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透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2019-07-10 12:4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上肢康复训练康复

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880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临床症状包括关节肿胀、肤色改变、疼痛、关节僵硬、腕关节、指关节功能受限等,并且随着病情逐渐进展,可能导致患者手部功能丧失以及畸形,危害较大[1]。SHS常于脑卒中后发生,并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依靠药物、手术以及长期的康复训练可使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但药物存在不良反应,手术会带来创伤,单纯的康复训练耗时较长,均具有各自缺陷,研究SHS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目前重要的课题。笔者对头穴透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旨在为SHS的治疗提供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9例作为研究,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诊断标准[3],且肩手综合征符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所制定的诊断标准[4];应用数字随机表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在47~72岁,平均年龄(59.1±4.6)岁,病程15~150 d,平均病程(63.6±16.7)d,BMI指数18.5~25.9,平均BMI指数(21.9±2.4);对照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在45~71岁,平均年龄(58.7±5.0)岁,病程16~147 d,平均病程(63.1±17.0)d,BMI指数18.6~25.7,平均BMI指数(21.7±2.4);排除标准:①心力衰竭、严重肝肾疾病、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者;②丘脑病变导致剧烈疼痛者;③意识不清楚者;④无法配合治疗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自愿配合实验,签署知情书者;③首次发病者;④病程在1年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康复训练,选择仰卧位,协助患者保持肩胛骨平衡,在肩胛骨的下方垫上软枕,在变为侧卧姿势时,肩胛骨则向前伸展,要避免腕部屈曲;指导患者对肩部、肘部、腕部、指关节进行被动活动,要保持手法轻柔,避免为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每天进行1次诱发上肢肌肉活动,可以通过活动来维持患者肌肉的长度,避免挛缩发生;每周训练5 d,休息2 d,7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8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头穴透刺治疗,对病灶侧的太阳穴与百会穴连线部位进行消毒,选择75%乙醇作为消毒液,消毒后以连续接力式进行针刺,需4针,选择0.25 mm×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垂直的刺入皮下,直至帽状腱膜,以15°角沿皮肤轻微、不转、快速刺入30 mm,以平补平泻法进行2 min快速捻转,每分钟捻转>200次,留针30 min,间隔8 min,再行针1次,重复行针3次,以快速、不捻转方式出针,每天1次,每周治疗5,休息2 d,7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8个疗程,治疗时间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评定标准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定[5],以0~10分进行记录评估,0代表无痛,10代表剧烈疼痛,根据疼痛程度填写分数。

1.3.2 上肢功能评定标准 应用Carrol上肢功能试验进行上肢功能评定[6],分数为0~99分,VI级:99分;V级:90~98分;IV级:76~89分;III级:51~75分;II级:26~50分;I级:0~25分;分数越高,代表恢复越好。

1.3.3 疗效评定[7]完全康复:患者的患侧肩部、肘部、腕部及手指的疼痛、肿胀症状完全消失,皮肤的颜色、温度恢复至正常,患肢屈伸活动已恢复,未发生手肌萎缩;康复良好:患者患侧疼痛有明显减轻,肿胀也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有改善,未发生手肌萎缩;康复一般:患者患侧疼痛有减轻,但不明显,仍存在浮肿,关节活动也明显受限;未康复:与上述不符;康复率=(完全康复+康复良好+康复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两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 两组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康复疗效比较 观察组康复率100.00%,对照组康复率88.57%,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疗效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具有较高死亡率及致残率,经过抢救后,患者仍有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SHS即为中风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会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且加重家庭护理负担,因此需适宜治疗[8]。虽然目前治疗SHS的疗法众多,但无论药物给予抑或是手术疗效均欠佳,难以令人满意,并且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创伤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的热门课题。有研究显示[9],脑卒中患者经过长期的康复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SHS患者采取被动按摩以及肩、手、肘、腕部等部位的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关节肿胀以及关节受限症状,然而单纯的康复训练耗时较长,并且疗效因人而异,在综合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另外的康复治疗方法,可能对缩短康复训练时间,提高疗效有利。

SHS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内分泌障碍、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中医学将类似病例归为“瘘证”、“中风”、“偏枯”等范畴,而头针治疗该类疾病早有记载[10],当代医学中头穴透刺并非完全传承自传统医学,在传统中医基础上,结合神经电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学等理论进一步改进而来,通过刺激头部顶颞前后斜线、顶旁1、2线以及顶中线,起到治疗作用,上述区域为大脑皮层中央前后回、颞叶和顶叶投影区域,也是人体感觉、运动功能投射区,通过适宜的手法刺激,可帮助侧支循环建立,刺激守脑卒中损害的功能区域,并且还可改善脑血流量,改善患者缺氧缺血症状,从基础上缓解SHS病症,促进患者肢体协调,是有效治疗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头穴透刺具有明显的功能改善作用,而全面的康复效果评定中,联合康复训练和头穴透刺的观察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上肢康复训练康复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