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家属微信随访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2019-07-11 05:05马灵亚吴桂红李添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13期
关键词:随访病耻感精神分裂症

马灵亚 吴桂红 李添红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家属微信随访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服药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出院后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属微信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服药依从性进行效果评估。 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SSMI-C、MRSS评定和服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组SSMI-C、MR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12个月后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家属微信随访能够降低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随访;家属;病耻感;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13-015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WeChat follow-up on the stigma,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rehabilitation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main caregivers after discharge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n=89)and control group (n=71).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ischarge follow-up.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family WeChat follow-up for 12 month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tigma Scale(SSMI-C), the Rehabilitation Status Scale(MRSS),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Upon enroll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SMI-C, MRSS assessment,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6 months and 12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total scores of SSMI-C and MRS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2 months of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family WeChat follow-up can reduce the stigma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mprove their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ir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Schizophrenia;Follow-up;Family;Stigma;Rehabilitation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及康复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影响患者康复[1-2]。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疗仅仅是一个短暂的阶段,康复过程主要是在家庭,良好的家庭支持是患者康复的基础[3]。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能极大地提高其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可以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改善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4-5]。本研究就家属微信随访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服药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配对1名家属入组。入选标准:(1)符合ICD-10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经系统治疗后达临床痊愈标准。(3)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共患有其他重型精神疾病。(4)居住本市。家属入选标准:(1)年龄≥18周歲。(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及微信。(3)与患者同住,为患者提供生活和治疗照顾的主要家属,能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4)愿意配合本研究。脱落标准:患者精神症状复发/恶化和主动退出。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200例,将患者编号后用电脑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因患者精神症状复发或恶化等原因脱落40例,共完成研究160例(80%)。其中观察组89例,男53 例,女36例,平均年龄(34.42±6.3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41±2.87)年,平均病程(8.57±2.84)月;对照组71例,男43例,女28例,平均年龄(34.61±6.4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38±2.71)年,平均病程(8.73±2.62)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89例,男40 例,女49例,年龄(46.14±8.26)岁;受教育年限(8.46±3.14)年,与患者关系父母53例,配偶27例,子女6例,兄弟/姊妹/其他3例;对照组家属71例,男43例,女28例,平均年龄(46.27±7.9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8.34±3.26)年,与患者关系父母43例,配偶21例,子女5例,兄弟/姊妹/其他2例,两组患者家属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意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和家属予以常规的出院指导,免费发放医院编制的精神健康教育手册,出院后每周电话回访1次,每月由家属陪同患者到医院门诊随诊。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属微信随访。(1)成立微信群。在患者出院前1 d由责任护士将观察组家属和患者加入微信随访群。微信群由主任护师1名、主任医师1名、主管护师4名组成。主任护师主要负责研究项目的实施和管理,4名主管护师均有5年以上的精神科临床工作经验并持有国家级心理咨询证书,负责健康教育信息的发布和回答家属所提问题。

(2)建立患者和家属的资料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服药、对疾病的认知、居住环境、社会支持及联系电话等。(3)推送精神分裂症疾病相关知识。微信组成员共同编写精神分裂症相关健康教育信息,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每周进行微信推送,形式包括文字、语音短信、视频、图片等,每周主题如下:第1周,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包括诊断标准、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导致疾病复发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不良精神刺激的应对;第2周,用药指导,包括常用的精神科药物及其作用、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药物的管理、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反应及表现形式、服药的注意事项;第3周,康复训练,包括适应社会的知识和技能,精神康复技能的种类和方法、心理和疾病康复的关系、自我形象的管理;第4周,自我调节,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睡眠调节、情绪自我调节和日常生活自我管理。1个月将全部内容发送完,下个月循环发送,反复强化群发微信教育知识。(4)实施微信互动交流。每天19:00~21:00有1名精神科主管护师在线,接受家属有关精神疾病问题的咨询,及时纠正家属交流中的不恰当的护理措施和观念,做一解释。对个性化的问题则私聊沟通,发送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其余时间接收留言后24 h回复;主任医师每周五19:00~21:00在线答疑疾病及用药的有关问题。

1.3 评价标准

由高年资精神科医师和具有国家心理咨询证书的护理人员分别在患者入组时、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末进行评定,并进行结果比较。评定员利用患者来院复诊时间进行面对面评定。观察指标:(1)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6]:评定患者的病耻感。共27条目,采用Likert 5级(0~4分)评分。“0”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评分越高表示病耻感越强。(2)康复状态量表(MRSS)[7]。含28个项目,各项目采用0~7级评分,0分为正常,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3)服药依从性[8]。完全依从(患者自愿按时按量服药);部分依从(患者在督促下能按时按量服药);不依从(患者不愿服药或拒绝服药)。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SMI-C、MR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MI-C、MR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为93.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率(8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50%,据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为6.55‰[9]。随着病程的发展,此病逐渐趋于慢性化,容易复发,痊愈和完全缓解的比例占12%~32%[10]。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出院后还存在一定的社会功能缺陷,治疗依从性差,还需要人员的照顾。12个地区协作资料调查发现,在影响精神病患者预后康复的主要因素中,家庭照顾占首位[11]。而大部分照顾者没有受过相关专业教育,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少,缺乏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康复训练手段等,难以应付患者重返家庭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12-13]。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常具有较严重的病耻感,而病耻感是阻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健康服务的主要原因[14]。为了应对外界的歧视而保护患者不被受到任何伤害,所采取不正确的应对方式是最大限度的隐瞒病情和回避社交,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及生活质量下降[15-17]。为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与精神衰退,有必要探索一些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康复干預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SSMI-C、MR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家属微信随访可有效降低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促进其康复,与赵巍峰等[18]报道的网络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减轻临床症状和病耻感的结果类似。微信作为新兴的电子交流平台,集合了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受众接受的信息方式,具有简便、廉价、互动、隐蔽和即时的特征,是实现消息覆盖面与效果最大化的重要媒介[19]。运用微信平台对冠心病、抑郁症等慢性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研究已在多家医院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1]。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微信随访,借助微信这一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工具,向家属和患者传播精神疾病复发征兆、社会技能训练、用药知识、心理健康等知识,让患者和家属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信息,提高家属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通过微信“朋友圈”的互动交流,相互探讨疾病康复锻炼的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相互支持、安慰、鼓励等措施,满足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让患者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猜你喜欢
随访病耻感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近期疗效及半年随访分析
9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数字X线摄影床边胸片特征及疗效分析
梅毒诊断治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