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如何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从新闻报道选题的视角分析

2019-07-12 05:34杜少华
中国记者 2019年6期
关键词:唱响党报选题

□ 文/杜少华

内容提要 地方党报的脱贫攻坚报道要体现权威性、可靠性和接近性,这就要求其选题应明确目标,抓住重点,优先考虑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实题。只有这样,地方党报才能将党的扶贫攻坚政策、优质的报道案例和群众之急需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的功能。

配合地方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脱贫攻坚是当前各地工作的中心工作、重中之重。而地方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一方人民的喉舌,在脱贫攻坚战中起着上传下达、舆论引导的核心作用。地方党报如何配合地方党政机关,打好脱贫攻坚战,使相关的宣传工作深入人心,赢得群众的了解、拥护和支持,是值得思考的议题。

地方党报的脱贫攻坚报道要体现权威性、可靠性和接近性,必须从选题入手,其选题应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多优先考虑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实题,少做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题。只有这样,地方党报才能将党的扶贫攻坚政策、优质的报道案例和群众之急需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的功能。从新闻报道选题的角度看,地方党报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选题要讲政治:立足基层党建,找准政策来源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离不开党的领导,更需要基层党建部门细致入微的工作。可以说,中央是政策的源头,而地方基层党组织是政策执行的源头。地方党报必须明确这一点,在明确新闻报道选题时,就要倾向于宣传基层党建工作,让群众明白,地方基层党组织是他们的领头人、服务员,是直接与之打交道和解决问题的人。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首先要从政治上高度明白,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必先立足基层党建,做好领头人和政策来源方面的宣传。

□ 2019年5月18日,宁夏固原产业助脱贫,在位于固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夏丰源纺织厂,工人在机台上忙碌。(新华社/发)

□ 2019年5月16日,河北省巨鹿县堤村乡堤村集村农民在采摘金银花,河北巨鹿金银花种植助力农户脱贫。(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在宣传基层党建方面,《周口日报》做了有益探索。2018年10月25日,《邓城:以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这篇文章刊登在了本报头版头题。这篇报道以新闻的视角、从政治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基层党建在脱贫攻坚中不可或缺的行动引领作用、导向引领作用。打好脱贫攻坚战,基层党组织是关键。报道中重点突出了以下内容:该镇在人才培养上,把优秀党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纳入村“两委”后备人选;把政治性强、致富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首先使党支部强起来,让脱贫的“火车头”生机勃勃充满正能量。邓城镇“两委”班子及党员干部力量强起来后,开始建设自己的阵地,把党群服务中心的牌子挂起来,基层党建展现出强大的引领作用。文章发表后,为其他基层党组织提供了鲜活的示范作用,许多单位的同志纷纷来电话,表示愿意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新闻选题的导向必须观点鲜明:党建的目标任务与脱贫攻坚任务的有效衔接是火车头挂住了车匹;配强班子、建好阵地、管好队伍则是火车头带动车匹运行的强力保证。总之,新闻选题要注重选择那些配强班子,建好阵地,管好队伍,带头致富的基层党建组织。和贫困户手中。这个选题之所以引起这么大震动,妙就妙在《七字歌》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别出心裁,采取了歌曲的形式,十分新颖。老百姓认为歌曲形式通俗易懂,借助这一形式,十分轻松地向广大群众宣传了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收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一个好的题材,产生的威力也是我们没有料到的。

一个好的新闻报道,选择热点题材、关注社会焦点固然重要,但选择好的切入点、新闻视角,将选题做大、做深、做强,从各方面综合发力,才能成就典型。2017年《七字歌》在本地获得成功后,《周口日报》顺势在一版显要位置刊登了将脱贫攻坚政策作进一步宣传的新成果:通讯《〈七字歌〉唱出脱贫攻坚新气象》,内容主要是从多个视角深度总结周口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其内容涵盖“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其语言凝练简洁、朗朗上口,易记易懂。这篇通讯完全符合党

二、选题要讲正气:正面为主,综合发力

党中央历来强调,我国的舆论导向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如何引领舆论?主要靠新闻稿件的思想性来完成。因此,要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的新闻选题,重要的新闻刊发后,新闻评论部要及时跟进,突出重点工作、热点新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对新近发生的重点新闻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新闻版面活起来,起到聚人心、鼓斗志的舆论导向作用。让报纸充满战斗性,激发人们奋力拼搏的激情。如2017年,以歌曲形式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的《七字歌》进入了笔者所在《周口日报》的宣传选题。《七字歌》在本报刊载后,《河南日报》《大河报》、人民网、河南省人民政府网、中国网、今日头条等几十家媒体相继转发。不久,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七字歌》编印10万余册,下发到驻村第一书记、脱贫责任组长、驻村工作队员等广大扶贫干部报配合地方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重要的是,这个稿件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写出了周口市脱贫攻坚新气象。

□ 2019年5月22日,在郧西县观音村的米高龙制鞋扶贫车间,村民在加工产品。(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由此可见,地方党报要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成功的第一步是结合地方实际,找到优质选题,多元开掘报道资源,形成综合报道优势,扩大报道在地方群众中的影响力。

三、选题要讲策略:“三贴近”,为群众喜闻乐见

脱贫攻坚的成果最终检验标准是群众物质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生活心态的转变。脱贫攻坚主旋律报道的选题是否成功,其衡量标准依然是看其在群众中的反响和影响力。脱贫攻坚的重点在农村,因此,新闻报道选题要对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群众生活题材进行发掘,新闻内容应是原汁原味的百姓故事,独具个性,不落俗套。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群众在致富奔小康过程中,会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尽管充满艰辛,但也不乏幸福,其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奋斗趣事,都是新闻稿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素材。人民群众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必定是乐观向上的,必定是满怀斗志的。新闻媒体,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生活幸福指数,选好群众在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苦干实干方面的典型,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作为反映群众追求美好生活、追求乐观主义精神的典型,《周口日报》2018年9月19日要闻版推出稿件《文化广场“点燃”群众幸福生活》,报道了郸城县白马镇胡寨村通过建立文化广场,聚集村里文化专长人才,组织文化演出,提升农村生活幸福指数,激励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鲜事。其实,胡寨村虽然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集中,但该村有一大优势,就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懂吹拉弹唱的人多。该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动员群众成立文艺宣传队,筹措资金建设了文化广场,配套兴建了活动室、绘了文化墙。该村以农村文化广场为平台,发挥启智、立志、凝神、聚力的积极作用,文化生活一下子红火了起来。真实感人的事例在基层随处可见,这需要记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好的新闻题材往往就在基层产生。现在,不少村庄的文化广场都建起来了,每天晚饭后,村民相约来到文化广场跳舞、打腰鼓、演节目,是非少了,笑声多了,邻里关系也和睦了。推出这样的典型,显示了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宣传先进典型,能够以文兴业、以文启智、以文立志,从而达到以文脱贫、以文致富,使广大群众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作为新闻媒体,要在群众的精神乐园里找选题,提高群众的精气神,以鲜活的事例,报道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以及他们对于开启新生活的喜悦,鼓舞群众脱贫致富的冲天干劲,使群众对周口整体脱贫攻坚充满信心,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地方党报要唱好脱贫攻坚主旋律,做好报道选题是第一步。地方党报新闻工作者在选题时,既要讲政治,突出党的领导地位、宣传党的政策;也要讲正气,做好正面选题,弘扬正能量;还要讲策略,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总之要在平实的选题和写作中,写出根源,写出动力,写出效果,将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的舆论引导功能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唱响党报选题
唱响侨务工作“奋进曲”
唱响我们的队歌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唱响长江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