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背景下乡村空间转型及效益研究

2019-07-10 09:29储文娟李俊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

储文娟 李俊峰

摘要 随着乡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盛行,乡村农业经营由自给自足转向集约高效,诱发乡村内部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发生转变。以合肥市凤桥社区为研究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访谈获取数据,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剖析土地流转推动乡村空间转型的实现路径及效益。结果表明:凤桥社区采取“政府组织+企业领头+农户参与”方式实现土地流转,耕地的经营权逐渐集中;偏远散户迁入规划的乡村社区,乡村生活风貌更加聚居化;美好乡村建设,乡村生态空间得到保护;凤桥社区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开发,推动乡村旅游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研究旨在探寻凤桥社区土地流转引发的乡村空间转型及效应,为其他乡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土地流转;乡村空间转型;凤桥社区

中图分类号 K90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1-024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1.07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With the prevalence of rural land transfer, rural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has shifted from selfsufficiency to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which induc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within the countryside. This paper takes Fengqiao Community of Hefei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obtains data by referring to relevant materials and field interviews, and analyzes the realization path and benefits of land transfer to promote rural spati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engqiao Community adopts the mode of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 enterprise leadership + peasant household participation” to realize land circulation and gradually centralize the right of farmland management. Remote retail investors move into planned rural communities, rural life style is more concentrated;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ecological space is prot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Fengqiao Community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dustrial park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other industries, provides more employment security for local farmers, and drives them to get rid of pover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effect of rural space caused by land transfer in Fengqiao Community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villages.

Key words Land circulation;Transformation of rural space;Fengqiao Community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64)。

作者简介 储文娟(1992—),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通信作者,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及城市规划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2-07;修回日期 2019-01-07

2008年《中共中央關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乡村土地流转是指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收益权等在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相互转移的过程或行为[2]。乡村土地通过经营权流转,经营的主体和模式发生改变,引发乡村内部就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聚落的空间形态发生重大转变。近年来,乡村转型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Woods[3]认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下,农村服务部门的兴起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城乡人口流动、社会发展要素重组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结构重新塑造,实现乡村重构。国内学者主要探讨了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功能的演变[4-6],乡村空心化的形态及整治问题[7-8],以及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郊区村等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落转型和重构[4],城乡人口流动和变动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交互作用下,乡村内部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发展改变。有些学者认为当前我国乡村空间可以通过土地集中经营、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乡村空间重构[9-10]。笔者基于土地流转的背景,以合肥市凤桥社区为例,分析乡村空间转型路径及其影响,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研究区现状

凤桥社区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距离庐江县城20 km左右,距离汤池镇集散中心1 km左右。凤桥社区位于汤池镇东北部,与万山镇、金牛镇接壤,临近汤池金孔雀等温泉度假村,319省道横贯村域东西。2017年5月凤桥社区由原凤凰、石桥两村合并而成,社区土地面积16.67 km2,2 537户,人口9 587人。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2014年被列入重点贫困村。

近年来,凤桥社区被纳入庐江县土地整治范围内,凤桥社区采用“政府组织+企业领头+农户参与”方式实现土地流转面积800 hm2左右。具体做法是由农户将土地委托村统一对外公开招标,土地流转租金按3 750 kg/hm2中籼稻(当年国家统购价)折价计算,9 000元/hm2左右。另外,凤桥社区将拆迁的自然村复垦成耕地,全区新增耕地46.7 hm2,高标准整治了境内的农业用地,到2017年上半年境内土地流转率达96%。

2 乡村空间转型

2.1 生产空间转型

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得乡村地区的耕地经营由破碎化转向集中化。土地流转前乡村地区的耕地被分割成小块状,由家庭承包经营,通常一整块地被分割给多个家庭经营,而且每户的耕地也都是分散的(图2)。土地流转后,经营者将承包的土地通过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构建农业生产基地(图3)。农业走向集约化经营,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周边兴起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提供劳动力。基于农业生产基地的需要,一些生产发展相对低端、对农产品的依赖性较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农村周边集聚。乡村服务业向村民居住聚点集中,走集聚化之路。村集体将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集中向企业招标,推动乡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发生转变,创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模式,引导农民广泛参与社会分工和产业协作,优化乡村生产空间。

2.2 生活空间转型

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农户为就近经营土地,常常会出现单户独家或几户聚居的分散居住的状况。土地经营权流转后,农户不再依附于土地,迁入政府集中规划建设的乡村社区集体居住。乡村社区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便于统一管理。2013年以来,汤池镇开展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凤桥社区78个村民组按序搬迁至政府统建的杨庄中心村集中安置,彻底打破了原地域界限,两村群众合聚共居。中心村建设98幢2 146套多层洋房,幼儿园、小学、社区卫生中心、农贸市场配套设施齐全,逐步打造为一个标准化的农村社区(图4)。截至2018年,杨庄小区居住人口近3 000人,占整个凤桥社区总人口的近1/3。人们的生活空间由分散走向聚居。土地流转后,农民多以“被雇佣”的方式进去农业及其他行业生产中,逐渐打破乡村中的熟人关系。

2.3 生态空间转型

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有利于统一治理,控制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逐步实现清洁化、绿色化、无公害的标准化生产。土地流转后,凤桥社区中成立了60家农业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形成多家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园。农业生态园主要以特色种养业为主,部分为传统农业,拓展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景观化。在政府政策和规划的推动下,农户将散住的宅基地复垦,集中居住到设施较为齐全的村民中心。可实现对村民生活垃圾的统一处理,减少乡村生态空间的面源污染,维护和修复自然生态过程和生物链。集中居住能够节约能源消耗及机动车等尾气排放,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乡村生态空间格局,提高乡村生态系统的弹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3 石桥村乡村空间转型的效应

3.1 规模化效应

凤桥社区农业土地经营由破碎化转变为规模化,便于统一管理。集中管理,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多元化的农产品,特别是让适合生长的高商品率的特色農产品形成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凤桥社区培育引进一大批如美林美生态园、台湾种鳅繁殖基地、草莓种植示范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效显著。凤桥社区60家农业企业中经营蔬菜、水果的有25家,经营水产、家禽养殖的有19家,经营花卉、苗木、经果林的有26家。另外,凤桥社区实施国土整治,将一些分散居住的自然村进行拆迁到集体规划的杨庄小区。集中居住有利于降低公共资源配套的难度,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施原有宅基地复垦的措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因此,耕地的集中化经营和农民居住的集聚都能带来一定的规模化效应。

3.2 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土地流转后凤桥社区形成了一些规模大,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如:凤凰苗木家庭农场、白云山庄有机蔬菜基地、东芝林鱼养殖基地、凤凰村葡萄种植基地、美林美生态园、金品果农园凤凰草莓种植基地等。凤桥社区通过规划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健全凤桥社区乡村旅游功能,形成集观光游览、农事体验、科普、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农业体验园。其中,已经拓展旅游项目的生态农业园有安徽省硕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庐江县庆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安徽美林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春露生态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政府大力支持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落实旅游“八个一”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另外,庐江县汤池镇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旅游业开发较早,具有一定的旅游市场。凤桥社距离汤池温泉旅游景区近,资源类型不同,可实现旅游形象叠加的效应,推动区域内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3.3 景观化效应

土地流转后凤桥社区的农业景观发生改变,呈现片区化、景观类型更加丰富的特色。企业和大户承包土地后,栽培的作物更加多元化,为了提高作物的经济效应,对选定栽培的农作物进行规模化的经营。这就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景观类型。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乡村居民对居住环境需求的改变,乡村民居对居住地以及乡村整体的环境卫生更加重视。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全面启动乡村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的浪潮席卷全国。凤桥社区也积极响应号召,在实施国土整治的过程中,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居住小区并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将基础实施较差的偏远乡村居民迁移到这里聚居。凤桥社区针对美好乡村地建设,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便捷度,也改善了乡村的景观风貌。

3.4 扶貧效应

凤桥社区在进行国土整治土地流转中,在凤凰新村和杨庄新村建设安置房2146套,搬迁830户2 075人,安置了贫困户91户。在2016年安徽省出台实施《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开展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稳定脱贫。凤桥社区积极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以期带动就业、实现旅游精准扶贫。凤桥社区针对乡村旅游扶贫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实施“八个一工程”,从规划编制、项目资金、旅游策划推介等方面给予支持,先后共安排了项目资金33万元。目前,凤桥社区的乡村旅游扶贫主要是农业生态园采用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带动方式,带动205户贫困户产业发展,就业方面主要是临时用工,优先安排有劳力的贫困户就近务工。

4 结论

(1)“政府组织+企业领头+农户参与”方式,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企业采用集约化经营方式提高土地效率,农民以股东、个体工商户的身份及被雇佣关系参与农业生产。土地是农民心理上的一块保障,应该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健康、有序规范、合理流转。另外,承包者经营者也担忧承包的经营权会影响经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问题。这需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台相关的长效机制即能保护农民的权益也能解决承包者的担忧。

(2)土地流转后,农业实现规模化的经营,形成多个生态农业产业园,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对土地的依赖,以“被雇佣者”的身份进入农业或其他行业,农民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开始打破以往的熟人社会。居住地的选址也更加活化,许多农户选择迁居到乡村社区居住。乡村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乡村转型调控体系,促进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重构优化,推动美好乡村建设、保障生态农业良性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凤桥社区通过土地流转,大规模的农业生态产业园开始出现。成片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风貌、统一修建的沟渠、通道和散居住宅的减少等因素的变动,使得乡村景观发生改变。乡村农业景观发展改变,呈现片区化和多元化,为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提供契机和条件。政府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制定相关发展规划。乡村景观发生一定的改变,同时也增强了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乡村旅游业及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兴起,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凤桥社区依托生态农业发展的乡村旅游业,能够延长生态农业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此来实现乡村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 郝丽丽,吴箐,王昭,等.基于产权视角的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效益研究:以湖北省熊口镇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55-63.

[2] 陈志刚,曲福田.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对转型期中国农地制度多样化创新的解释[J].中国农村观察,2003(2):2-9,13.

[3] WOODS M.Rural[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1.

[4] 刘彦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地理学报,2007,62(6):563-570.

[5] 李红波,张小林,吴启焰,等.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5,30(4):591-603.

[6] 王大力,吴映梅,高文杰.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形态演变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207-210.

[7] 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64(10):1203-1213.

[8] 郑粟文.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及治理对策:基于山东省禹城市农村的实地调研[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4):215-217.

[9] 顾朝林,李阿琳.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J].经济地理,2013,33(1):138-141,148.

[10] 张鹏辉.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145.

[2] 刘娜,赵慧,包思圆,等.基于图像处理的黄瓜叶子病害识别系统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5):138.

[3] 田有文,李天来,李成华,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葡萄病害图像识别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6):175-180.

[4] 杜海顺,蒋曼曼,王娟,等.一种用于农作物叶部病害图像识别的双权重协同表示分类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7,44(10):302-306.

[5] SZEGEDY C,LIU W,JIA Y Q,et al.Going deeper with convolutions[C]//2015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Boston,MA,USA:IEEE Computer Society,2015.

[6] KRIZHEVSKY A,SUTSKEVER I,HINTON G E.ImageNet classific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J].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2012,25(2):1097-1105.

[7] LIU W,ANGUELOV D,ERHAN D,et al.SSD: 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C]//LEIBE B,MATAS J,SEBE N,et al.Compute visionECCV 2016.Zwizerland: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

[8] REDMON J,DIVVALA S,GIRSHICK R,et al.You only look once: Unified,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C]//2015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Boston,MA,USA:IEEE Computer Society,2015.

[9] REN S,HE K,GIRSHICK R,et al.Faster R-CNN: Towards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with region proposal networks[J].IEEE Trans Pattern Anal Mach Intell,2017,39(6):1137-1149.

[10] SCHROFF F,KALENICHENKO D,PHILBIN J.FaceNet: A unified embedding for face recognition and clustering[C]//2015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Boston,MA,USA:IEEE Computer Society,2015.

[11] 馬浚诚,杜克明,郑飞翔,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温室黄瓜病害识别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2):186-192.

[12] 龙满生,欧阳春娟,刘欢,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迁移学习的油茶病害图像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8):194-201.

[13] MOHANTY S P,HUGHES D P,SALATH M.Using deep learning for imagebased plant disease detection[J].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6,7:1419.

[14] 孙俊,谭文军,毛罕平,等.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多种植物叶片病害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9):209-215.

[15] HOWARD A G,ZHU M L,CHEN B,et al.MobileNets: Effici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mobile vision applications[R].2017.

[16] CHOLLET F.Xception: Deep learning with 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s[C]//2017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CVPR).Honolulu,HI,USA:IEEE,2017.

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 2019,47(11):253-254,257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
浅谈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新化县农用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