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9-07-19 06:04刘盈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思想政治

摘 要:“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毛泽东领导的老一辈革命家组成的集体的智慧结晶,它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西柏坡精神的形成背景,其次介绍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功能作用,最后介绍了西柏坡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以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思想政治;大学生教育

一、西柏坡精神的形成背景

西柏坡精神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为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实践所催生的。周恩来曾深刻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 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因此,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形成于两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艰难选择,由于国共两党的对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挑起全面内战,革命与反革命势力这两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拉开了序幕。1948年5月,共产党进驻西柏坡,虽然当时国民党的人数占优势但由于蒋介石遭受军事失败,政治不得人心,经济全面崩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口号,鼓舞全军斗志,发动了著名的“三大战役”,西柏坡的精神也在这股无畏的革命浪潮中诞生。

(二)西柏坡精神丰富和发展于党所面临的四次历史性转变中。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的胜利带来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当时全国的形势是由战争转向和平、党的主要任务是由革命转向建设、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党的性质由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党转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这四次历史性的转变使西柏坡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即將成为执政党,如何完成这一历史性变化,是一重大问题。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把党的工作重点从乡村到城市,强调要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中心,重视党的队伍建设。警惕“糖衣炮弹”的诱惑,落实“两个务必”精神。

二、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西柏坡精神是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所体现和创立的革命精神,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中核心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两个“务必”的创业精神。两个“务必”是党要敢于战斗,敢于取胜的精神保证,对革命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党实事求是,建立繁荣的一种思想基础。如今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比较特殊,大多数都是在美好时光中成长,缺乏应对挫折的经验。因此,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更需要进一步弘扬在西柏坡时期的谦逊,艰苦,勤奋,创业的精神。

(二)两个“敢于”的进取精神。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歼灭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在这一历史使命下的党的革命精神,战斗的勇气,成为了西柏坡精神的又一内涵和特征。这种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赶超考验”的意识才能培养勤奋思维,善于学习,勇于思考的能力,勇敢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为更好调动农民参与抗战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制度改革,积极与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长期合作,正是这种以群众团结为依托的精神,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作为当代大学生,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理想奉献给中国梦实现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民主意识,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西柏坡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培养目标,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课程旨在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念。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大一新生要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重要生活转变,为未来的成长做好充分准备。“西柏坡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华民族复兴中的理想目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不仅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改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体系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掌握教材的基本精神,从结构、内容和方法上把握教材各章的逻辑联系,在教学中引进本土资源,以“两个必须”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教材,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西柏坡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要使实践教学真正发挥教育人作用,要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学校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实践教学团队,开展革命性的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能够进一步增强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学校能够明确他们成长和成才的目标。

四、结语

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社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两个务必”,“两个敢于”等精神不仅反映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西柏坡精神在当代的升华与创新。这种精神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勤奋精神,培养他们的勇于探索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锋,孙志勇.西柏坡精神视阈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33-35.

[2] 赵贵世,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01).

[3] 吕列霞,祖金玉.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形成及时代价值探析[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7,19(12):31-35.

[4] 张彦台.论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升华[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14-16+40.

[5] 吉朝珑,陈丽芬.法治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应然内涵[J].广西社会科学,2012(10):95-98.

作者简介:刘盈君(1995- ),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思想政治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友善教育
由幼儿断乳引发的对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