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导向下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究

2019-07-19 07:33张海兵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职业导向中职教育体育教学

张海兵

摘  要:中职教育旨在培养一线技术工人,这对加强提高中职生身体素质有更为迫切的要求。体育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因此,中职体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入手,探究职业导向下加强中职体育教学的建议,使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竞争,为中职学校培养更多合格的一线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教育  职业导向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b)-0001-02

2018年,国家体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必须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众所周知,中职教育是国家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努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中职体育教育,但引起我们注意的事,目前体育教学之中依旧存在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脱离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忽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问题。因而以职业为导向有效改革中职体育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这对优化中职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中职学校培养人才基本上都以适应职业岗位为主要目标,职业的含义就在于毕业生要有足够的能力和素质在職业岗位上有所发展[1]。中职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是其职业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中职体育教师在探究改革途径时应以现代社会的人才要求为导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和体育教学,融合对学生的身体锻炼、职业技能训练,有针对性地改革中职体育教学。与此同时,当中职毕业生进入社会之后应有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要求体育教师要逐渐渗透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他们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体现体育在培养职业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学校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主战场,教师在革新中职体育教学时应切实根据社会发展所需,以职业为导向衔接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体质,并为有效发挥他们的体育精神,为其在社会立足和发展提供保障。

2  职业导向下加强中职体育教学的建议

2.1 更新体育理念,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中职体育教师应强调结合理论课、训练课(图1),引导学生更新体育理念,不仅要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全面锻炼身体,掌握有效方法,保证身体健康。只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减少一些危险性较大的、纯竞技的体育项目,多引入一些大众体育项目,例如乒乓球、羽毛球、慢跑等,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满足其职业发展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师尤其是要做好体育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平衡发展(图2),因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压缩体育教学时间,这种牺牲体育训练换来的技能提升可谓得不偿失[2]。例如一些中职学生毕业以后走向一线生产岗位,但因身体素质不强,无法胜任岗位工作,失去就业机会。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深入思考两者之间的结合方法,如物流、电商等专业特点,思考与体育教学中的共通性与差异性,打通专业教学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渠道,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并根据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使其全面发展职业技能与身心素质,成为优秀的一线职业技术人才。

2.2 丰富体育内容,模拟职业劳动教学

在设置中职体育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职业特征,结合其职业劳动需要,清楚掌握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体能要求,容易患哪些职业疾病,从而有针对性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实现对职业劳动的模拟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中职生更重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学习,而普遍忽视体育锻炼,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机结合体育内容与学生技能训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例如针对中职学校的汽修、数控、模具、机电等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以后极有可能从事体力消耗大的职业,对四肢力量提出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可在课程中设置训练学生速度、力量等教学内容;对于酒店服务、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中职学生,他们毕业以后从事职业工作时需要站立较长的时间,并且面临较高的形体要求,腰椎和颈椎容易出现劳损,教师应基于这些特征设置体育舞蹈、形体训练、有氧健身跑等体育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2.3 改进体育方式,优先发展学生体能

优先发展体能,以能力为本位,这是以职业为导向改革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3]。换言之,体育教师按照学生的专业和专业面对的职业群的体能要求改变体育教学方式,优先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基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重点发展其适应职业岗位所需的体能素质,增强适应职业环境的能力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该教学方式围绕学生的体能发展,尽量协调体能训练与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性别和岗位群共同点,不拘一格,设置多样化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身体情况、职业体能需求等做出选择。例如教师可采取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课外教学、体育社团等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职业体能需求开展教学活动。

其实,不管是体育教学的理念,还是内容、方式等,教师在选择时都应把学生的职业体能要求作为目标和基础,进行单纯的体能教学或项目教学,让学生充分发展体能。例如对于中职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们在职业劳动中经常会做抛接砖块一类的动作,体育教师可借助实心球抛接技术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由于实心球的正面、背面抛接的准备姿势、动作顺序和发力方向等与抛接砖块相仿,所以教师可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间接培养学生的专业劳动能力。教师不但可以模拟学生的职业劳动技能训练,还可在地上或操场上划分场地,把职业劳动现场模拟出来,设置不同的条件和距离,让学生练习实心球的抛接,使学生在新颖愉快的体育教学氛围中增强体质,培养劳动意识,提升职业劳动能力。

2.4 做好其他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正处于关键的生长发育阶段,很多学生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没必要进行体育锻炼,等以后退休了或者年纪大了再锻炼身体也不迟,这体现出大多数学生在理解体育锻炼时进入误区,作为教师应培养学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体现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第二,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体育竞赛是在裁判法和规则的约束下开展的公平体育活动,中职体育教师适当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拼搏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学生们在体育竞赛中表现出追求高超体育运动技术的态度,精益求精,这会延伸到他们今后的职业中,成为追求劳动产品完美、劳动技术高超的职业技术人员。在竞赛中,教师还要适当鼓励表现不好的学生,激发他们不服输的斗志与拼搏精神;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学无止境,必须不断奋斗。

第三,设计耐力型体育运动项目,培养中职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体育项目有很多,例如长跑、登山、远足、长距离游泳等,教师应组织学习循序渐进参加这些体育项目,避免训练过度。在这一类体育训练中,学生难免会疲劳,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只要战胜疲劳,就体现出优良的意志品质。在耐力训练中,体育教师要多鼓励中职学生,激励他们完成训练任务,还可在低寒或高温的环境下引导学生锻炼,培育学生耐受力,让他们在职业工作中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3  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有着各专业特色,为让中职毕业生更好地满足岗位工作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使其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中职体育教学应注重与专业特點相结合,突出中职体育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体育教学质量,且能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作为体育教师,不断总结、完善体育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正确认识体育教学改革以职业为导向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更新体育理念,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并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职业特色,保证全面完成中职体育教学任务,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同步提升是笔者长久以来的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顾飞.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困境及发展方向研究[J].运动,2018(1):121-122.

[2] 李乐,马涛.关于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分析[J].中国培训,2016(2):165.

[3] 孙健.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6(36):234-235.

猜你喜欢
职业导向中职教育体育教学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创新教学研究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