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推广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五体球运动”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2019-07-19 07:33周兰冯上金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4期

周兰 冯上金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五联崇和学校推广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五体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实施途径进行探究。旨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十六字“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会议精神,推动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五体球运动”更快更好地发展。研究表明:五体球运动除了本身具有的特征优势外,五联崇和学校还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足以使这项运动得到推广,因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基础设施齐全、师资队伍整齐,同时,能较好地将教学、社团、课外活动等运用“教、练、赛”的途径加以实施,为推广实施新兴体育项目“五体球运动”进入校园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五体球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推广实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b)-0152-03

1  研究目的

五体球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历时三年多,对五体球的学术研究屈指可数,鉴于其理论与实践还处于摸索与探究时期;作为深圳本土开发的民族项目,首次开启龙岗区五体球进校园推广活动,五联崇和学校作为示范基地,将如何进行推广,提出解决性方案,为其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无联五联崇和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相关领导、体育教师进修调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需要,在中国知网以“五体球”作为关键词搜索到4篇文献;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推广”作为关键词搜索到33篇文献;结合深圳五体运动有限公司提供的五体球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2.2 实地调查法

作为五联崇和学校体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对其学校体育发展历程和现状的了解,有着第一手相关资料。

2.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五体球运动创始人王进安先生、深圳五体运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英女士进行访谈,对广州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学专家进行交流,获得了有关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性资料。

五体球是由湖南平江人王进安先生发明创造,秉承“让五体球走向世界”的使命,开启全面展示手部和脚部综合技能为核心的运动。它是以手部、脚部、头部(脑部)、上肢部位、下肢部位人体五大部位为主要控球、转换、得分的新兴球类运动。结合篮球与足球运动的特点创造出的五体球运动规则见表1、表2。

3  结果与分析

3.1 五联崇和学校五体球开展现状调查

3.1.1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五联崇和学校冯上金校长暨龙岗区民办体育学科带头人,作为一名资深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将以上十六字设为学校体育新目标,带领学校体育进入一个新时代。如何将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到上述十六字上呢?他结合学校现有的体育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引进新兴体育项目五体球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让现有篮球、足球运动基础的六年级学生作为学习对象进行推广与学习,然后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健全与完善,进而逐渐建立起相应的五体球运动课程体系,形成五联崇和学校独有的体育特色项目。

3.1.2 团队机构组建

学校体育新目标的设定,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共同合作去达成;新兴项目的引进,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前进。2018年10月28日下午3点,五联崇和学校五体球团队正式成立:由王进安先生、张英女士组成的企业专家团队,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4名教练员团队,五联崇和学校总负责人冯上金校长、梁彦老师组成的16人初级教练员团队。由24人组成的团队,为五体球在五联崇和学校示范基地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贡献各自的力量,为五联崇和学校体育事业谱写辉煌。

3.1.3 基础设施齐全

学校是新兴体育运动发展的大空间,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場地和器材,使器材的设置,场地的规划,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不同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要求[1]。五联崇和学校现有新建五体球场地一个:实际长度28m、宽度15m,由篮球架和足球门组成的五体球架以及四周防护网;现有专用五体球60个,标准配置够一个班级的使用。基础设施齐全是推广与实施五体球的重要保障,是开展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3.1.4 师资队伍现状

五体球是篮球和足球相结合的新兴产物,也就意味着其需要篮球和足球能力都兼有的新型复合人才进行传授,相对于篮球或足球来说其要求更高、更强[2]。体育教师队伍是五体球运动进入校园推广和开展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有助于分析五体球运动推广与实施的难易程度。通过对五联崇和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在年龄、专项、学历等各方面的调查统计,师资力量队伍实力雄厚,足以推动与开展五体球运动。

从表3数据可知,五联崇和学校体育教师年龄情况是:20~25岁5人,占31.25%;26~30岁7人,占43.75%;31~35岁1人,占6.25%;36~40岁2人;占12.5%,41岁以上1人,占6.25%。这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队伍,针对新兴项目五体球的开展,他们充满激情和具备创新能力。

从表4数据可知,五联崇和学校学校体育教师专项情况是:足球专项5人,占31.25%;篮球专项4人,占25%;田径专项2人,占12.5%,其他专项5人,占31.25%。结合五体球的特点,融合篮球、足球的技术,五联崇和学校篮球、足球专项的体育教师占总人数的56.25%,足以支撑五体球的专业技术实践教学。

从表5数据可知,五联崇和学校学校体育教师学历情况是:研究生学历1人,占6.25%;本科学历12人,占75%;专科学历3人,占18.75%。鉴于五体球正处摸索与探究时期,五联崇和学校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81.25%,可以通过不断地实践寻找理论依据,为学校五体球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3.2 五联崇和学校五体球实施途徑与方法

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先生提出,未来学校体育就干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教”,就是要教会孩子们基本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教会专项运动;第二件事就是要“练”,体育作业、课余训练要成体系化;第三件事就是“赛”,学校体育一定要有竞赛,要让孩子至少在班里的比赛中上场,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竞赛中[3]。

3.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体育即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未来学校体育第一件大事就是教师要学会怎么去“教”。面对新兴项目的开展,在没有教材出现的情况下,首先,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新知识、掌握新信息、熟练新技术,实现“教什么”。其次,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怎么教”。最后,促进五体球运动在五联崇和学校的推广,必须定期组织安排五体球运动教练员培训,对足球和篮球能力都兼有的更是要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追求培养全能型人才,进而增强五体球运动教练员队伍,丰富理论知识并进行一周两次的教练员实战训练,更准确有效地熟悉运动项目。

3.2.2 体育课程开设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协调成长、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训练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4]。五联崇和学校将体育课程建设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国家课程要求以及学校课程特色,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针对五体球的特点,将六年级的学生作为推广对象,他们既有掌握篮球、足球技术特点的基础,又有对新兴项目开发的认知度及挑战性。每周利用体育校本课程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形成一种常态化,然后慢慢延伸到初中体育教学。五体球新兴体育项目只有在课程的开设,给予充分的时间让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让学生进行“学“,不断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方能引导学生去完成课后的体育家庭作业、课外训练等,促进学校体育干第二件事“练”,逐步的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

3.2.3 成立学生社团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五体球社团的建立,可以让对五体球运动项目感兴趣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共同训练、交流、更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并且能够传递新兴体育运动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起到一定得推广与宣传作用;也能够对体育课程课内教学进行有效补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5]。五联崇和学校目前成立了24个社团,每周一至周四第七节课进行社团训练,五体球社团可以尝试在下个学期开设,那它的加入无疑给社团注入新的血液。将会安排专业的教练员进行授课,并召集有一定篮球、足球基础的学生进行训练,推动五体球在学校快速发展。

3.2.4 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与开展离不开课外体育活动。通过适时、适当的安排体育竞赛、校外的交流与表演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与认识,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6]。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在学期末,组织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五体球班级小组赛,在进行班级PK赛;社团成立后,也可以组织小组团体赛;经过一年训练后,正式纳入“体艺节”表演赛。真正落实体育第三件事“赛”,让每个孩子都参加到竞赛中,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4  结语

新兴体育项目五体球运动作为一种极富趣味性、益智性与挑战性的运动被引进五联崇和学校,它将作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进行推广与实施。落实体育工作就干三就事:教、练、赛;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学校体育进入一个新时代。建议体育工作者在摸索中强化理论学习、多进行实践训练,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将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终身受益,推动五体球运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杨晶.如何在学校开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J].体育师友,2005(1):23-24.

[2] 叶建友,周飞,周威.五体球运动在广州市普通高校推广应用的SWOT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3):30-31.

[3] 王登峰.未来学校体育就干三件事[Z].广东省王献英名师工作室,2018.

[4]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 2002.

[5] 靳晶.关于高校新兴体育运动课程开展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5):49-50.

[6] 宗继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引入校园的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0(3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