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逻辑

2019-07-08 03:00龚晓莺蔡豪
江淮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格局新时代

龚晓莺 蔡豪

摘要: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内需要,结合包容性全球化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开放的国际因素,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已是新的历史方位下的必然之举。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应具有多元平衡、渐进动态、制度导向、创新驱动、利益共享的显著特征。同时在构建实践中,贸易自由化是首要前提,防范金融风险是资金保障,投资便利化是推动力量,优化区域开放是平衡策略,“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是核心布局。

关键词:新时代;经济开放;新格局;构建逻辑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9)03-0026-007

我国对外开放从“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对经济开放在认识上的飞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放”一词共出现了27次,同时以独立篇幅论述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点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从“大写意”步入“工笔画”,是经济高质量开放的又一历史机遇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已是新的历史方位下的必然之举。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期、国内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机遇期下,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开放现状而言,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经济开放结构性矛盾仍未改善,如何构建好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已然成为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关键之举。

一、研究述评及问题提出

当前学术界,总结对外开放的历史经验,结合国内国外两大局势,对推动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有了一定的研究。一是学界普遍认为推动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理论依据,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例如,蒋瑛等(2018)认为: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以其经济学逻辑应对逆全球化的挑战,并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力措施。[1]陈伟雄(2018)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包含着主动开放、全面开放、双向开放、共赢开放等重要思想,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裴长洪等(2018)认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习近平对外开放新思想的四个主要方面之一,并指出其历史性贡献在于:解决中国自身对外开放不平衡、不充分的空间布局问题的同时也是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内在要求。[3]二是学界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国内国外经济形势,论述了我国全面扩大经济开放的必要性。例如,毕吉耀等(2018)认为目前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期和我国改革开放深层次矛盾,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4]姜荣春等(2018)论证了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的逻辑关系,指出既非纯粹的理论推演,亦非特定意识形态驱使,而是一个演进和发展中的动态开放体系,是指导我国进一步扩大開放的根本遵循。[5]史本叶等(2018)认为:调整对外开放站位,走内涵式对外开放道路,仍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6]三是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初步探讨了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方法原则。例如,韩晓梅(2018)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具体推进实施过程中坚持价值规律、协调开放和逐步开放的原则。[7]彭羽等(2018)分析了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目标模式是通过自由贸易港在高端供应链环节的深层次开放探索,促进整条供应链效率的提升,成为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连接点,从而指出了我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制度创新需求。[8]戴翔等(2018)提出了从政策开放到制度开放的转变,是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应有之义,规范和透明的制度是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必然选择。[9]

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表明:学界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成就、结合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趋势、立足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主要从理论层面、现实视角、方法原则这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如何进行更高质量的经济开放进行了较为前沿的权威研究,但对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实践的研究不够详尽。因此,本文将当前我国经济开放的运行现状作为研究切入点,从而论证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开放的客观合理性。同时,针对我国当前改革开放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深入分析新时代高质量经济开放的内涵特征,从而归纳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逻辑。

二、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现实必然

(一)我国经济突破结构性矛盾的发展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8年我国GDP首破90万亿元大关,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但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调整机遇期,我国经济仍需要不断发展,以适应国内国外新形势。

1.国际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但贸易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根据我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中国2018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0.5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出口16.42万亿元,增长7.1%;进口14.09万亿元,增长12.9%;贸易顺差2.33万亿元,收窄18.3%。尤其,2018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2402亿元,其中出口17658亿元,同比增长14.6%,进口34744亿元,同比增长10%。(1)

我国贸易发展成绩斐然,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但进出口贸易还是以货物贸易的比重较大,服务贸易的比重较小,服务贸易总额仅为货物贸易总额的20.7%,而且我国服务贸易仍存在较大贸易逆差,贸易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尤其在服务贸易中旅行的占比最大,金融、知识产权服务费、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非常低,这对我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开放过程中掌握高新技术的自主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国际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但维护金融安全仍需警惕

金融服务能力逐步加强。2017年起,中国银联卡覆盖沿线50多个国家,拥有400多万商户和40万台ATM。“一带一路”沿线近20个国家合作项目提供各类保险服务。(2)为进一步推进国际间金融合作,亚投行截止到2018年底,经过七次扩容至93个成员国。此外,人民币国际地位也大幅提升,人民币的结算占比逐年上升,人民币的跨境支付规模也逐步扩大。我国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尤其在金融服务行业加大开放力度,自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召开以来,对外资的管控逐步宽松,尤其是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外国银行可以在我国同时设立分支机构。

为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创新金融运作方式,成立了开放包容的多边金融机构,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区域吸引更多的资金,为改善不同地区的贫困落后提供了机遇。人民币的跨境支付规模逐步扩大,但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国际上尚未完全实现。而且与美元、欧元、英镑等相比在跨境支付和外汇交易中的占比仍较小,在全球仅排名第八位。因此,人民币在国际经贸中降低我国金融交易成本、降低金融风险、交易自主性等方面的能力仍需提升。此外,当前国际局势纷繁复杂,金融运作仍需防范风险,警惕全球金融危机阶段性爆发带来的冲击,同时应当注重多边开发机构成员国之间的政局稳定及经济健康发展,以维护区域间的金融稳定。

3.国际投资环境日趋优化,但自主研发能力有待加强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跨国企业投资目的地,对全球外资的吸引能力有增无减。2017年,中国外商投资流量1363.2亿美元,同比上升2.0%,中国外商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二,增速明显高于全球。(3)中国的国际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10.4亿美元,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并且引进外资的质量有所提高,2017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高达72.7%(4),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规模的近三成。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外资的规模逐年扩大,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进口费用达2355.2亿元,增长22%;出口368亿元,增长14.4%。(5)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資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引进外资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借助外商投资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但与此同时,要着眼于提高我国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能单靠外资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产业。目前,核心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高效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我国对高科技产业的主导权。

4.区域开放格局优化升级,但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有待激发

随着一系列鼓励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的推出,中西部和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逐年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能力也逐年增强。截至2017 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外资使用比重分别为85.4%、7.9%和6.7%。(6)从2018年数据可以看出,服务贸易发展的区域明显集中于东部,东部服务进出口合计45037.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86.6%(7),明显超过中西部地区。

过去传统的开放模式仅仅依靠政策制度扶持及借助部分城市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导致以东部沿海城市开放为主,造成东西部地区开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借助交通优势,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优良的营商环境、稳定的产业基础、顶尖的人才队伍等,一直以来成为外商投资首选的区域。从数据分析可知,外资的实际使用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开放仍存在较大的不平衡。

5.“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但应对风险的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更高层次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创新了经济合作的平台。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一带一路”主骨架为开放版图,促进世界经济开放深度发展。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计进出口8.37万亿元,增长率为13.3%,高于全国3.6%的增长率。(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成为拉动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

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不同的民族和宗教,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宗教冲突、地缘政治影响和文化融合困境。因此“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得到沿线国家更广泛的支持,获得更多的赞同声,才能更加顺利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就要扩大世界经济开放。只有打开世界经济开放的更大局面,经济开放的国家才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经济贸易往来。

(二)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深化结构性改革的国内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物质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从开启新时期、跨入新世纪、站上新起点、进入新时代,在曲折中探索发展,改革开放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制胜法宝。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进一步深化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克服自身矛盾,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只有我国经济宏观环境健康稳定,向世界打开经济开放的大门,才能吸引更高质量的外商投资,为国内市场注入外部活力。

一是基于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的战略举措。长期以来,国内经济发展势头向好,但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此,推动形成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是破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瓶颈期的重要举措。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事关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只有扩大开放才能确保新时代的经济基础,而更高质量的经济全面开放,能破解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能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还能承担历史赋予的时代责任。

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新一轮的改革过程中,扩大开放,借助国外的创新活力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变革,使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经济开放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中国的开放胸襟维护外商合法权益,确保外商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因此,只有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更大程度上促使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快速提升,才能有效减少对外开放过程中知识产权方面的争端。此外,坚持释放民营经济活力,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通互联网经济,扶持小微企业面向海外开展跨国跨境电商,都是我国深化改革中新的重点工作,因此也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出了需要。

三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开放的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开放,就要提升政府部门的宏观政策协调能力,确保制度型开放的顺利推进。发展制度型开放,规避原先商品及要素流动型开放中的不足。在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全面实施入境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單管理制度。通过减少投资限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增加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数量和区域,2018年海南全岛经中央部署被设立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此外,还部署将海南逐步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如何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如何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如何将贸易环境优化,以上都对我国如何完善开放制度,进一步扩大高质量的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包容性全球化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开放的国际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中,全球各国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国际环境变化纷繁。推动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且提升对外开放质量,是我国应对全球发展失衡,顺应包容性全球化的时代之举,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的外部环境所趋。

一是全球金融危机阶段性爆发,全球经济增长处于低迷期,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虽然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一定阶段推动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全球技术快速革新发展、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但是“残缺狭隘的全球化,发展模式缺乏包容性,造成了贫富差距加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现象”[10]。这致使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开放层次只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如果我国要想向高附加值环节提升,必然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而产业升级对我国传统经济开放环节中贸易结构如何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逆全球化”思潮兴起,英国脱欧及特朗普“退圈”现象的出现,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制约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处于低谷,为破解“逆全球化”思潮带来的影响,新的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亟待重塑。这就导致我国在全球贸易中往往受到贸易壁垒的制约,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在国际争端的解决过程中缺少话语权,在贸易摩擦的化解过程中缺少主动权,在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制定过程中缺少主导权。在传统的经济全球化中,西方长期处于全球分工体系的优势地位,处在外围的发展中国家不断面临贸易壁垒、保护主义、生态破坏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全球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优化经济结构的改革攻关期,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增强我国在经济开放中的国际话语权、推动国际间贸易自由化的现实需要。

三是西方主导下的传统全球化发展失衡。原先由西方主导的传统经济全球化开始逆行,美国等西方国家自身国内问题频发,导致了全球经济发展颓势。此外,旧的国际规则逐渐开始不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无法解决国际间不断产生的新摩擦,全球经济格局面临重塑。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重新制定“一言堂”式的国际贸易新规则,以不平等的壁垒逻辑谋得自身发展,破解这一国际困境,我国不得不继续扩大经济开放的大门,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我国国内经济改革进程,完善自身经济发展能力,同时又置身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之中,构建新时代经济开放新格局,成为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维护者。

三、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应有特征

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经济开放思想在中国已经形成并将不断发展的实践成果。推动形成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是经济高质量开放的重要实践、战略布局和核心平台。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是经济开放的思想观念、制度规则、平台领域的全方位多维度的统筹布局,目的在于促进形成分工合理、制度完善、平台多元的全球经济开放新格局。

(一)多元平衡:新时代结构优化的经济开放

“全面”表明了经济开放新格局是多维度的,进一步拓宽新时代经济开放的领域、范围和层次。拓宽开放空间,开发新的开放平台,开放的领域不断多元优化,打造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同时,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必须兼顾平衡,长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维护贸易平衡。“新格局”就意味着是处于一种贸易往来相对稳定的网格化中进行经济互动,这就要求赋予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对协调的贸易承载力。东部沿海地区注重开放的质量,内陆地区则做大开放的总量。在兼顾地区间平衡的同时,扩大开放力度以促进服务贸易的增长,制造行业与服务行业的平衡开放,是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的质量保障。

(二)渐进动态:新时代常态发展的经济开放

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开放思想上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新传统固有思想,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定位转变,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注重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更加注重以科技发展引领的经济开放。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开放仍应遵循渐进式的动态发展,在局部创新中积累经验、调整政策、完善制度,从而将试点扩大到全域,部分领域的“试水式”开放逐步迈入“深水区”,以此推动经济全面开放。因此,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也不会是静止的长期不变的经济环境,而是始终遵循渐进式的动态发展,随着国际环境和国内人民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贸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经济平台的试点开放要逐步推广,全面打造开放制度不断健全、开放体系不断完善、开放领域不断拓宽的经济平台。既然经济全球化是“化”的阶段性进程,那么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必然也是全球经济关系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制度导向:新时代规范合理的经济开放

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力争推行对各个参与主体互利共赢的开放体制,促进贸易规则合理化、治理机制多元化、合作规则普惠化。全球国家及经济体有平等的准入规则,可以结合自身经济发展需要,每一个主体都有权利选择加入到经济开放的世界潮流。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旨在推动营造共同参与、共同获利、共同发展的全球经济环境。在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监管层面,依旧坚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赋予自贸区更大的自主改革权。同时,政策性引导的经济开放向制度性导向转变,使新时代经济开放规范化、合理化,加快建立制度导向的经济开放新格局。

(四)创新驱动:新时代动力持续的经济开放

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期下我国全面提升经济开放质量的良好契机,因此,完善开放制度与提升创新能力的联动,系统联动发展能够提高经济开放转型的效率。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加大创新领域的政策扶持,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开放动力。同时,完善的开放制度又能促进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引进更先进的海外高端技术过程中,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在技术领域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在密切合作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我国高端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基地,在经济开放中掌握更大自主权,也将在经济开放中更加自信地打开开放大门。

(五)利益共享:新时代普惠共赢的经济开放

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顶层设计具有高度的理论创新性和前瞻性,在目标层面,其特征主要体现为共享化。共享化是指全球各经济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避免以损害其他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拒绝零和博弈。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旨在推动打造平台共享、机会共享、利益共享的全球经济模式。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目的在于推进能够让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的经济全球化,旨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推动作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框架下,推动形成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绝对不是为了形成封闭性的牟利圈子,也不是为了刻意制定新的国际规则以抗衡其他国家,更不是通过发展经济以形成霸权主义。中国既获益于开放的世界经济,又要担负起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提倡构建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经济开放体系。

四、推动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

新格局的实践路径

推动构建具有多元平衡、渐进动态、制度导向、创新驱动、利益共享的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导向。全方位、多维度、系统化的经济开放逻辑,为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创新思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创新金融运作方式、平衡区域联动开放、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其主要的实践路径。

(一)贸易自由化: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的首要前提

“我们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1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12]。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也明确表态,中国将主动扩大进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将进一步打开开放的国门,主动扩大进口,坚持贸易自由化,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这将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全面开放的首要前提。一是逐步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模式,提升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在确保贸易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贸易质量,逐步扩大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提升贸易水平。二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自由化,发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禀赋和比较优势,扩大贸易往来,优化贸易结构。三是完善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心的贸易规则,共同制定多边互利共赢的贸易规则,减少贸易摩擦,搭建贸易合作长效机制,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推动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

(二)防范金融风险: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的资金保障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13]金融运作方式直接关系到经济开放过程的资金安全,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开放能否长期高效推进,因此在经济开放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必须强调金融的安全稳定,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全面开放的资金保障。推动构建新时代经济开放新格局,就要提高化解和预防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是创新金融业务的运作方式,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鼓励外资投资,促进人民币交易国际化,创新交易媒介和支付方式,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二是完善信用制度,提升信用水平,提高投融资能力,发挥金融服务能力,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三是形成监管体系,通过建立完善和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制度,规范金融市场,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确保金融市场有序的、合理的、正当的竞争秩序。同时规范外汇交易市场,加强制度化管理,形成国际认可度高的交易平台。

(三)投资便利化: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的推动力量

就经济开放对内的角度而言,“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这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应有之义”[14]。就经济开放对外的角度而言,“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15]。打开国门扩大经济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投资,投资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因此创造便利的投资环境,是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的推动力量。一是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平台,吸引更高质量的外资,加强外贸结构性调整,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是激发对外投资的潜在动力,鼓励中国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引进来与走出去高质量地协调开展。三是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在制度上确保公平竞争,规范外资管理,减少制度上的屏障,大幅度放宽投资准入标准,营造更加便利化的投资环境,积极利用外资,使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四)优化区域开放: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的平衡策略

区域开放是经济开放的区域布局,以局部优势带动整体发展,中东西部经济开放联动推进,同时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平衡区域开放布局。区域开放格局是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的平衡策略,增加内陆经济开放范围,优化区域开放格局。一是加大中、西部开放力度,协調东、中、西部经济均衡开放,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海陆空交通枢纽的新建选址向中、西部倾斜,努力打造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平台,避免交通劣势影响投资目的地的选择。二是区域联动发展,各地区之间借助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交通的互联互通,在产业布局中打破自然屏障,利用各自的区域优势,招商引资项目联动推进,改变以城市为标准的投资观念,以产业承载能力为导向,各区域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吸引外资的主动性。三是统筹国内及国际两个区域的布局,在推进国内东、中、西部区域开放的同时,必须顺应与世界联通的区域开放,边境贸易地区率先与国际大市场对接,形成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联动发展的经济开放新格局。

(五)“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的核心布局

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传承古代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倡议是推动世界经济开放的伟大举措,在世界范围内激发各国的经济潜力,构建新的经济开放格局。因此,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打造成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的重点实踐平台。一是推进“一带一路”全方位式服务,激发国际贸易的经济动能、提升国际金融的服务功能、增强国际投资的资金活力。建设的参与主体多元化,同时增强各参与主体间的互动,逐步形成贸易、金融、投资三方面联动,不再是一对一式的单向输出,而是多个国家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尽快形成国际标准,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纵深推进“一带一路”标准化建设,将是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的重点领域。二是完善风险处理应对机制。发挥“一带一路”经济开放平台效能的同时,必须明确,维护世界经济平衡稳定是构建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服务定位。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完善经济争端的处理制度,共同约定形成话语平等的风险处理平台,确保项目合作可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开放成果的共享也是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是打造政策沟通对话平台,“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共同导向。继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官方对话,同时创造民间自由、宽松、包容的对话平台,避免出现“上热下冷”的局面,使“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政策法规真正能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政策沟通对话平台,使民众了解各项合作愿景,逐步消除各方面的顾虑质疑,精准对接沿线各国,才能更顺利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是“政策沟通”的实施基础。

注释:

(1)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官网,www.customs.gov.cn。

(2)数据来自中国一带一路网,https://www.yidaiyilu.gov.cn/。

(3)数据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8》。

(4)数据来自《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18》。

(5)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官网,www.customs.gov.cn。

(6)数据来自《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18》。

(7)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官网,www.customs.gov.cn。

(8)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官网,www.customs.gov.cn。

参考文献:

[1]蒋瑛,周俊.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与逆全球化挑战的应对[J].经济学家,2018,(9):5-11.

[2]陈伟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家,2018,(10):5-13.

[3]裴长洪,刘洪愧.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8,53(2):4-19.

[4]毕吉耀,李慰.创新完善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1):42-49.

[5]姜荣春,江涛.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思想的逻辑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2018,(7):11-15.

[6]史本叶,马晓丽.中国特色对外开放道路研究——中国对外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J].学习与探索,2018,(10):118-125.

[7]韩晓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启示[J].经济学家,2018,(2):5-11.

[8]彭羽,沈玉良.全面开放新格局下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目标模式[J].亚太经济,2018,(3):104-111,151.

[9]戴翔,张二震,王原雪.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路径及方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8,(3):104-110.

[10]龚晓莺,陈健.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包容性全球化理论与引领路径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8,(1):15-22.

[11]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闭幕辞[EB/OL].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6-09/05/c_129270557.htm,2016-09-05.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3]习近平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7-07-16(01).

[14]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9/03/c_129268346.htm,2016-09-03.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责任编辑 吴晓妹)

猜你喜欢
新格局新时代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进“五个统筹” 开拓发展新格局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深化医改构建省市县联动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