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7-08 02:54胡淑娟
科技资讯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高校

胡淑娟

摘  要:高校科研院所是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专利成果转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创新能力。近年来,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上升,但是专利转化率极低,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微乎其微,充分体现出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不足。该文对2016—2018年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授权量及转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专利成果转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想用、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科研院所  专利转化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c)-0186-03

随着全球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技术转移进度的加快,经济技术合作范围不断膨胀,市场竞争几乎白热化,知识产权成为了国家与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然而,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途径却异常艰难。青海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几乎微乎其微,为进一步改善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的现状,该文将分析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今后改善转化率低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现状

专利成果转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创新能力,研究其发展动态、趋势,能够有力帮助我们了解专利的发展现状,进而了解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青海省较发达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数量及创新能力、科技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该文针对2016—2018年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申请、授权及专利转化等数据的统计,分析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1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上升

2016—2017年,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提升(表1)。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从2016年160件和34件增加至2018年的319件和103件,分别增长99.38%和202.94%;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从2016年284件和137件增加至2018年的254件和154件,分别增长-10.56%和12.41%。虽然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校,科研机构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2018年度我省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紧占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13.2%和9.9%,可以看出我省高校、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比发达地区严重不足。

1.2 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类专利统计情况

青海省近年来高校专利受理量保持增长,科研院所专利受理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明专利在三类专利中占的比重最大,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将近一半(表2、表3)。发明专利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主创新能力,根据近年的数据显示,青海省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布不均,高校及科研院所发明专利授权数较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不足。

1.3 青海省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利成果的转化情况

近年来,青海省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利成果逐年在增长,然而,转化率却不尽人意。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6—2018年青海省高校专利转化率一直处于0;科研院所虽有专利转化,但是一直处于地位徘徊,从图1看出2017年达到最高值,也仅有3.84%,2018年低至1.95%,转化率持续走低。青海省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利转化工作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专利申请和授权的速度,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从数据分析来看,青海省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率与全国的平均值尚存在较大差距,对于生产的专利不能物尽其用,存在嚴重的资源浪费,所以,找出症结所在,改善转化环境,解决专利转化率低的问题势在必行。

2  青海省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利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专利转化动力不足

2.1.1 高校,科研院所缺乏转化动力

青海省高校及科研院所较发达地区少且自身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专利产出较少,同时,专利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转化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专利转让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无法顺利转化,高校,科研院所或是个人都会承担经济层面的损失。根据统计数据来看,青海省近几年的高校转化率一直是0,表明高校专利转化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机构的转化率在3.15%左右徘徊,表明科研机构的转化的积极性也不高。

2.1.2 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成果的创新性以及应用性欠缺

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极度匮乏,所产出的专利成果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一定的应用性,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而创新性是推动专利转化的重要力量,应用性强的专利会更容易被市场接纳。同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很多课题主要以论文作为重要承载形式,科研人员对申请专利积极性不高,也不重视专利转化。在学术研究评价中过度强调业绩如论文数量而忽视学术研究本身的意义和质量。

2.1.3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供需不对称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欠缺沟通,高校及科研院重视科研本身,但对参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服务的意识和动力不足。同时,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对指标任务、考核任务、职称评定的需要,短期内科研人员仍无法摆脱以项目、论文、成果为核心的传统主流思想。

2.1.4 高校,科研院所缺乏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和专业的服务机构

从青海高校、科研院所调查情况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者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加上沟通渠道少,企业通常很难寻找到合适的专利成果,高校也难以找到可实现专利转让的企业。双方对接渠道还不畅通;成果找不到“婆家”,企业有技术难题找不到解决渠道的问题屡屡出现。于此同时,青海省高校,科研院所未设立专门负责专利转化的机构,还缺乏专门的职能部门和专业化人才针对性的指导服务。

3  优化青海省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完善配套措施和细则

继续加强《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青海省专利奖评奖办法》(青科发办〔2016〕140号)等政策的宣传,强化科研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高校及科研院所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相应的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使科研人员从理论研究转向适合市场的应用性研究,提高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转化率,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力争达到双赢。

3.2 完善高校、科研院所考核机制

现行的对高校科研院所的考核机制偏向于学术化,科研人员对成果转化缺乏动力。因此需改变现行的考核机制。将科研人员从繁重的理论研究中解放出来;积极引导科研人员的研究瞄准企业需要,主动走向市场;完善高校科研机构考核机制,如职称评定、科研奖励、岗位聘任、经费使用等相关管理文件,逐步改变现行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

3.3 强化高校、科研机构核心作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激励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走进企业,面向市场,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提升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熟化、产业化中的关键作用与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分工协同与合作,打通应用基础研究到成果产业化的快速通道。加强产学研合作,继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政策扶持与引导,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持续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3.4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优化体制机制,强化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经纪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专业优势,加快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继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以建设“青海省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平台”为基础,以“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连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加强青海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青海省科技政策導航系统及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完善成果信息共享机制,为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桥梁,打破成果转化率低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玥.浅谈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29-31.

[2] 马晓君,潘昌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与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5(1):78-82.

[3] 叶李,田兴国,吕建秋,等.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状况存在问题与改革取向:基于全国61所高校的实证调[J].科技管理研究,2017(16):124-129.

[4] 陈忠,李金惠.广东近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分析及落实建议[J].广东科技,2017(6):67-68,85.

[5] 李辉,赵嘉仁.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7(22):202-203.

[6] 李金惠,郑秋生.浅析广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7(9):3-4.

[7] 孙琴,刘瑾,厉娜,等.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与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2016(22):90-92.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高校
科研院所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策略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素质探究
基于财务视角的科研院所内控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
科研院所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作业成本思想核算项目间接费用方法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