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庆:英雄血染雨花台

2019-07-10 15:05齐从谦齐新安
党史纵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东南大学齐国南京

齐从谦 齐新安

齐国庆(1903—1928),字仲嘉,安徽太和人,1903年出生于一个进步士绅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1923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物理系。在这里,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南大学党支部书记。1928年5月,齐国庆在一次革命活动中不幸被捕,由于叛徒的出卖身份暴露。1928年9月27日,在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

齐国庆出生在安徽省太和县一个家业兴盛、人丁兴旺的大户人家。其父齐廷修是一位主张实业救国的进步士绅,一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早年信仰三民主义;后结交了太和本地的进步人士孙净亭等人,经常参与由早期共产党人南汉宸、孙净亭、李弼汉等在太和县组织的“青年运动讲习所”(又称 “读书会”)的活动,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收集了多种进步书刊,如《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还有《胡适文存》《独秀文存》和郭沫若的《三叶集》之类的书籍。齐廷修不仅自己认真研读这些书刊,而且还非常善于演讲,总是不放过任何机会向老百姓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把书中的观点和道理在村社乡里间传播开来。他还积极支持自己儿子参加“读书会”学习活动,将孙净亭赠送的《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教儿子们诵读。可以说,齐廷修是太和县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开明人士。

由于齐廷修的思想比较开明和进步,他能够很快地认知和接受新生事物,对于“西学东渐”和清末的实业救国思想深有感受和体会。他认为:在一个偏僻、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村庄里,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仅有的一点薄田来谋生,这是没有多大出路的!于是,他毅然走出了荒凉、落寞的乡村,用积蓄下来的所有资金与别人合作兴办一家煤炭厂。煤炭厂最初设在阜阳城东三里湾的沙颍河码头上,从淮南“大通矿”水运购进一些煤炭,在阜阳地区各县销售,一时间生意相当红火。

在这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长大,齐国庆在少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和革命思想的熏陶,在他年幼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从当地小学毕业之后,齐国庆考入设在阜阳县的安徽省立第六中学接受新学教育,19歲时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第二年又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即后来的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

在南京读书期间,齐国庆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并积极追求进步,经常参加进步学生活动。在东南大学,他与来自安徽颍上的曹赞卿(字冷泉)相交甚密,情同兄弟。曹赞卿是历史系学生、中共秘密党员,比齐国庆高一届,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1927年,在曹赞卿的介绍下,齐国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齐国庆更加积极地投身革命。在校期间,他仍时时关注着家乡的革命活动,经常寄一些进步书刊给太和县读书会的亲友,宣传革命思想。每年假期返回乡里时,也总会带回满满一藤条箱的各种进步书刊,如《新青年》《湘江评论》等,与兄弟和挚友们一起阅读研讨。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学校停课,在南京读书的一些青年学生纷纷回到家乡,自由地集合起来,除复习自己的功课外,还一起研读进步书籍。这时经常聚集在一起的有齐国庆、刘希孟、邹安中、张勉之、李翼青、齐国祯等人,齐国庆自然是其中的领导者,有什么问题,大家向他请教,要他帮助解答问题。据邹安中后来回忆,当时齐国庆研读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每读一篇,他都细心揣摩,朱笔圈点,仔细研究,决不随便浏览而过。

1927年春,北伐军进入南京,齐国庆积极参加欢迎北伐军第六军的工作,组织宣传队,号召民众拥护国民革命军。西北军杨虎城将军率部到安徽太和县时,齐国庆还写信请父亲齐廷修逐家通知乡亲参加军民联欢会,支持革命军的工作,还动员家乡青年到南汉宸等人在太和县创办的“革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参加受训。

但不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南京。东南大学校园里也是一片乌烟瘴气,国民党军警以及叛变革命的反动学生对进步学生的一言一行进行严格监视。党组织一面组织力量与敌人周旋,一面通知可能暴露的同志全部转移,分散到外地或农村去开展工作。平时品学兼优、不苟言笑的齐国庆未暴露身份,党组织安排他暂时转移回到安徽。1927年下半年,中共江苏省委派人恢复南京地下党组织,建立南京市委,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启发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进一步开展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反对军阀混战的斗争。刚刚回到东南大学的齐国庆便积极投入斗争。12月4日,他出席了中共南京市委召开的南京市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由于原东南大学党支部书记王崇典被选为市委委员,经党组成员曹赞卿的举荐,复经上级党委讨论决定,由齐国庆接任东南大学党支部书记。

在这次党代会上,讨论了《中央对于中国现状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案》。当时,幼年的党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还缺乏认识,不懂得在敌人统治的中心城市应如何保存、积蓄革命力量。齐国庆会后也按照组织要求,向东大的一些党员布置散发“大杀令”的传单。此时曹赞卿已从东南大学毕业,被组织安排回到家乡继续参与和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齐国庆和王崇典两人把曹赞卿秘密地护送到停泊在秦淮河岸边的一只小乌篷船上,安全地离开了南京。

在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孙津川的直接领导下,东南大学又建立起一个坚强的党支部。齐国庆亲自拟出了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制定了严格的纪律条例,围绕“土地要归公,工农要自由,杂税要减免,不要内战要团结,不要独裁要民主”等革命纲领,同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1928年初,他们在东大校园内外到处散发揭露国民党镇压革命、投降媚外的进步文章,张贴“打倒腐化的国民党”的革命标语。同时还把“打倒蒋介石”“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等革命标语贴在南京古城墙上,使市民们于无声处听到一声声春雷。

1928年初,江苏省委曾要求南京迅速暴动,但由于力量薄弱,始终没能发动起来。残酷的事实教育了党,南京市委开始注意把工作重点放到指导群众日常斗争中去。此后,在党的组织发动下,南京学生运动日益高涨。齐国庆在革命斗争中也不断成熟。

当时,南京鸡鸣寺和台城的小树林是东大党组织经常活动的秘密场所。在这里,齐国庆多次召集党员和进步同学开会,布置革命活动。台城的城墙上,留下他带领同志们张贴的革命标语;在学生游行队伍中,闪现着他镇静指挥的身影。和他熟悉的宋日昌后来回忆说:“齐国庆为人诚恳和蔼,办事稳重老练。他那双浓眉下的眼睛里,总闪着恳切可亲的光彩;他那微胖的圆脸上,总是带着坚毅机智的神情。”齐国庆不仅是东南大学党的负责人,也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使他赢得了东大很多学生的信赖、拥护,也为他开展党的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他的同乡同学胡恺臣就是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参加党组织的。

1928年5月,党领导的南京革命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当时,市委根据省委的指示,确定了“红五月”的行动大纲,作为东南大学党支部书记的齐国庆参加了中共南京市委组织这次行动的预备会议。5月5日,南京各大、中学学生为济南“五三惨案”举行罢课,散发了大批抗议书、请愿书,还组织了许多宣传队,深入市民中广泛宣传。齐国庆不仅组织东大的党员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还广泛发动学生和社会群众,向国民党政府请愿。5月5日那天,齐国庆和全市1000多名学生一起到长江路国民政府前示威,高呼“对日经济绝交”“恢复民众运动”等口号。当晚,东大团支部和安徽公学团支部在台城召开会议,筹划“红五月”的暴动计划,齐国庆与几个同志在台城上边走边谈,结果被敌人发现。齐国庆带领大多数同志逃脱,但有几个同志被捕,团市委学委王汇伯被捕后即叛变投敌。事后,齐国庆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通知东大党员窦昌熙等人,让大家提高警惕。可是党组织还没有来得及把党员和进步学生转移出去,敌人就动手了。5月7日晚,齐国庆等8位东大党员及其他30余名进步学生被捕。

在国民党首都警察厅看守所里,齐国庆与窦昌熙、钱懋猷(钟英中学学生)被关在一个号子里。由于叛徒的出卖,齐国庆的身份已暴露,但对其他人的真实身份,敌人却不清楚。因此,凶恶的敌人企图用酷刑敲开这位东南大学党支部书记的嘴,逼他说出东大的其他党员。在敌人的严刑逼供面前,齐国庆坚强不屈,想方设法保护东大的其他同志。在放风的时候,他偷偷地对东大的女党员王澄说:“敌人审问你时,你就说不知道。绝不松口。”在敌人的法庭上,当问他王澄是否党员时,他明确地予以否认。当窦昌熙被关进看守所时,齐国庆悄悄地对他说:“我们的关系是搞社会科学研究的同学……我已声明你不是中共党员。”

齐国庆等被捕后,党组织派曹赞卿等人返回,以安徽“同乡会”的合法名义,千方百计进行营救;齐廷修也从家乡提着一笆斗的银元前往南京营救儿子。经多方游说,国民党当局也曾打算将齐国庆等人作为左倾闹事的学生从轻处理。但是,国民党右翼反共头目胡汉民从广州来宁,执意对共产党人执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手段,决定大肆屠杀一批共产党员,致使营救工作最终失败。

不久,敌人将齐国庆从首都警察厅看守所转到特别法庭看守所,后又转押到首都卫戍司令部看守所。在狱中,面对艰难的生活条件和敌人的严刑逼供,齐国庆表现出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一次,敌人审讯完,他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到牢房,愤慨地说:“士可杀不可辱!”他的同学好友胡恺臣当时接到他从狱中托人带出的条子,上面除了写着需要一些物理书外,也有“士可杀不可辱”这6个闪光的字。这6个字凝结着齐国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表现了他作为一名革命者的高尚人格。

在首都卫戍司令部看守所里,一间20多平方米的牢房关押着40多人。狱友们只能侧着身,靠着墙,睡觉都得轮流。时值盛夏,牢里酷热潮湿,难友们伤口的血腥味和着地板的腐烂味,不时袭来,恶臭熏得人们难以忍受。蚊子、臭虫、跳蚤咬得人们坐立不安。狱中生活十分艰苦,齐国庆却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乐观精神。放风时,难友们看着他胖胖的肚子,开玩笑地问他:“这里装的是什么?”他笑着回答道:“装的是赤胆忠心!”他平時幽默乐观,待人和蔼可亲,难友们亲切地称他“齐大哥”。他托人带进有关物理学的书籍,不顾虫咬、炎热和伤口疼痛,书不离手,阅读吟诵,难友们都说他很有“学者”的风度。

在闷热阴暗的牢房里,齐国庆与难友们度过了漫长的酷夏。初秋时,天高气爽,而难友们心中却很沉重,大家知道敌人就要开始大屠杀了。在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所谓的判决书中写道:“齐国庆,25岁,意图颠覆党国,阴谋暴动和执行重要事务之所为,处死刑……”对此,齐国庆视死如归,他嘱咐难友窦昌熙:“我死后,务必请你转告我家:一、不用棺,一切从简;二、妻子不必为我守节;三、为革命而死光荣,父亲不必伤悲。”然而,想到革命事业尚未成功,他心中又无限感慨,常常在牢房中低声吟诵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心里充满着对党的革命事业无限眷念之情。

1928年9月27日这个漫长的中秋前夜,天将拂晓,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看守所里一片混乱,随着士兵匆匆集合的脚步声和看守的开锁声,一道刺眼的手电筒光,照进牢房。“余晨华、齐国庆、王崇典、李昌汾出来!”看守长喊道。最后时刻到了,齐国庆从容地穿上长细毛绒衣,又换了双新袜子。当时他腿上有一小疮被碰破,鲜血直流,他幽默地说:“马上要大流血了,还流这一点血。这算不了什么!”随后,他又匆匆走到窦昌熙身边,说:“别忘了给我写遗嘱。”说完与其他4位同志毅然走出牢房。一时间,“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划破了南京城寂静的晨曦。齐国庆牺牲时年仅25岁。

(责任编辑:胡北)

猜你喜欢
东南大学齐国南京
蜗牛的故事
老马识途
南京大闯关
东南大学迷惑招生行为:学弟学妹们!等你们来报到
远水救不了近火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从市场营销视角优化大学品牌形象研究
秉笔直书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