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2017-08-05 10:08许宏龙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2期

许宏龙

【摘要】目的:了解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开展心境障碍患者相关性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86例心境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男性心境障碍患者有46例,女性心境障碍患者40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为(45.3±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意识清晰,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独立完成相关的调查问卷。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定病耻感系列量表以及自尊水平问卷。结果:实际心境障碍患者歧视感知程度、保密以及误解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量表中點分(P<0.01)。羞耻感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量表中点分(P<0.01)。同时心境障碍患者自尊水平得分低于常模(P<0.01)。根据对心境障碍患者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病耻感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16 3,P<0.05),影响患者自尊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病耻感以及保密。结论: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相对较高,自尊水平比较低。并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疾病的保密要求不断地强烈。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自尊水平以及病耻感进行相关性的制定干预措施,这样能够更好地降低心境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尊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开展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在临床应用中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心境障碍;病耻感;自尊水平

病耻感是患者对于疾病的羞耻程度,以及社会对患者采取的态度。病耻感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依从性以及自尊水平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患者会根据疾病的基本情况对自身的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对于一些重病患者,在心理上回出现较大的心境障碍变异。社会功能将会受到明显的损害。在疾病恢复阶段患者悲观情绪较为严重缺乏自信心,适应社会能力明显下降。严重的影响到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86例心境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制定病耻感系列量表以及自尊水平问卷。了解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开展心境障碍患者相关性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86例心境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男性心境障碍患者有46例,女性心境障碍患者40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为(45.3±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意识清晰,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独立完成相关的调查问卷。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自行制定病耻感系列量表以及自尊水平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发病时间、精神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发病季节、病程等。统一培训调查员,调查晕均在现场将病例中的信息填入调查表,质控人员当场检验核对,采用软件Epidata3.0对调查结果录入。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但P<0.05的时候,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的时候,则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Ⅲ。

2结果

实际心境障碍患者歧视感知程度、保密以及误解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量表中点分(P<0.01)。羞耻感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量表中点分(P<0.01)。同时心境障碍患者自尊水平得分低于常模(P<0.01)。根据对心境障碍患者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病耻感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F=-0.163,P<0.05),影响患者自尊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病耻感以及保密。

3讨论

病耻感已经成为影响心境障碍患者恢复健康的负担,社会对于心境障碍疾病患者会表现出疏远歧视等。这样就导致心境障碍患者无法有效地融入到社会中。因此,开展降低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提升自尊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对于心境障碍患者的歧视状况,这种负面态度影响着患者的有效治疗,家属对于患者的态度等都是对患者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的治疗要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才能够实现。随着患者住院次数的不断增多,患者会处于长期性不稳定状态,住院时间越长,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精神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到心境,使患者的病耻感更为强烈。病耻感加重,不能够保证患者在治疗上的依从性,并且对于患者雨后产生消极的作用。同时学历越高的患者受到的病耻感会越大,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较少受到歧视有关。因此,对于学历较高的患者在疾病的认知上越应该全面的进行了解。对待心境障碍患者应该采取容纳的态度,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多元化的方式缓解患者承受的压力。

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86例心境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男性心境障碍患者有46例,女性心境障碍患者40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为(45.3±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意识清晰,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独立完成相关的调查问卷。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了解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开展心境障碍患者相关性探讨。实际心境障碍患者歧视感知程度、保密以及误解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量表中点分(P<0.01)。羞耻感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量表中点分(P<0.01)。同时心境障碍患者自尊水平得分低于常模(P<0.01)。根据对心境障碍患者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病耻感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163,P<0.05),影响患者自尊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病耻感以及保密。

综上所述,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相对较高,自尊水平比较低。并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疾病的保密要求不断地强烈。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自尊水平以及病耻感进行相关性的制定干预措施,这样能够更好地降低心境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尊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开展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在临床应用中值得进一步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