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八:太极五子衍宗丸传统技艺

2019-07-11 07:20刘业秀,廖满琴,高梧
天府新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绵阳炮制工序

太极五子衍宗丸传统制作技艺,是清朝末年江油“同心昌药号”掌柜蔡行恭在明代张时彻所著《摄生众妙方》书中所载五子衍宗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完善的中药传统制作技艺。20 世纪50 年代公私合营,“同心昌药号”并入绵阳制药厂(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前身),并于1961 年搬迁至绵阳开元场。该传统制作技艺经蔡行恭、杨邦义、彭富兴、刘业秀、张凤娟、廖满琴、田晓红等师徒传承至今,并于2018 年底被认定为四川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讲述人:刘业秀(1950.12—),太极绵阳制药厂退休工人。

廖满琴(1968.11—),太极绵阳制药厂技术部经理。

整理人:高梧,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多年来深入中国西部乡村与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田野作业。当前主要做非遗口述史研究。

岁月如歌 修合天心

刘业秀:我生于1950 年,16 岁招工进入绵阳制药厂。制药厂于三年困难时期下马,1966 年重新上马。一进厂,所有的人员,包括厂领导都要参加修建厂房劳动。在重建劳动中,我不怕苦,累活脏活抢着干,得到大家认可。厂子基本建成后,我被安排去化验室学习检验,虽是新学,我却做得认真细致,一个月后分到打丸工班工作。厂子的主打业务是中药丸剂生产,打丸班是厂里非常重要的班组。进打丸班后拜师彭富兴,我的学徒生活是从学习打丸开始的。打丸有六道工序:碾粉、筛粉、起母、泛丸、晾干、撞光。我先学碾粉、筛粉。这两道工序看似简单,其实又脏又累,为了让药粉尽可能达到过筛的细度,需经多次反复捣碾。师傅每次教学,我都认真听、用心记,下班后找来簸箕自己练习,体会师傅讲的要领,掌握关键技巧。通过一年的磨练,我终于能够独立掌握判断药粉的细度。接着学习起母、泛丸。这两道工序的技术难度大,是整个丸剂制作的关键工序,丸药是否大小均匀、软硬适度、外形圆润都取决于它。当时没有机器,全靠手工操作。我用竹制的细筛筛选过滤,留下符合要求的细粉,再换簸箕在细粉上洒水、摇动簸箕,使细粉凝聚成颗粒。重复这个程序多次制成丸子。摇簸箕的力度靠自己的力道感受、凭自己的体会掌握。不仅要用心还得使力,特别是臂力和腰力,力度和巧劲缺一不可。从起母到泛丸一份粉必须有60%~70%出丸率,否则就不合格。一粒药从起母到泛丸需要三四个小时。这两个工序我大约用了三年时间才掌握熟练。晾干、撞光工序的操作关键点在于需要通过用牙咬,来掌握药丸的干湿程度。最初,厂里没有炕房,就自然晾晒,我们根据天气定时手工翻晒,很耗体力,还得靠自己的手工劳作和手工经验判断。所以,传统中药制作技艺是手工技艺,个人经验与匠心很重要。由于我勤奋努力,打丸的六道工序用了近五年的时间便达到熟练操作。我的努力得到了师傅的肯定。为了让我全面掌握丸剂制作技艺,传承五子衍宗丸传统制作技艺,师傅着手教我炮制:如何醋制五味子、盐水炒车前子、清炒菟丝子。很快我掌握了制作五子衍宗丸的全部技艺,能够单独操作。一粒五子衍宗丸的成药从拣选、炮制再到成丸需要四五天时间,出师后我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总结、完善、改进,技艺水平很快提高,成了绵阳制药厂丸剂制作能手,在厂里开展的业务技能比武中多次荣获第一名。后担任制丸工班班长,带领的工班也多次获得上级部门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退休后厂里还将我返聘,进行五子衍宗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授徒。我不仅要把从师傅那里继承到的传统技艺传给他们,也要把祖祖辈辈药工们传承下来的精神传给他们。我最得意的徒弟是田晓红,她做事用心,好学肯钻研,尤其是她的起母手艺不在我之下。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

精益求精 薪尽火传

廖满琴:我1992年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分到绵阳制药厂,师从张凤娟师傅。“五子衍宗丸”是我们厂的传统方剂丸药,处方目前最早可查证的出处是明代张时彻辑著的《摄生众妙方》,药物组成与现在药典收载完全相同:“用甘州枸杞子八两;菟丝子八两(酒蒸,捣饼);辽五味子二两(研碎);覆盆子四两(酒洗,去目);车前子二两(扬净)。右各药俱择道地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空心九十丸,上床时五十丸,白沸汤或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蔡行恭在这个方子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我跟师傅学习时,就有十道工序:选材、净选、炮制、按方配料、碾粉、筛粉、起母、泛丸、晾干、撞光。这几十年,我们还在不断改进工艺技术,炮制方面用心最多,像五味子炮制,古方上必用醋制,但用什么醋、怎样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还需要探索。经过反复实验,把五味子和醋一起直接炮制的工艺改良为多次少量加醋炮制,达到理想药效。像研粉工艺,除根据各个药材的特性来进行研粉,对研粉细度也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有技术指标规定,起母的粉比泛丸的细,一般为100目。但对中医药来说,科技不能决定一切,传统中医药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医药哲学、辨证施治的诊疗方法、传统制作技艺中的工匠精神,这些是单纯的科技取代不了的。而太极五子衍宗丸传统制作技艺工序繁杂,其技艺的精细程度对操作者的技术经验要求极高,研习不易,尤其是碾粉、筛粉等工序脏、苦、累,年轻人多不愿学习,致使其传承乏人。在五子衍宗丸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因为我们以公司为保护与传承主体,所以在保护与传承方面无论是从资金投入、保护传承措施的制定还是现有的保护成果都比较系列化。厂里建了“太极五子衍宗丸传统制作技艺传习所”和“五子衍宗丸历史文化博物馆”,并对外开放,组织公司新进员工及中医药院校学生参观、体验中医药传统制药技艺展演,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厂里提高了传承人的待遇,还选择三名优秀青年员工为第六代传承人。与一些高等医药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对老一代药工享有的技艺进行整理、挖掘,对五子衍宗丸传统制作技艺的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与优化,在保护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力求工序和操作技艺得到优化。这些措施很有成效,既培养传承人,也保存了实物资料像工具、文献资料等。最有意义的是,通过这些保护与传承活动的开展,传统文化与文化精神的代际传递得以实现。

五子衍宗丸传统制作技艺,凝结着千百年来中药炮制、制作的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中秉持的整体观念,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认知智慧的贡献,其技法蕴含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元素,是研究中医药传承、发展不可多得的现实载体,是一份极其宝贵的中医药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绵阳炮制工序
品种钢的工序计划优化模式分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我的梦想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四川绵阳卷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四川绵阳卷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