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母亲张素莲

2019-07-10 15:05陈志宏
党史纵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云岭新四军敌人

陈志宏

安徽省泾县云岭射里村是一个秀丽恬静的小山村,居住着百十户人家。叶子河绕村而过,常年淙淙流淌,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河中有鱼虾,田里产水稻,山上长竹木,人们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勤劳善良,民风淳朴。张素莲一家就生活在这个小山村里。

张素莲娘家姓董,是距射里村十几里的靠山董家。张素莲出生于1888年(另有记载1885年)农历十一月一日,娘家很穷,她在苦水中泡大,十几岁就嫁到射里张家做童养媳。丈夫叫张和清,张素莲嫁过来随夫家姓张。张素莲品行端庄、通情达理,赢得家人和邻里一致好评。在旧社会,农民辛辛苦苦生产的粮食被权贵苛捐杂税刮得光光的,穷得经常揭不开锅,整年衣食堪忧,张素莲和村里的穷苦人都恨死了权贵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

1938年,新四军部队进驻云岭,指战员们每天在练兵打敌人之余,经常帮老百姓挑水,做农活,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这和敲诈勒索、鱼肉乡民的国民党军队相比,真是“两种军队两重天”。张素莲清楚地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保家卫国的军队。她不顾家务繁重,也不顾被国民党抓走的危险,毅然立场坚定地拥护支持新四军。她忙里忙外,帮助新四军做群众工作,积极宣传抗日,常常去新四军驻地,请部队同志来家,相互交流工作情况。1938年底,由杨五年介绍,张素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担任云岭地区的妇抗会主任。

从此,张素莲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带领妇女们替新四军做鞋、洗衣、缝补衣被枕头,收集鸡蛋慰问抗战负伤生病的战士。她敢于斗争,大力发动妇女参加各种抗日活动,白天挨家上门宣传抗日救国,动员青壮年参加新四军;晚上秘密召开党的会议,商议部署抗日救亡工作。每当前线新四军抗日捷报传来,她都及时地将消息告诉全体党员和各抗日协会;部队交给她的工作,她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各种危险,不折不扣地完成。张素莲帮新四军送情报,组织妇抗会和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经常忙得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累得又黑又瘦,甚至生了病。年迈的婆婆对此有看法,说你这样拼命地干,累垮了身子,又顾不上家,还有危险,图什么啊?张素莲对婆婆说,新四军是我们的亲人,是打鬼子的军队,他们也有父母家庭,离乡背井,吃尽千辛万苦,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我们不帮他们能说得过去吗?婆婆听后深受感动,改变了态度,后来十分支持儿媳的工作。张素莲全家11口人,在她的鼓励动员下,除了老人小孩,先后有8人参加了新四军和地方抗日组织。据张素莲的曾外孙女韩香芝回忆,张素莲的大儿子张树仁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入党,曾任新四军连长、军需副官,1951年任安徽省钢厂厂长;小儿子张加木1938年参加新四军,任作战参谋,1948年率一个加强排在无为抗击敌军时光荣牺牲。

1940年底,新四军即将离开云岭,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千家万户,许多人伤心落泪、舍不得新四军的离开。张素莲深知新四军的离去是无法避免的,为应对新四军离去后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她和家人商量决定:将80多岁的婆婆和14岁的小女儿送到亲戚家寄养,其余的家庭成员跟随新四军转移。有人劝她说,这样做有危险,她却坚决表示:“为革命,我什么都舍得!”

1941年1月4日,张素莲和她的全家跟随新四军离开云岭,踏上转移的征途。临走时,她一步一回头地望着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云岭,不由得滚下了热泪!

第三天傍晚,部队到达团仓时, 9000余名官兵突然遭到了数倍于己埋伏好的国民党军的包围袭击。敌军居高临下,用机枪从两侧山峰向新四军猛烈俯射开火,新四军一连几次反击突围都失败了。又过了2天,大家背的米袋子空了,就地挖萝卜充饥,后来萝卜也没有了,仍然忍着饥饿反击。4天后的晚上,部队好不容易突出包围圈,走到石井坑。本以为这下避开敌人了,谁料到又遭到了另一股敌军的包围。突围战斗一连打了3天,还是突不出去。敌军的包围圈越缩越紧,而被包围的同志中间,战斗人员只占半数,这时不但没有吃的,子弹也快打完了。装备精良的敌军像一群恶狼一样扑来。许多同志牺牲了,叶挺军长被扣了,张素莲所在的部队也被冲散了,只剩下她一人,忍受着饥渴的折磨,可她却决心寻找部队。

半个月后,还未找到部队的张素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偷偷地回到自己的家。年迈的婆婆见到自己的儿媳妇被折磨成这般模样,婆媳俩抱头大哭。此时敌五十二师、一〇八师等反动军队像篦头发似的到处搜捕共产党。为了避免敌人发觉,张素莲就化装成要饭的。1942年5月的一天,張素莲在花林下榨里朱家要饭,准备渡河到坝埂,不幸在渡口被国民党爪牙汤志坤、陈国平等人抓住了。

敌人把张素莲逮到章渡,问:“你替新四军做了些什么事?”她说:“什么事也没做。”敌人问:“鞋子哪里来的?”张素莲说:“是到章家渡买来的。”敌人问:“钱哪里来的?”她说:“大家凑的。”敌人问:“你说云岭哪些人参加了新四军。”张素莲回答说:“不知道。”敌人欺骗说:“只要你交出人来,马上放你,要钱有钱。”敌人问了很长时间问不出什么名堂来,就像疯子一样打她的嘴,直把她嘴打得鲜血直流,但她仍然一字未吐。

敌人又转移目标问:“你儿子、女儿都参加新四军,你们打鬼子,家里藏了24条枪,你交出来。”张素莲还是什么也不承认。敌人又对她用刑,用火链子烫她的腿,吊打、上电,一连串残酷的刑法并没有吓倒她,张素莲仍然拒不招供。

敌人没法,只得将张素莲关到南堡祠堂里。因为她受刑后全身伤势很重,身上流脓、流血,皮肉连衣,只剩下一口气,村上的人向保长说好话,才将张素莲背回家。回家后,许多人来看她,并送些东西给她吃,敌人知道了这件事后,又重新将张素莲抓去。这次更残忍,将她手脚拴吊起来,还是要她讲出村子里哪些人是共产党,但她继续坚决不开口。敌人将她吊打昏过去后,又用凉水喷醒,她仍旧不说。敌人实在无计可施,只好又把她关起来。

张素莲的身体更差了,不但生了虱子,而且身上伤口处的肉烂得又腥又臭。乡亲们见她被敌人折磨成这个样子,又要求将她接回家。敌人见她成了没用的人,也就不阻挡了。到了家,乡亲们替她换衣、洗伤、上药。这时,泾旌太游击队负责人洪林特派专人前来探望,并送来人参给张素莲熬汤喝,还送来很多医治创伤的药物。张素莲睁开双眼,见到了日夜思念的“亲人”,高兴得热泪盈眶,并连声地说:“谢谢党、谢谢同志们!”等伤好后,她又开始和游击队联系,为游击队做工作。为了不让敌人再发觉,张素莲装作发了疯,遇到坏人就乱唱乱骂,又说又笑又哭,暗地里仍干劲十足地干革命工作。

后来,敌人终于察觉张素莲不是疯子,仍在干革命工作,就企图逮捕她,而这时的张素莲已经随着自己的队伍一同上了山,跟着队伍破仓库、抢粮食,打土豪劣绅,一直坚持到大军渡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国庆观礼,应中央人民政府邀请,张素莲作为皖南老区代表赴京,在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据她的曾外孙女婿张毛祥介绍,毛泽东见张素莲腿脚不好,还特地送她一柄龙头拐杖和衣物以示关怀。从北京回来后,张素莲干劲倍增。60岁的老人,拖着伤残的双腿,忙上忙下,帮助村里开展工作,为周围群众排忧解难。她威望极高,村民大事小情都爱找她商量请教,她言行正直,办事公道,为群众做了数不清的好事。由于张素莲为革命负伤致残,党和政府每月补贴她30斤大米,可她一直省吃俭用,经常拿钱粮救济穷人。3年自然灾害时,村里人挨饿,张素莲除了将自家的粮食省出来,还经常设法找有粮的人家捐出一部分救命粮,3年中,射里村没有饿死一个人。张素莲还将毛田湾和丁家山两位孤老奶奶接回家中赡养,像亲姐妹一样对待。因为战争年代被敌人打伤致残,又没能得到及时治疗,张素莲的身体一直很弱,尤其双腿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双膝以下遇到阴雨天便疼痛难忍。韩香芝一直清楚地记得她小时候经常为老人按摩双腿的情景。

1963年,张素莲因积劳成疾,疾病缠身,于农历五月十六日去世,走完了75岁的人生。在弥留之际,张素莲仍教导晚辈们要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托他们将自己仅剩的几块钱转交给组织,作为自己的最后一次党费。

(责任编辑:张文军)

猜你喜欢
云岭新四军敌人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生如夏花之绚烂
观天山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彭士华:云岭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