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针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

2019-07-12 11:54范清瑶王思轶奉婷婷
消费导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京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范清瑶 王思轶 奉婷婷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化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方面取得诸多成果,而河北作为老牌的工业大省,应抓住时机,依靠自身优势承接北京外迁产业、发展农牧业以及发展与京津配套的中低端服务为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提供保障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创新产业和生态环保型产业,由被动承接转向主动寻求发展。

一、京津冀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及发展水平。2018年京津两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占京津冀整体的5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37.0%,地方财政收入占70.5%。而同期河北的固定资产投资、GDP、财政收入分别为49.3%、42.3%、29.5%。相比之下,河北的投资产出较低,财政收入较少,因此整个的经济水平低下,难以对中小城市提供强力的资金支持和产业支撑。

(二)京津冀产业结构。2018年,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构成为4.3∶34.4∶61.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第三产业占比为81%,天津为58.6%,河北为46.2%。河北2018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5%。与此同时,新动能不断壮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合理性差。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化,河北省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2018年首次实现了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与此同时,河北与北京、天津相“层级差”问题依然存在。北京依靠其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等独特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且产业间的间隙较小。天津第二产业占主要集中于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河北第二产业主要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资源型工业占比偏高。总体来说河北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基础良好,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未能找到好的着力点。河北要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优化产业结构,承接北京、天津先进的企业,更应该重视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通过与京津产业关联,产业协作,产业融合而达到互利共赢。

(二)缺乏高新技术人才引领第三产业发展。河北省在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质量方面与京津两地各有差距,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小,加上就业机会平台等问题,在劳动力竞争方面处于劣势。 高素质人才的缺少成为阻碍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新兴的创新长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中2017年各地区创新能力排名情况,京津两地位列前六,而河北则处于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50分以下的地区。

(三)未能兼顾环境改善。一方面是河北省能源资源丰富,且第二产业占比较高,主要是煤炭、钢铁工业发展,能源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也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从全国PM2.5排行看到前十名中有八个城市属于河北省,其中包括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另一方面就是生态林业方面,承德,张家口是京津冀地区的天然屏障,在防风固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滥砍乱伐,导致树木面积减少,对空气的净化能力,对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都降低了。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也严重制约了河北产业的发展,促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京津与河北之间的产业协作与承接。积极利用京津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以河北长期积攒下来的传统产业为基础,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转移并非承接京津落后或淘汰产业,更不是单方面的由北京向河北输出,而是要将那些不适于在大城市的含有高技术的新兴产业有选择的转移到河北,通过转移进一步实现技术升级、产业升级与循环发展。在产业协作方面,应坚持因地适宜的原则,通过两地间优略势的不同比较,在适宜本地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集聚发展的区域产业新局面。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克服产业承接中两地产业结构和技术含量差距过大的问题是关键,所以在承接和转移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求合适的承接项目和地点,是至关重要的。

(二)推动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化,京津分工更加明确,河北省适时调整自身定位,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改变被动形象。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增强创新体系与创新政策的协同性,重点建设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京津冀共建一批科技园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实现科技引领发展。

(三)发展低碳产业链及绿色经济。加强生产治污技术和新工艺的引进及创新。政策支持转型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增加在生态修复、发展绿色产业上的财政投入。河北省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应完善工业低碳产业链,依托区域内重点生态环境区的建设,推动生态城市、现代农业及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三地联合发展低碳经济,建立区域节能环保产业平台,完善能源体系建设。

积极构建合理产业布局,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的创新产业,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引进等方面推动完善产业布局,促进河北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京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来自京津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