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谈判,美军从傲慢到沮丧

2019-07-10 15:05
党史纵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朝鲜战争战俘和谈

当前打打谈谈的中美贸易战,让人不由得想起朝鲜战争后期的边打边谈。而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策略,其实朝鲜战争谈判中美国也早已用过。武力威胁、频繁翻脸、出尔反尔……美国代表在朝鲜战争谈判中使尽各种场内场外招数,但中朝在战场中的长期坚持和成果,最终迫使美方在谈判桌上低头。

谈判不过是“缓兵之计”

1950年12月中旬,在美军两次被志愿军痛击后,杜鲁门政府开始谈论通过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美国政府对谈判的基本要求是“先停火,再谈其他”。

中国政府看穿美国“假和谈真备战”诡计。12月22日,周恩来发表声明称,美国“赞成停战,是为着取得喘息时间,准备再战,至少可以保持现有侵略阵地,准备再进”。

1951年1月13日,杜鲁门政府通过联合国放出和谈烟雾,原则依然是“先停战再谈其他”。1月17日,周恩来复电联合国,表示“同意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的基础上举行谈判”。然而,美国并不是真心想谈判,美国外交官在联合国攻击中国“侵略朝鲜”,同时美军暗中集结兵力,打算趁商讨停战之际展开反扑。

1月25日,美军集结23万大军发起全线进攻。要想让美国真正坐到谈判桌前,只有在战场上痛击美军。随后,美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为摆脱战争泥潭,美国领导层再度想到了和谈。

“让炸弹、大炮和机枪去辩论”

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拉开帷幕。美国的谈判策略,与当前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如出一辙。

当时美军参谋建议,可以带西方记者去谈判现场,如果中朝方面阻挠“新闻自由”,就能在舆论上抨击中朝。中朝方面认为,双方远未达成协议,不便让记者采访。但美国不顾中朝反对,其代表乔埃私自带着大批记者前往谈判现场。当记者被中朝卫兵挡回后,美方大肆渲染“中朝军队阻止联合国军谈判车队通过”。

出于最大的和平诚意,中朝方面同意双方可互派记者到会场采访。但中朝方面的让步,反而让美国错误地认为“施压战略有用”。7月27日,美方出尔反尔,不但不同意外国军队从朝鲜撤离,甚至还否定国务卿艾奇逊之前两次公开提出的沿三八线停火的建议,蛮横要求中朝军队全线后退几十公里。

面对中朝方面的驳斥,乔埃竟公然咆哮说:“让炸弹、大炮和机枪去辩论吧!”

谈判陷入僵局后,美方转而挑事了。8月19日,担任中立区警卫任务的志愿军排长姚庆详在巡逻时遭到伏击身亡。8月22日午夜,美军一架轰炸机突然飞临中朝代表团驻地上空投弹扫射。面对中朝方面的抗议,“联合国军”的回应竟是發起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军事分界线划定屡次耍花招

10月底,李奇微的秋季攻势以失败告终,这时他又想到了和谈,并要求把谈判地点从开城换为三八线附近的板门店。

谈判重启之后,美方代表霍治主张划定停战线时应该“补偿‘联合国军的海空优势”,只有把停战线划在三八线以北才算“公正”。中方谈判代表解方反驳道,美方声称有海空优势,那中朝的地面优势就不需要补偿吗?理屈词穷的霍治又提出一个滑稽的建议,“我看还是丢硬币解决吧”。中朝代表对此捧腹大笑,眼见场面尴尬,他赶忙把硬币收入袋中。

从10月25日起,谈判谈了十多场,始终毫无进展。尤其是在遣返战俘方面,按照《日内瓦公约》,双方应无条件遣返各自收容的所有战俘。但乔埃提出按“一比一”原则对等遣返,这样美方仍能扣押十多万中朝战俘。

眼看谈判再次陷入僵局,为逼迫中朝让步,美国又发动细菌战。中朝方面一边展开大规模防疫工作,一边在国际上发表声明严正抗议。由于中朝掌握的证据确凿,美国无可抵赖,只得下令停止细菌战。

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

1952年11月,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在前往朝鲜看到前线真实状况后,他认为必须想办法结束旷日持久的朝鲜战争了。4月26日,板门店和谈又一次开启。

一开始,“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同意中朝关于遣返战俘的建议,但没过几天,他又突然变卦。为了使美方老老实实谈判,志愿军接下来在战场上狠狠教训了下“联合国军”。果然,一打就老实,6月8日,双方终于在板门店达成战俘协定。

7月中旬,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这次战役使美方明白,再不签署停战协定,损失将会越来越大。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终于签订。

有意思的是,哈里逊突然提出,必须把他的中文名翻译成“海立胜”,以显示他是“海岛上站立着的胜利者”,中朝方面答应了这种阿Q式请求。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签字时说:“我是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

(摘自《文摘周刊》2019年5月27日)

猜你喜欢
朝鲜战争战俘和谈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美朝鲜战争中的心理较量
66年前的那场战争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降低标准 ——帕特里克(美国)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
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