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新思考

2019-07-16 02:50陈爱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化因材施教

摘  要:当前在具体实施保育和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了一些迷茫与困惑,特别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久治不愈”。因此,幼儿教师要真学习和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敢于向超前教育倾向说不。

关键词:小学化;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作者简介:陈爱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中心幼儿园副园长。(湖北 武汉 432200)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102-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建议,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指南》将有效地转变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教育误区和偏差,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因此,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要自觉学习和践行《指南》,敢于对当前超前教育倾向说“不”。

一、对学前教育小学化说“不”

《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并应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认识周围世界,感受生活,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家长和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和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幼儿园像小学一样天天以读、背、写、算为主,学拼音、教识字、学100以内的加减法,背大量的古诗、做作业,幼儿升入大班后,教师甚至直接使用一年级课本进行教学,导致了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是有害无益的。第一,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进行超出身体随范围的学习,还容易导致幼儿近视、驼背等身体不良症状的产生。第二,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的做法,超越了幼儿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和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园进行的小学化教育方式,大多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削弱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第四,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儿童在幼儿园阶段,过多地学习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上小学后接受重复教育,会使儿童养成不爱动脑思考和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学生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的现象,产生急躁、甚至厌学情绪。正如《指南》指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见而有害的。因此,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践行《指南》,敢于对小学化教育方式说不。

二、对家长的不合理期望说“不”

《指南》的目标部分,将3-6岁幼儿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分别对三个年段阶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来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然而,当今社会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拼命让孩子超前学习。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他们把超前學习的责任推给幼儿园,把过高的期望寄托在幼儿教师身上。家长们以孩子们能识写多少字、背诵多少古诗、算多少以内加减法来评价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工作,并且相互攀比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以能写会算多背为荣,满足一时的虚荣心。面对社会风气和家长压力,幼儿园教育就走了样,出现了超前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教小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死记硬背,强化训练。当然,出现超前教育的原因除了迫于家长的压力外,也有办园理念和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问题,还有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比如,直接灌输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比精心创设丰富的适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情境要简单容易得多。有较多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和迎合部分家长的期望要求,进行超前教育和小学化教育,部分家长还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了不少东西,但进入小学后,这部分学生在学业成绩、道德品质及个性上出现了较多问题。事实上正如不少学者、教育家指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而完全无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己任,在《指南》的引领下,及时纠偏。首先,作为幼儿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地践行《指南》,自觉地杜绝超前教育行为,敢于向家长不合理期望说不。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家长学校、发放宣传册、办专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和广大家长宣传宣传《指南》,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知晓并掌握幼教知识,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家园教育认同感,使之能配合幼儿园一起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纠正小学化、超前教育等问题,不要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三、对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说“不”

无论是心理学研究结果还是现实情况都证明,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符合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幼儿教师要正确理解和对待《指南》中提出的目标,在保教实践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善变,只能把它当作参考依据,而不是作为衡量所有幼儿的标尺处处拿来做比较,不能因此伤害某些发展滞后的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枷锁。同时,也要让家长明白个别差异的客观存在,每个幼儿的特性和发展道路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尊重这个事实,才能保持平常心态,才能让幼儿健康、自信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因此,我们在幼教实践中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尊重幼儿的不同兴趣和独特感受。要善于观察幼儿,研究幼儿,反思自已,采取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对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说不。

参考文献:

[1] .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胡江华

猜你喜欢
小学化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浅析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和“小学化”的危害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