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体验类课程设计

2019-07-08 20:37张裕洋
知识文库 2019年11期
关键词:苏州美食课程

张裕洋

作为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积淀的古城,苏州以她沉甸甸的文化气息延递给一代又一代苏州人。美食、建筑、技艺、风俗……这个城市的每一种文化都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和用心传承,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接受特色地域文化的熏陶,笔者设计了一节以“苏芡(即苏州鸡头米)”为研究对象的具有浓浓苏州地方风情的美食体验活动课。

1 依据学情,因“生”选题

在浩瀚的苏州文化生活宇宙里,如何找准课程开发的资源结合点至关重要。在客观分析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时,我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为本,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为突破口,以面向生活经验、发展学生能力为原则,选择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接触到的“鸡头米”作为研究对象。学校师生的资源优势降低了课程实施的坡度,美食的诱惑更是大大增加了活动开展的参与度。

学生在面对“鸡头米”这一选题时,头脑中的风暴立刻席卷而来,短短几分钟,他们就列出了一长串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在讨论中不断深化活动主题,完善活动内容。围绕这一研究主题的思维导图也应运而生。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贴合学情,学生热衷的选题中,每个学生都是闪闪发光的。

为了迎合学生们饱满的研究热情,我把这节课定位为“体验类”课程,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对“鸡头米”这一苏州传统美食全方位的认识。

2 道具灵活,“自助”下单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体验课是指“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认角色的过程,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理解。”体验的第一步自然是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的机会。

《苏芡来哉——“一站式”地方美食体验活动》一课中,学生们在信息筛选和整合后,很快自主选择了“种植”、“加工”、 “制作”和“推广”四个體验场景,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完成了分组。于是课堂也随之化身为“体验站”,让学生“足不出室”就能获得“一站式”的体验。

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们“自助下单”,拿起笔在任务单上勾选了自己需要的体验道具。用ipad上网搜索鸡头米的生长环境、种植时令;用老虎钳、金属指甲等不同道具亲手尝试剥鸡头米 ;用棒冰机、烤箱制作发明鸡头米新吃法,将创意进行物化;用电脑撰写食谱配料表,为苏州鸡头米设计宣传海报和广告词……“生态缸”、“厨师帽”、“体验站logo”等小道具也为整节课增添了不少情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始终保持昂扬的状态和热情。

学生们使出十八般武艺,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中,灵活将各种工具物尽其用,很好地诠释了“体验”的含义。

3 角色丰富,使者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所谓 “角色”体验,角色设置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鸡头米的四个不同体验站里,每个学生根据个性特征和爱好特长,还有进一步的细化分工。种植组有水质研究员、种植专业户;加工组有“老虎钳流水线”和“金属指甲流水线”;制作组有厨师、试吃员;推广组有设计师和广告代言人……学生在不同角色岗位上,体验角色特征,体验工匠精神。

最为有趣的是,在这个“一站式”的“体验站”里,四个小组之间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环环相扣的。于是,为了充分了解市场,每一组还专门设立了一名“交流大使”,用于考察其他组的活动进度,进行市场调研,从而更灵活地调节和改进自己小组的任务。

这些角色的设置使学生能充分实现知识的迁移,融会贯通自己各类学科知识和生活技巧,加深了学生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

4 合理点拨,适度延伸

精彩的课堂绝不仅仅是表面热闹的课堂,而是学生能有所思、有所得的课堂。在欢腾的体验结束后 ,如何让学生实现价值体认,获得正向发展也是体验类课程必须思考的问题。

老师在活动结束后不能草草收场,而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根据活动过程中的细心观察,对学生进行合理点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在加工组用不同工具剥鸡头米时,我帮他们记录了时间。汇报展示时,我告诉他们,手中那一小盒鸡头米,一共花费了3名“老虎钳流水线”上的同学7分21秒的时间,由此可见鸡头米的来之不易。而同样的时间,“金属指甲流水线”的3名同学却完成了整整两盒,学生们因此也悟出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最后,我还给他们呈现了一则“不让奶奶手疼,苏州初中生发明鸡头米剥壳机获得科技创新奖”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学会感恩,利用所学知识反哺社会,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最后,基于地域文化的“课堂”要走向“课程”, 让学生真正浸润在优秀地域文化的氛围中,还需要老师具备课程开发的思维。只有打破学科和时空界限,将零散的课堂系统化、序列化,使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和衔接性,活动主题向纵深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在与“地域文化生活”的持续体验互动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苏州美食课程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