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高质量脱贫摘帽

2019-07-19 07:20王建球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驻村作风贫困村

王建球

宜章县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力求高质量脱贫摘帽。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145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7%,群众满意度达98.16%。

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思路,提出“面对市场选产业、选准产业找能人、找好能人帮穷人、能人穷人共发展”的产业扶贫路径,走出了一条“我脱贫,共发展”的金融产业扶贫路子。突出选准带贫主体,共选出112家优质带贫主体和16个重点扶贫产业,与贫困对象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累计带动贫困户增收1.33亿元。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积极推行贫困户自愿抱团发展模式,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出台推进产业扶贫21条奖补措施,县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产业发展,整合483名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产业指导员加大对产业的帮扶指导,积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建成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村级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点、电商服务站“三站合一”平台,有效解决扶贫产业发展的经营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2015年以来,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财扶资金撬动社会资本20余亿元,带动全县新增脐橙13.6万亩、茶叶4.9万亩、油茶4.1万亩,宜章先后被评为全国脐橙优势带建设重点县、全国茶业百强县、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牢牢抓住行业扶贫这个重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资金9.6亿元,新建或改扩建11所学校,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和大班额607个,新增县城区学位1.86万个。全覆盖落实教育补助政策,确保“贫困学生不辍学一人、资助不漏一人”。结合宜章教育发展需求,扎实开展“学有所成”帮扶工程,全面推行教师与贫困家庭学生“一对一”学业辅导、励志疏导、就业指导,让贫困家庭孩子既上得起学,又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创新健康扶贫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整合各类医疗救助、保险等政策,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健康扶贫“一揽子政策保障、一张卡看病就医、一站式即时结算、一张单明示待遇”。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户签约履约覆盖率达100%。目前,贫困群众县内就诊率达93.7%,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牢牢抓住统筹平衡这个方法。以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统筹兼顾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利益,让全体群众共享精准扶贫的成果。坚持“一体化”开展帮扶工作,实现县派工作队“1+1”驻村帮扶,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县级领导联系帮扶、一个后盾单位包村帮扶、一支工作队驻村帮扶,每户贫困户都有一名结对帮扶责任人。特别是针对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非贫困户,发挥“宜章好人”的引领作用,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800万元,引导近10万人“好人军团”捐助贫困学生1680人次,发放慰问金820万元。坚持“一盘棋”布局产业发展,财政预算安排1.13亿元,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8.68亿元,同步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群众迫切需要的产业发展。坚持“一张图”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安排、共同提高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普惠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对全县所有贫困户住房、非贫困户疑似危房进行全面鉴定并改造。

牢牢抓住作风建设这个保障。压紧压实脱贫攻坚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三走访三签字”,县级领导深入联系村督促指导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常年驻村帮扶,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按照“一月一主题”要求扎实开展结对帮扶。近几年,宜章县以走访摸实情、促脱贫、转作风,共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万余个,有效促进脱贫攻坚责任在一线压实、政策在一线落地、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出台脱贫攻坚工作问责暂行规定、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办法、结对帮扶责任人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以“比脱贫攻坚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考察“三比一看”制度。深入開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处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330条,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126件,问责处理119人。

猜你喜欢
驻村作风贫困村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驻村第一书记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