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三倍体育性的细胞学分析

2019-07-09 11:37张铌璇张璐瑶曹艳楠郑桂恒龙鸿
热带作物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减数分裂丹参

张铌璇 张璐瑶 曹艳楠 郑桂恒 龙鸿

摘  要  由丹参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获得丹参三倍体,三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为探讨其育性的细胞学机制,我们采用细胞学和解剖学的方法,对其花粉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染色体和细胞学表现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丹参三倍体植株生长正常,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落后染色体、染色体不均等分向两极、染色体桥等异常现象,分裂结果产生三分体、微核等,而且花粉粒形态异常,产生畸变,萌发率极低。这些说明,丹参三倍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平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各种畸变、异常的染色体和细胞的行为表现,是造成其不育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丹参三倍体育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丹参育种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  三倍体;育性;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丹参

中图分类号  Q945.53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riploid Salvia, with characters of sterility, was obtained through hybridization of diploid and tetraploi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ytological mechanisms of its sterility, we observed the chromosome change and cell structur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llen mother cells. Results showed the triploid plants grew well. Numerous meiotic abnormalities, including lagging chromosomes, asymmetrical separation and chromosome bridges were found during the meiosis process. Micronuclei and triads were observed except tetrads. Moreover, the shape of the pollen was abnormal, and the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was very low.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chromosomal and cyt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the meiotic process due to chromosome number imbalance may lead to sterility in triploid Salvia. The data could provide experimental supports of fertility of triploid Salvia, and be useful in the breeding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erb.

Keywords  triploid; fertility; pollen mother cell; meiosis; Salvia miltiorrhiza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9.08.013

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中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丹参味苦,微寒,有活血祛瘀、痛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主要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心烦不眠、痛经闭经、疮疡肿痛等的治疗[1]。丹参是我国传统医药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中药之一,在活血化瘀药方面有着公认的独特疗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等疾病[1]。近年来,以青蒿素研制获得科学界最高奖项诺贝尔奖为标志,随着欧美国家对中国传统中医药的认可度的逐步提高,以及大量丹参复方制剂的成分确定,中国药典丹参质量标准与欧盟、美国药典比较接近,丹参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野生丹参品种资源开发受限,丹参人工栽培后,各品种间的生物学性状及生产力、抗病性、商品产量特性等分化明显,生态适应性、植株特征、花粉粒、染色体、同功酶和品质特性均有显著差别[3],丹参新品种培育已经得到较快发展[4]。

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是植物遗传改良的主要方法。人工栽培丹参的新品种培育过程中,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创造特异的新品种,是丹参新品种培育的重要途径。丹参一般依靠营养繁殖,尤其以茎段扦插、分根为主,有些丹参不能进行有性繁殖[4]。这些特点为丹参远缘杂交带来一定困难。多倍化是高等植物进化的重要力量,通过染色体加倍,基因重组,带来新的变异,形成新的物种。研究表明,约有15%的被子植物在其物种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倍化[5],超过70%的有花植物是多倍体[6]。多倍体植株具有营养器官体积大,营养成分增多,抗逆性强等特点[7],尤其在以收获根茎叶营养器官为目的的中草药种植中具有重要意义。

陈力等[8]采用未成熟的二倍体丹参种子,生长在1/2 MS+100 mg/L秋水仙碱的培养基中处理后,诱导四倍体并鉴定,再将四倍体丹参与二倍体丹参正、反交(4x♀×2x♂或2x♀×4x♂),结实率都很高,收获种子播种后获得三倍体。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显示,丹参染色体基数x为8,二倍体(2n=2x=16)、三倍体(2n=3x=24)、四倍体(2n=4x=32)。田间观察发现,三倍体丹参地上部分(茎、叶)均比二倍体丹参对照增加1~1.5倍,地下部分(芦头、根)比二倍体丹参增加2倍以上。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三倍体丹参在侧根数目明显增加,三倍体丹参主要活性成分测定显示,样品中的丹参酮IIA、丹酚酸B、丹参酮I、隐丹参酮等的含量均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水平。

三倍体(3x)是倍数最低的多倍体,一般是由四倍体(4x)与二倍体(2x)杂交产生的,具有多倍体和杂交种产生的双重优势,在药用植物中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从理论上讲,三倍体高度不育[8],只能依靠无性繁殖继代。然而,生产实践中发现大多数三倍体具有部分可育性,其育性机制不清。本研究以丹参三倍体为材料,通过解剖学、细胞遗传学的方法,分析了育性相关的细胞学特点,为阐明三倍体育性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在丹参远缘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丹参三倍体材料由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力教授馈赠,植物材料为三倍体组培苗,经炼苗后移栽至天津农学院试验田,常规大田管理,由于是组培苗移栽,在生长季植株陆续开花。

1.2  方法

1.2.1  细胞学压片  丹参三倍体花蕾生长早期,根据花蕾生长的长短不同进行取材,经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 h后转入70%乙醇溶液中,4 ℃条件下保存备用。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压片,选取未成熟的花药(长度在1~3 mm之间),用自来水浸泡、清洗20 min以上,然后用2.5%纤维素酶和2.5%果胶酶的混合酶液(2∶1)在28 ℃对材料酶解30 min,水洗后用1 mol/L HCl 60 ℃水解10 min,自來水冲洗3次,浸泡20 min,卡宝品红染色10 min。Olympus BX53显微镜镜检,Spot Idea CCD相机拍照。

1.2.2  石蜡切片制作和解剖结构观察  以丹参三倍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为试材,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将固定好的材料,分别进行石蜡包埋、制片,显微结构观察。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爱氏苏木精整染,Leica RM2265切片机切片,切片厚度8~10 μm,Leica DM 4000B显微镜镜检,观察丹参三倍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解剖结构,Leica DFC450 C相机拍照。

1.2.3  花粉显微观察和萌发试验  参考张志良等[9]的方法;取即将开放的花朵,用镊子夹出花药使之铺展在硫酸纸上阴干,待花粉自然散出后收集备用。离体萌发法采用培养基为0.1 g/L硼酸+10%蔗糖+0.5%琼脂,倒入适量培养基于载玻片中央,待其稍凝固后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花粉均匀地抖落在上面,再放入湿培养皿中,保鲜膜封皿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52)℃,培养8 h后统计数据。所有处理均重复3次,每个重复选择10个视野计数。Leica DM 4000B显微镜镜检,Leica DFC450 C相机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丹参三倍体植株及花器形态正常

为了解三倍体丹参植株的生长状况,本研究对栽培丹参三倍体植株进行了生长发育观测。丹参三倍体植株生长健壮,从侧根繁殖开始,营养生长期约3个月,植株茎叶繁茂,长势旺盛,株高可达80 cm,进入生殖生长后,植株正常开花,轮伞花序具多朵花,密集组成长及15 cm的顶生总状花序,花冠蓝紫色,唇形,2枚雄蕊形态正常,未出现失水、干瘪等萎缩现象(图1),说明三倍体植株经营养生长后,能够适时开花,雄蕊2枚正常状,另外2枚退化不显著;雌蕊2心皮,形态表现正常,但不收缩而分裂为4枚裂片。我们观察了丹参二倍体的植株和花器官形态,与三倍体比较,无明显差异。

2.2  丹参三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

三倍体丹参的体细胞数为24条(2n=3x=24),在前期I观察到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构型为2III+6II+6I(图2A),在三倍体丹参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I,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时,观察到14个花粉母细胞出现落后染色体(图2B),7个出现同源染色体分向不均等(图2C),6个出现染色体桥(图2D),分别占观察总数124个花粉母细胞的比例为11.2%、5.6%和4.8%。

2.3  丹参三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果产生多分体异常

丹参三倍体在减数分裂后期Ⅱ,观察到78.30%的细胞为四分体(图3A),少量含有微核的异常四分体(图3B)、三分体(图3C)、二分体(图3D)等特殊类型,说明对于丹参三倍体而言,大多数花粉母细胞能够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一部分细胞不能形成四分体,减数分裂结果不正常,可能直接导致不育。

2.4  丹参三倍体花药切片显示花粉粒形态异常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分体,再发育形成单核花粉粒,进而形成2或3细胞成熟花粉粒。石蜡切片结果显示,丹参三倍体成熟花药中花粉粒的形态结构产生变异,与正常发育花药中的花粉粒形态比较,这些花粉粒中的一部分呈椭圆形、边缘规整,而另外一部分则形状不规则,边缘凹陷,产生畸形,呈败育状态(图4)。统计结果显示,约54.5%的花粉粒为畸形花粉粒,约占花粉粒总数的一半。

2.5  丹参三倍体花粉萌发率极低

鉴于丹参三倍体花粉粒部分形态畸变,我们进行了花粉萌发试验。由于无法区分在上述石蜡切片中观察到的畸形花粉粒和正常形状花粉粒,我们采集正常形状的花药,对其中的花粉粒进行了萌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参三倍体的花粉粒基本不萌发,极个别从萌发孔产生萌发迹象,但并不长出花粉管,其长度过小,无测量意义(图5)。我们的花粉萌发试验没有区分出畸形花粉粒,但结果是所有花粉粒均不萌发。

3  讨论

天然加倍的多倍体植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在进化历程中逐渐完成二倍体化而成为新的物种。由于多倍体优势的存在,这些新物种具有自身的生长、发育、遗传等优势,在自然竞争中扩大了种群繁衍范围,增强了适应性,并被人类利用而得以延续下来[10]。获得三倍体的途径有三种:一是雌雄配子之一不减数,二者结合后产生;二是两个精子同时进入胚囊与卵细胞结合;三是用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获得[11]。三倍体丹参就是通过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途径获得的,二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8]。

猜你喜欢
减数分裂丹参
本草园——丹参
防治冠心病首选丹参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沙盘实操”助解细胞分裂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全能丹参更护心
微课资源与模型的巧妙结合
大学减数分裂教学中的难点与教学策略探讨
治神经衰弱
丹参酚酸B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