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江永女书的艺术人类学阐释与设计应用

2019-07-08 02:16侯玉洁
创意设计源 2019年3期
关键词:女书女性主义设计

摘 要 女书是流传于湖南江永、广西富川、广东连州等地的专属女性所用的符号文字。著名学者季羡林曾用“见所未见,前所未闻”来形容它的独特感和神秘感。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女书独特的词汇、语音、语法结构和娟丽柔美的书写方式引发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与探索。着眼于女书文化为我国历史、语言、艺术等领域做出的贡献,运用艺术人类学和设计学的方法对女书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其目的在于深入考察女书的符号表征、女性文化、价值及意义,并结合女书文字在现代设计中的元素应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新线索。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女书;符号象征;女性主义;设计

引用本文格式 侯玉洁.瑶族江永女书的艺术人类学阐释与设计应用[J].创意设计源,2019(3):14-19.

Abstract Nvshu is a kind of symbolic writing used by women in Jiangyong of Hunan province, Fuchuan of Guangxi province and Lianzhou of Guandong province. Ji Xianlin, a famous scholar, once described its unique and mysterious feeling by saying "never seen, never heard". As a cultural treasu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nvshu has won discussions and exploration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with its distinctive vocabulary, pronunciatio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beautiful writing sty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nvshu culture to Chinese history, language, art and other fields. Its purpose is to deeply investigate the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female cultur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nvshu, and to provide new clu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combining the application of nvshu characters in modern design.

Key Words  Artistic anthropology;Nvshu;Symbolism;Feminism;Design

一、序言

女书亦名“女字”,脱始于方块汉字,以纸、书、扇、巾为载体,书写呈长菱形,且字符多为点、竖、斜、弧四种笔画。据考究,关于女书的最早记载为1931年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其文道:“江永县花山庙,每岁五月,各乡妇女焚香膜拜,诗歌扇同声高唱,以追悼之。是歌扇所书蝇头细字,好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字者,未见之余。”[1]可见女书是一种女性专有并用来宗教祭祀的符号体系。1982年,在宫哲兵教授的带领下,我国学者开始对女书的起源、流派、特征与保护方式进行探究,经过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民族文化学者的共同努力,迄今为止,共收集和整理女书作品500余篇,字符2000多个,现时文献搜集到的女书文字约有700个。[2]2-26种种研究表明,女书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不同于中国古代汉字的横平竖直、端莊肃穆,女书笔式精巧轻盈、刚柔并济,造型秀丽纤雅,排列错落有致、左右互孕,充分展示出女书的韵律性与形式美。此外,女书作为唯一现存的女性文字,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与对传统伦理观的反叛色彩,它是瑶族女性抒发情感、结交好友、婚丧嫁娶的闺房密宝。基于此,将女书置于艺术人类学中来考察,挖掘女书的符号象征、女性主义文化与价值内涵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原型、图像与象征:女书的符号表征解读

(一)原型符号:女书和甲骨文之间存在着单体类同现象

原型符号是根据某一事物的原型进行演化、转变的原生符号。瑶族女书与汉字在象形字和会意结构上,在笔画形式及其风格上都有根本性的差别,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发生学关系,故而女书是一种自源文字。如要探究根源,民国时期曾任浙江新军督练公所的总参议袁思永就在其文《序》中对女书的起源提出如下观点:“惟观其用笔及造字结构,则与近代殷墟发掘所见甲骨文直见是一体,固知流传远自太古,其创造当在篆籀以前。”[3]他认为女书文字和近代殷墟发掘的甲骨文同属一个体系,甚至比甲骨文出现时间还要早。不仅像袁思永所述女书形似甲骨文,从造字法和内部结构看,女书也与甲骨文存在单体类同现象,中南民族大学的谢志民教授就证实了这一说法(图1)。[2]2-26

由图1可见,下列文字在形体结构上均与汉字中的甲骨文相近,字义相同,而与楷书阶段对应的文字则相差甚远。尤其明显的是,甲骨文中的“止(趾)”进入女字后,上部的斜画分解为女书的内外两点,虽在现代女书中没有出现过“止(趾)”一词,但在组合字符中仍能看到该符号,并标记有“止(趾)”义。而甲骨文中的“步”“此”“前”“岁”等字,其表义偏旁也和“止(趾)”一样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对应变化关系。由此说明,女书在流传的过程中曾与甲骨文在同一时代使用过(最迟在商代便已产生),且受甲骨文的影响,吸收了甲骨文的部分字符,因此可以说明女书与甲骨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图像符号:女书中的“能指”与“所指”的高度统一

图像符号是一种意象符号,符号的结构形态特征与符号的对象之间有着相似性,图像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也具有高度的符合性。每一种图像都有其代表的纹样和寓意,这样观看者在欣赏女书文字的时候能够更清晰直观地解析作者通过图像所传达的思想含义。女书中的图像符号主要包括动物、人物形象;植物、花卉形象;抽象符号形象和图文并茂形象。常见的以动、植物形象居多,其中动物形象主要有鱼、飞鸟、乌龟、蝙蝠、鹿、蝴蝶等;植物形象主要有森林、桂花(八角花)、莲花、梧桐花、缠枝花等样式。

女书文字中的蝙蝠图案通常会与桃子图案一起出现,(图2)因为蝙蝠的“蝠”字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通常与“福”字相连。[4]18这表明蝙蝠图像代表了“福如东海”的吉祥寓意,所以图2的名称又为“福寿图”。女书传人借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概念,既能让人一目了然又能对其中的“奥秘”心领神会。图3是女书文字中的“八角花”图案[5],“八角花”最显著的标志是八角形的边框,它八角八边,呈连弧纹状。有的“八角花”的八个角框内还绘以类似卦象的长、短、横符号。专家学者经过对“八角花”的外形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所谓的“八角花”即“八卦纹”。一般来说,八角的外框相同,填充内容有所不同,下图所填充的是桃树,这里的寓意为“龙凤合欢”,象征着“夫妻幸福长久、恩爱有加”,除此之外还有牡丹、莲花、桂花、石榴、桃树、佛手、蝴蝶、凤鸟、鱼龙、麒麟等图像,用来表示“富贵花开,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意象。[6]因此,图像符号是最能体现瑶族妇女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征。

(三)象征符号:既是文字又是图案

象征符号指代表或表示某种特定意义的现象,符号在表达某种抽象概念的时候,从现实事物中提取最基本的特征,以较为简单、夸张、抽象的形象表达出来。[4]18这里的“形象”既不是与现实事物的外在形似,也不是内在实质的形似,而是一种抽象的,但又具有深层意义的“形”。文字意象是女书符号表现过程中的又一重要方式。[7]122-123

瑶族人民对自然有着崇高的敬意和仰慕之情,因此如上文所说女书图像中的森林元素就是为了来表达瑶族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除图像以外,文字中的元素也会被女书的创作者拿来雕琢一番,下图中的“百鸟朝凤”既是文字也是纹样,其通过多个组合的形式镶嵌在女书作品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创作情景。(图4)

三、宣泄、自我与狂欢:女书文化中的女性主义

女书文化之所以不同于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在女书字符形成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强烈的性别特征,是女性的象征。女性主义是多年来人们研究女书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女书表现的是作者所处的地域环境和生活状况,揭示了瑶族女性内心的精神活动和思想情感。女性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存在,是一般人类社会化的产物,更是女性在其生产生活中进行社会性活动作用的结果。因此,每一个女书文字、女书诗歌、女书故事都是女性在日常勞动与生活过程中体验形成的社会烙印,是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这是女书文化最明显的特征。

(一)宣泄:女书是释放压力的精神追求

中国的封建礼教极大程度剥夺了女性的权利,未婚女子要“深居闺房”,出嫁女子要遵从“三从四德”的礼乐教化,江永当地女性在封建礼教中的悲惨遭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驱使她们需要为自己寻找一方净土,于是她们通过自己所熟悉的女红纹样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符号,借助女书,当地的女性在遭遇不幸时相互安慰,逢喜时可以相互鼓励,利用女书作品,创作者可以在众多姊妹面前倾诉心声,一吐不快,缓解她们因男尊女悲的不平等制度所受的压压迫和苦闷之情,因而女书由单纯的文字转化为瑶族妇女与命运抗争的武器,成了她们的精神寄托。如女书传承人胡慈珠在其创作的《女书之歌》[8]中唱到:

谁说女人没用处   从来女子半边天

因为封建不合理   世世代代受煎熬

做官坐府没资格   学堂之内无女人

封建女人缠小脚   出门远路不能行

田地功夫不能做   害人一世实非轻

这些唱词表达了一种对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这是中国千百年来许多女性都不敢言传的内心感受。我们可以从唱词中体会到它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文化不再完全是封建礼教下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这种意识的产生是对男权社会的有效否定,也是女性自我肯定和自我反思的一种体现,将女性本能和情感从被压迫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蕴含着女性对个体生命价值尊重的渴望和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

(二)自我:女书是展现自我的意识体现

女性自我意识的产生过程,是一个情感和意志的过程,是指作为主体的女性在客观世界中对自己的个性、状态、属性、价值、作用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认识。其中自我认识又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几个方面,也就是女性的自信意识、自尊意识、自立意识的综合体现。

女书文化符号是女性用来表达自己情感和观念的工具,同时也是她们探索自我的一种方式。女书中的自我意识体现在独特神秘的字符图案中,在女书插图中的图案多用线条进行勾勒,女书中人们在线条的表现上虽大胆随意但又不失美感,这是她们自信的情感表达。花卉图案也是女书文化符号中的常见图案,花朵是女性精神化的象征,这是瑶族女性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认知,她们认为花朵代表着柔美、青春,蕴含着对女神的崇拜精神。女书中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书信——《三朝书》。当地女子新婚满三天时,关系较好的女性亲友会给新娘写一封长信,将棉白纸材质的书信用花带装订,书面为黑色,并在装订线处的两角加以方块红布,以表达对新娘的思念之情。新婚时新娘还要将收到的三朝书一一陈列,供宾客观赏,表示新娘的亲友多是有才学、有知识的女子,借以展现姑娘的身世,这是当地女性对自我身份认同与肯定意识的展示。[9](图5)

猜你喜欢
女书女性主义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女书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江永女书的生存现状以及未来传承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