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
——书法教学文化主题创作课型初探

2019-07-15 05:44
江苏教育 2019年45期
关键词:团扇笔画赞美

以“秋”为主题,教师通过“秋”字的起源、不同“秋”字的临摹、赞美秋的词语作品书写及与秋有关的诗句、名画的欣赏,以书法的文化韵味贯穿课程的始终,融合汉字训诂、书写技法、文学欣赏、音乐意境、中国画意等,让学生在有文化氛围的课堂中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本课教学内容选自自编教材,与《“春”来发几枝》《春去“夏”犹清》《“冬”景当暖日》的书法教学内容形成一个以季节为主题的创作课型系列,借用辛弃疾词《丑奴儿》中的诗句“天凉好个秋”为课题,突出“秋”字学习的主题和内容,也以“好个秋”来暗示学生学好“秋”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秋”字造字、各体“秋”字的欣赏,了解“秋”字的造字内涵及其书体书法发展;欣赏不同字体的“秋”字,选择自己喜欢的“秋”字和带有“秋”字的词语进行临摹。

过程与方法:在“秋”的造字和演变、不同“秋”字的欣赏、赞美秋天词语的回顾中,感受“秋”的文化气息;通过自选内容的临摹书写,掌握团扇少字作品的书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秋”字起源、书体发展及与秋有关的词语诗歌中,品味“秋”的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团扇作品的书写、评赏中,分享学习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通过各体“秋”字的欣赏,掌握自己喜欢的“秋”字的笔画和字形特征,并运用相应的方式,临摹出自己喜欢的“秋”字的笔画和字形特点。

教学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赞美秋的词语,运用团扇的形式,创作出一幅正文、落款、钤印完整的书法作品,了解团扇书法作品的章法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备好PPT、文房用具1套、印泥6盒、闲章12个、空白团扇若干、团扇支架、团扇作品书写示范视频、各书体字体“秋”字资料集、KT板;常州市刘海粟小学美术博物馆建“历代书家碑帖‘秋’字展”和“《天凉好个‘秋’》学生作品展”专帖。每位学生准备好:文房用具1套。

课前,学生登录常州市刘海粟小学美术博物馆,欣赏“历代书家碑帖‘秋’字展”。

一、引入:秋之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个汉字都是有来历的,请看这个字——它有三种写法,说说看,它们都长得像什么?(PPT出示甲骨文“秋”字,见图1,请学生观察,回答。)

(图1)

师:这三个字的外形很像长须、长足、薄翼的蟋蟀。而蟋蟀一般都在秋季活动,所以古人借用蟋蟀来代表它活动的季节。“秋”字用蟋蟀来代替,那蟋蟀怎么写呢?于是人们又创造了另一个字(PPT出示甲骨文另一个“秋”字,见图2)——表示天气转凉后,蟋蟀喜欢藏身在散发热气的灶台缝隙,来代表“秋”字。

(图2)

师: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宋代诗人辛弃疾在一首诗中写道:少年不知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我们这节书法课也来道道:天凉好个“秋”,力争写出一个好“秋”。

板书课题:天凉好个“秋”

(设计意图:由猜字激起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引出“秋”字的造字含义,同时借用辛弃疾的诗句引出本课的主题,让书法课不再那么枯燥,而是充满着诗情画意。)

二、临摹:秋之境

1.“秋”字的发展。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秋”字的起源,可是现在的“秋”字与最开始的“秋”字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教师介绍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秋”字的演变过程(PPT出示篆隶楷行草五体“秋”字,见图3)。

(图3)

2.“秋”字的临写。

(1)比较分析颜真卿与赵佶的楷书“秋”字,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秋”字的笔画特征,归纳范字特点、分析书写方法(PPT出示颜真卿和赵佶的“秋”字,见图4)。

(图4)

引出颜真卿“秋”字“粗壮、厚重、圆润”,赵佶“秋”字“瘦劲、灵动、硬朗”的笔画特点,分析写颜真卿“秋”字要“重按、提按变化大”,赵佶“秋”字要“轻提、提按变化小”的书写方法。

教师板书:笔画——看形状

教师展台示范书写两种字体的部分笔画,学生练习用重按和轻提方法分别写出颜字和赵字的笔画特点。教师指导后挑选两份练习作业进行点评。

(2)比较分析颜真卿与赵佶的楷书“秋”字,借助媒体工具提示,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秋”字的字形特征,归纳范字特点、分析书写方法。

引出颜真卿和赵佶的“秋”字在字形上都有“左长右短、左低右高、中密外疏、左右穿插”的特点,分析书写结构时要找准笔画起和收的位置。

教师板书:字形——看位置

教师展台示范书写两个“秋”字,学生进行书写练习,从两个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秋”字临摹3遍,教师指导。

教师挑选练习作业并展示,请学生分析,其在临摹中是否抓住了范字的笔画和字形特点。

(设计意图:在书体演变、字体欣赏、选字分析、临摹表现中,感受“秋”字的发展过程,品味不同书体下的风格类型和审美感受,在观察、分析和临摹中掌握自己喜欢的“秋”字的书写方法,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创作:秋之赞

1.回顾赞美秋天的词语。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带有“秋”字的词语,你们能想到哪些?

学生先思考,再回答,教师适时鼓励。

2.选择赞美秋天的内容。

师:秋有很多种美,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几个,你们喜欢哪一个?认真观察其中的笔画和字形特点,与同桌交流、讨论(PPT出示5个书法楷书词语,见图5)。

(图5)

请学生回答自己选择的词语在字体笔画、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以及怎样才能写出这些特点。

教师示范赵佶书“秋思”后,让学生在米字格中将自己喜欢的词语临摹两遍,教师指导。

挑选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先猜临的是哪一个,再说是否临写出了其中的笔画和字形特点。

3.观摩作品的书写视频。

演示在团扇上书写两字作品的步骤和方法(PPT出示团扇摆放和书写、盖章的示范,见图6)。

(图6)

第一步:摆放。

第二步:书写。

第三步:钤印。

教师板书:章法——看组成

4.创作赞美秋天的团扇作品。

学生明确作品书写要求,进行团扇作品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用墨稍干,防止润墨;

(2)扇面干净,整洁美观;

(3)正文落款,搭配合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回顾赞美秋天的词语,再选择带有“秋”字的书法内容。通过自主观察、媒体技术的视觉辅助、作品创作视频演示,让学生掌握团扇作品的书写步骤和方法。在进行作品的创作时,学生心里已经有了范字书写和作品书写的参照,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

四、分享:秋之韵

1.教师把学生作品展示在KT板上(见图7),组织学生认真欣赏并思考——从章法上看,谁的团扇作品最协调?教师先点评一幅,再请学生点评一幅。

(图7)

2.师:今天,我们用书法的形式赞美了秋天。其实赞美秋天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面让我们在欣赏关于秋天的书法、国画、诗词中结束今天的课吧。请欣赏下图(见下页图8、图9)的作品:

(图8)

(图9)

(设计意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本环节也是收获与分享的时刻,让学生分组集中展示、推荐最佳作品、分享学习心得,将课的形式、内容和主题紧密结合。)

【教学反思】

本课根据执教时令的特点,以季节为主题进行设计。首先,以季节的字为教学突破口,以点带面,以单字学方法,打破常规以笔画、字形为主题的框限。为避免独字教学的单调,在教学内容中把这个单字的起源、书体发展、字体变化,以及与季节相关的诗词内容都融入课堂,如此挖掘,单字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显得更宽泛、更深入。学生虽然只学了一个字,但对这一个字从审美到文化都吃透了,感觉意犹未尽。其次,学生不仅要掌握书写的方法,而且要学会观察读帖、推断运笔的方法。在整节课中,教师不直接教学生怎样写好“秋”字,而是通过多次、不同角度、不同对象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来感受范字的多方面特点,再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书法作品创作。一整节课,学生都保持着主动的学习状态。

书法学习应是一个较轻松、自主、个性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的书法学习,不宜太看重字写得好与坏,让学生先从中找到快乐,才能更容易写好字。

猜你喜欢
团扇笔画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团扇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找不同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扇面作画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赞美胡子(共4则)
团扇恩深长恋君怀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