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泥土去 捧着露珠来—《首都女记者践行“四力”优秀新闻代表作》浅析

2019-07-12 05:34董彩兰
中国记者 2019年6期
关键词:脚力眼力四力

□ 文/董彩兰

内容提要 广大女性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使命,踏踏实实践行“四力”。在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2018年女记者践行“四力”主题新闻交流研讨活动中,融媒体报道占比三分之一,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广大女性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使命,踏踏实实践行“四力”,深耕细作记录伟大时代。我们看到的每一篇优秀作品,无不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集中体现,缺一不可。应该说“四力”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走转改”的再继续,有其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没有足够的脚力,迈不开脚步,无法发现打动人的新闻,只有脚力所至,目力所及,走近走远,看见听见,离第一现场足够近,才会有思考,而非闭门造车编造新闻,才能将最鲜活的新闻敲在键盘上,落在纸上,录在手机里,收到镜头中,才能给受众奉上他们需要的新闻精品。

在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2018年女记者践行“四力”主题新闻交流研讨活动中,48家媒体共推荐178篇作品,有30篇最终入选为优秀新闻代表作。这些作品中,融媒体报道占比三分之一,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舆论监督报道,都以媒体融合的形式,在文字、图片、视频、PC端、移动端进行矩阵推送,形成刷屏之效,产生较大的报道影响力。

一、无数优秀的新闻作品都在印证“脚力是好作品诞生的基础”

在30篇入选践行“四力”优秀新闻代表作中,看到了女记者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穿行大洋彼岸。无论是边疆崎岖峻险的山路上,还是铁路隧道幽暗的灯光里,都有她们坚定执着的身影。在国内,为了直播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新华网派出30多位记者深入田间地头、粮食仓储、交易市场等第一线,以《我们的丰收》展现中国农民用汗水换来的收获和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中央电视台历时7个月,采访32家央企,制作专题片《大山里的建设者》,将摄像头对准那些几十年默默无闻坚守在大山里的建设者,从多维度记录了为国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以这样一批人的无私奉献诠释了中国发展的实力和底气。

在国外,新华新闻电视网的女记者们为了配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走访了16个非洲国家,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一个个非洲普通人的故事,再续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不可割裂的世代情谊。

走得足够远,才能抵达第一现场;离得足够近,才能把握时代脉动。当我们的记者克服重重困难,扑下身子投入生动的社会中,收获的必定是沾着浓浓泥土气息的鲜活新闻。

二、眼力不仅仅是看到了什么,更是洞察到了什么

眼力是在纷繁杂芜的社会现象中发掘背后的规律,是在剖析探查各种隐患险情中体现职业担当。作为女性从业者,当她可以足够有力地迈开双腿的时候,女性特质常常会赋予其更多的机缘见人所未见,敏锐地发现捕捉到一些关键信息,进而窥斑见豹挖掘出背后深藏的内情。

在此次入选的30篇优秀新闻代表作中,调查性的舆论监督报道有7篇,内容涉及农民工欠薪、环境污染、未成年人保护、校园贷、企业垄断等多个领域,占比23%。中国青年报记者面对纷至沓来的“校园贷”信息,以其独有的深度调查与冷静思考展开追踪,推出“天津百名大学生陷入校园贷”系列报道,从“大学生被发展为业务员、稀里糊涂背上贷款、兼职福利竟是连环骗局、校园贷为何禁而不止”等多角度揭露校园贷的花式骗局,探究其成因及解决路径;工人日报的《农民工维权6年 欠薪企业信息变更17次》直击热点问题,关注弱势群体,以醒目的数字和精炼的笔触讲述了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高发的建筑领域,12名农民工6年讨薪维权的艰辛曲折。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特殊使命,面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弊端,广大女性新闻工作者以其对现实社会独到的嗅觉,透过表象探寻本质,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以不懈的努力秉持职业操守,有效推动问题的解决。

三、脑力是在脚力足够大、眼力足够阔的基础上对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把握,是优秀作品的灵魂支撑

在人们的印象中,相对感性的女性新闻工作者,多擅长于敏锐捕捉现实生活中打动人心的素材,落笔著文更具感染力,而偏冷偏硬的评论类报道做得较少。但在这次入选的代表作中,有多篇评论,题材涉及广泛,论点犀利,论证评说鞭辟入里,体现了女性新闻工作者较高的独立判断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辨水准。

中国自然资源报的评论报道《警惕扶贫扶出乡村“两个不平衡”》,直面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扶贫变成“养懒汉”,非贫困户心态不平衡”的“两个不平衡”现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是一场面向所有乡村的大战略,不止于贫困村,更不止于非贫困村。

毋庸讳言,农村、贫困、脱贫攻坚,这些字眼和要素对女性新闻工作者来说绝非长项,而发展不平衡之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潜在危险等判断也不是一拍脑袋就敢落笔的,评论观点的成立源自记者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大量采访获得的事实,以及敢于直面矛盾、剖析问题的勇气,论证的缜密则是独立思考的最佳新闻呈现,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相辅相成的“顺势而为”。

国际广播电台的评论《“贸易恐怖主义”救不了美国》,放眼国际大环境,在美国威胁对我全部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关键时刻,主动亮剑,将美方不断升级、不断扩大的贸易制裁措施定义为“贸易恐怖主义”,揭露其极限施压、背信弃义、敲诈勒索的本质。这样的评论出自女性之手,是我们掌握国际传播技巧的精到表现,也是提升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上佳之作。

□ 右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涂光晋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中国青年报记者 曲俊燕/摄)

四、“四力”的落点在笔力,曾经的如椽巨笔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已转化为海量的融媒体,更立体地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最终的落点还是要见笔力,见作品。在入选的30篇代表作中,成就性报道是分量最重的一个部分。这些作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融媒体呈现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国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人民日报的“40年 如果没有你”系列报道、新华社的《奋斗者的答卷》和中央电视台的3集专题片《浙江:“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等,透过这些作品,可以管窥女性新闻工作者在驾驭宏大主题上所展示出的高超水平。

人民日报的“40年 如果没有你”系列报道,用典型个案折射40年来建设者的奋斗历程,着力展现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创造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丰功伟绩。新华社《奋斗者的答卷》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重要思想,深挖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图谱,以当代科学家用毕生之志书写奋斗者的答卷为主线,塑造了以黄大年、钟扬为代表的新时代奋斗者群像,打造了“典型群像报道”新范式,有效传递出“有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国”的宏大主题。央视3集专题片《浙江:“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以女记者特有的细腻视角与人文情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观众梳理“千万工程”实施15年的脉络,生动展示“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润物无声地将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呈现给观众,鼓舞士气,绘制希望。

“40年,如果没有每一个你,中国不会这么了不起。”在此次入选作品中,另一类成就性报道是小切口的典型人物报道,无论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制作的网络视频《习主席视察过的中队有多牛?击毙暴恐分子排爆创纪录》中新疆喀什反恐先锋中队那些英勇的官兵,还是千龙网《“京通号”凌晨4点的守候》里那些彻夜坚守的铁路职工,都以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奉献佐证着中国今天的成就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这一主题。

当温婉遇上执着,看似柔弱的女性也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当职业要求其忘记性别、全身心投入时,女性新闻工作者奔波忙碌的身影会变成一件件优秀作品迎面而至。“40年,如果没有每一个你,中国不会这么了不起”,我们听到了这句最暖心的话,在伟大的改革开放成就中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骄傲。如果没有全国女新闻工作者脚踏实地践行“四力”,中国新闻的世界不会如此绚烂,也会少了很多灵动和活力。在一个被虚拟世界日益蚕食的时代,鲜活的、生动的现实社会永远是女新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报道对象,也是新闻采制永续不竭的源泉。

猜你喜欢
脚力眼力四力
地市党报金融报道“专”“活”兼具的优化路径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眼力大搜索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考眼力
考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