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散文化小说的文体特征

2019-07-15 03:37梁林艳
都市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散文化文体特征小说

梁林艳

摘 要:散文化小说颠覆了传统小说注重故事和情节 、讲求结构完整性的程式化叙事特征,转而追求一种小说的自由化、随意化,将散文的柔性叙事结构、诗歌的浓郁意境氛围、及中国传统绘画随意点染的技巧融于小说创作之中,实现了中国小说文体发展的突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散文化 小说 文体特征

一、散文化小说

中国小说自20世纪之后,便从边缘位置走向文学的中心,成为了文学舞台上的 “正宗”角色。较之古典时期的小说 ,“五四”以来的中国小说无论是思想倾向 ,还是艺术形式、美学追求 ,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单就其文体形式而言,便发生了深刻的巨变,出现了多样的、富有创造性的新形式,散文化小说便是其中之一。

所谓散文化小说,即作家在淡化了情节、人物和背景这三个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后,将散文抒情性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创作笔法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形成的一种新的小说文体,自新文学发展伊始,便初具雏形,经历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之久。鲁迅的《故乡》《社戏》《一件小事》等作品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化小说的先河,后继者有废名、萧红、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等优秀作家。

二、散文化小说文体的特点

散文化小说淡化故事情节,结构应用散文的创作方式散而有聚,在人物性格刻画上不刻意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在描写环境时忽略社会因素,注重意境氛围的营造,将人物与环境很好地融为一体,小说整体和谐、自然、优美。

(一)故事情节的淡化。散文化小说将小说的核心因素情节淡化,小说并不注重完整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把以往情节模式中那些坚固的、支撑性的因素削弱,取消它们在小说艺术构成中原有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取消了传统小说故事情节模式中的因果性和戏剧冲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是无数的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

如汪曾祺在四十年代发表的小说《戴车匠》,文章标题虽是“戴车匠”,但是小说叙述并没有围绕主人戴车匠来展开,只是在顺其自然地叙述一种小城人家的生活状态,写草巷口两位卖菜老婆婆常年的“交战”、写戴车匠店中各类家什物件的陈列、写清明节吃螺狮并用螺狮做弓把的种种趣事,文章没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突出,但却于文章全篇弥漫着一种温厚、笃实、勤劳、简朴的工匠精神。并借此表现出小城市民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美好恬静的生活状态,渲染了一种浓浓的人情美、人性美的艺术。

(二)结构的散化。散文化小说打破以情节为中心的传统结构模式,也不同于五四以后以人物为中心细致描绘人物性格和命运变化的结构模式,而以散文为参照系建立起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的结构体系。它打破定式,结构开放而自由,不以充满故事情节的硬形结构组装事件和人物,而是以诗情画意的软性结构调动生活片段、呼唤心灵、升华情感、创造意境,处处体现出蒙田的“游离功夫”,将闲笔不露神色融于文本创作之中,但又与于松散的结构中体现出某种和谐统一,将所要表达之情凝于其中,呈现出柔性艺术之美。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虽由七章组成,但是小说的结构方面却显示出与一般长篇小说的特异,每一章故事之间相对独立:如第一、二章是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整体描绘;第三、 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二伯等一系列悲惨的故事。整篇小说也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角,没有主要的故事线索,给读者展现的是一幅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画。

(三)人物性格的虚化。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被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散文化小说在人物刻画上不像现实主义的小说塑造典型人物,从人物的身上看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主题意蕴。而是通过人物的描写去创造作品的情调情绪,人物的出现仅仅作为一种情绪或气氛的载体,重要的是表现生活、体味生命,人物即气氛,人物即情绪。废名的小说《竹林的故事》 虽然主要写了村姑三姑娘的乡村生活,但是没有刻意塑造三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小说也没有围绕三姑娘而展开一系列故事,而是将人物放到优美清新和谐的乡村环境中进行描写,使人物与环境紧密地融为一体,给读者展现出一种优美宁静的整体氛围。何立伟的小说《白色鸟》中虽然出现了两个一白一黑的少年,但是整篇文章不是着意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而是以一种散淡的方式写了两个少年快乐的生活,将人物置于一种美好的氛围之中,表现了少年的天真稚趣,流动着一种灵动的气息,读者从小说中看不到人物所负载的任何社会意义和价值。

散文化小说不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与深度,而求其单纯、清浅,这正是服从对“散文美”的总体美学追求。

(四)语言的纯化。散文化小说作家们非常注重语言的艺术,语言雅致、精确、浅白,看似普通,细品则韵味无穷。它将诗的凝练华美与散文的风韵完美融合,于不经意的随笔之中赋予小说散文的抒情风格和诗歌的诗情画意。在散文化小说中,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塑造人物的依托,更是作品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善于以文字组织来捕捉情调并表现情绪的流动。他们深知,除去语言,小说就不存在。

(五)情感的浓化。散文化小说善于“用故事抒情作诗”,善于分析和节制自我的哀乐爱憎,把明澈清晰的感情从容不迫地渗透于人物、场景、风俗场面等意象的土壤之中,使之滤出山泉一样的韵味、汇成山溪一般清淡而渺远的境界。而且与传统作品中的抒情不同,散文化小说叙事与写人主要是为了抒发情感、情绪,每篇小说无论写法如何不同,几乎都能找到贯穿全篇的情绪基调与节奏。如沈从文的小说《三三》,表面上写家堡子里的风景、写碾母女的生活、写三三与城里人的几次交集,全篇却弥漫着一种少女情窦初开时无法言说的朦胧的情感。

(六)“绘画式”的环境描写。散文化小说中常呈现出文学与绘画的互通,大幅度的以自然景物入小说,且写景有虚有实,有声有色,有境有韵,使人读罢作品忍不住惊叹其布局之妙,笔下景物还常常蕴蓄诗情,追求意境,体现出我国古典诗词的修养。《商州三录》和《太白山记》所描绘的是商州地区的山川风景;史铁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将读者带到了黄土高坡,描写拦牛的破老汉、山坡上觅食的牛群,细细品味是一幅粗狂的水墨画;萧红《后花园》中不上架的黄瓜、冒着烟的蒿草、丢弃在墙角的生了锈的锄头和戴着草帽在日头下玩耍的小女孩,更像是一张萧瑟寂寥的童年素描。在散文化小说中,景物与情感合一、与人物命运相联系,景物不仅为衬托人物心理或渲染气氛所需,更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散文化小说打破散文和小说的文体创作界限,将散文的创作笔法融入小说创作中,拓展了小说创作的可能性,丰富了小说的品位和种类 ,实现了中国小说文体发展的突破,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散文化文体特征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另类的“王蒙自传”
浅谈消息写作中文学化手法的运用
醉心余映潮“散文化”艺术课堂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习作赏评课,“不教之教”的习作之旅
把握文体特征,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