术后通过与传统手术方式对比的方式,向患者传输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的优势,予以患者充分的正能量,能显著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一过性不适,如发热、腹痛、腹胀等,提前的预知能显著降低这些症状出现时对患者心理造成的不稳定。甚至恐慌。术后至出院前宣教能强化患者对于疾病随访重要性的认知,对于疾病的预后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2.4 数据分析

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根据VAS评分标准实施;术前即术后的肝功能评估根据Child-Pugh分级进行评估;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一般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表1,P>0.05);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减少住院费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表2,P<0.005),但在术后并发症、早期治疗效果方面与外科手术并无明显差异(表2,P>0.05)。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胸腔积液、切口愈合不佳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中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入ICU治疗2天。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4 讨论

对于临床小肝癌的治疗有的学者主张外科手术治疗4,尤其是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的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缩短,部分患者期望取得更加彻底的“根治术”。而国内外研究表明对于临床小肝癌的治疗外科手术与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本身有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外科行肝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无疑会增加术后发生“小肝综合征”及肝脏衰竭的风险[5],对于这部分患者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能最大程度保留有功能的肝脏组织,最大限度的维持术后肝功能的稳定[6],外科手术即使腹腔镜手术切口恢复也存在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切口渗出多、感染等危险因素,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基本无切口并发症风险,更加有利于舒适化护理的实施,其微创的方式加之得当的舒适化护理配合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其恢复快、操作简单、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优势,而且更加的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的实践要求[7]。此外,现代医学已经不局限于对于机体功能的恢复,更加扩展到患者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愉悦,过大的切口对于许多女性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术后舒适护理能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都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而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能从根本上患者这种精神压力、减少术后应激综合征的发生。总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目前世界上最新且最先进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性方法,其损伤小,适应症广,操作简单,治疗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实时图像监测和术后即刻疗效评价功能,其治疗肝癌的效果明显,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已成为继内科、外科之后临床治疗不可少的第三大临床学科8。

猜你喜欢
消融术外科手术消融
消融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百味消融小釜中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