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英文化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2019-07-16 02:50代小倩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摘  要:本文基于大连外国語大学英语学院现有的中英两国社会文化分科教学模式下,探索对比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所学文化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水平。采取学生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探究学生的兴趣度、学习难度和教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比教学模式在学习与授课中存在积极作用,但学习难度和教学难度的提升挑战巨大,故该模式教学应当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对比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其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角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迁移与运用能力。

关键词:对比教学;中英文化课堂;文化迁移

作者简介:代小倩,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本科生。(辽宁 大连 11600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97-02

对比教学是借鉴文学创作中的对比方法,实质在于将有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即依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材料或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异同关系。[1]对比教学可分为两个类型 :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正确的运用对比教学法,不仅可以将新旧知识、新旧事物的关系联结起来,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还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秩序,帮助学生分清概念,提高分析水平,获得规律性认识。[2][3]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课程设计基于CBI课程模式,设置了《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英)等多门课程。其中《英国社会与文化》和《中国文化》(英)两门课程不仅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意义中有很大的相似点,同时其在知识体系以及课程内容上具有对比性,更为课程的多样发展提供机会。中英两国由于其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和文化。[4]作为英语学习者,了解中英两国的社会文化的差异性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在现有的分科教学的模式下,对比教学在课堂中运用频次少,系统性不强,很难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故本研究主要作为探索中英对比教学模式可行性的前期研究,在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英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所学文化知识的迁移利用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一、文献综述

对比教学是比较教学论的一个具体应用,随着新一轮国际教育改革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比较教育学受到热议。在学科教学论发展的基础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国有研究者提出建立一门新的学科——比较教学论(comparative didactics)。注重对不同教育文化中相似的教学思想、理念、实践的跨文化探讨。[5]

在国内,中英对比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中比较常见,其中涉及更多的是中英语言自身的不同。如在翻译教学中突出中英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运用英语和汉语的地道表达以及理解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张培基,2009)。[6]再者还有研究针对语素对比方法进行词汇教学,运用语境对比、丈化对比进行言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可以解决学生运用汉语交际得体性的问题(刘富华,1999)。[7]

由此可见,前人的研究中缺失对于中英两国文化内容对比教学的研究,而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所采用的《英国社会与文化》和《中国文化》两门课程都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了解、熟悉相关的中英两国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中英两国文化的敏感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且这两门课程在教学期间均小规模内使用对比方法,教师就中英两国文化中相同维度下存在的明显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教学,以加深学生对于两种社会文化相关联的印象,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因在分科课堂中,老师会较为频繁地使用对比教学来讲解内容,虽然对比教学未成体系,但学生本身对于对比教学已经有自身体会。本研究重点探讨中英社会文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对象既包括学生的兴趣度和接受能力,也包括老师关注的教学收益度和教学难度。故提出该可行性研究的三个具体问题:学生对于该教学模式的兴趣有多大?学生认为从该教学模式下可以获得哪些能力?教师认为该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难度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2.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三年级的43名学生和一名老师,这些师生均有中国文化(英)和英国文化的学习和教学经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了解,同时对于对比教学也有所体会。

3.研究设计。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现行的分科教学体系的获益程度,对比教学使用情况及学生认为的对比教学的积极和消极效果。问卷采用量表式、多选式和开放式回答多种问题形式。

本研究访谈了五名学生,采访时间约100分钟,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记录。访谈内容主要针对对比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可行情况,此外,学生还对于对比教学日后的实行提出了意见。

本研究对曾教授过社会文化类课程的一名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比教学的使用情况,课堂实现对比教学的可行性,教师教学难度的提升情况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估,访谈时间约30分钟,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记录。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学生问卷。对比教学模式尚未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完整的概念,但有超过83%的学生表示对该类教学方式有兴趣,表明在目前的课堂授课方式上,教师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所以学生倾向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在“单科系统性教学存在的不足”这一方面,“知识点细碎,内容繁杂未归类”“单科系统教学的学习结构过于单一,缺少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主要问题。

有69%的学生希望对比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且有76%的同学希望可以借助这种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记忆能力。有72%的学生担心在对比教学模式下,知识不容易系统化,容易记忆混乱;而48%的学生认为内容增多学习压力变大也会是对比教学模式应用后会产生的一大问题。大部分的同学对对比教学方法持有积极的态度,但是就将中英文化对比进行授课,这样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半数同学认为会存在记忆混乱,负担加大等问题。

2.学生访谈。通过访谈可知学生们课下会使用一些对比教学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知识,但他们使用频率不高并且深度只停留在表面。根据平时的对比教学,学生认识到对比教学除了能加强记忆和了解,还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多样,教学形式更加吸引人。对比教学能帮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文化差异,对英语专业的其他学科也有帮助。

3.老师访谈。老师认为对比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帮助学生将中英两国文化联系起来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并非所有的英国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具有可比较的方面。同时,要求老师对中英两国文化有非常清晰全面的把握,同时需要找到两国可以进行比较的维度。且目前为止并没有系统的关于中英对比教学的教材,因此如何选择比较的维度可能是实施中英对比教学的一大问题。

除此之外,老师还指出,如果实行这种教学模式,领导、老师和学生应该多看相关文献,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看其是否有相似的课程和思路,有一个宏观的把控后再考虑具体怎么操作。

四、结语

綜上所述,中英对比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及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但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该模式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同时需要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通过调整与更新来适应本校的学习和教学模式。

本次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次研究对象不够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普适性,且由于该研究方向的相关研究文献与资料不足,可供借鉴的研究经验比较少,所以本次研究中的衔接和细节问题的处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在日后的学习中,本研究小组也会始终关注该方向的相关研究,以更新本组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向小艳. 对比教学法在稀有金属冶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8.

[2] 李运模 .比较教学法论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0,(3):125-127.

[3] 陈时见. 比较教学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4] 荆晓燕.浅析中英文化差异下的阅读教学[J].英语广场,2017,(1):126-127.

[5] Colomb,J. School Knowledge and Didactic Analysis:A Research Perspective in Comparative Didactics[J]. Instructional Science,1999,(27).

[6]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7] 刘富华.对比分析、对比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北华大学学报. 1999,(8):56-58.

责任编辑  胡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