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AI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预后关系

2019-07-20 11:30黄健黄春妮杨峥贺利艳劳显钧莫武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骨髓细胞形态学活跃

黄健,黄春妮,杨峥,贺利艳,劳显钧,莫武宁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检验科,广西 南宁 530021)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比例增加,泊来文化的快速传播,以及个人私生活的混乱等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 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AIDS 患者的检测主要是通过血液检测即可确诊,这是因为AIDS 患者最容易出现诸如红细胞、粒细胞以及巨核细胞等异常表现[1]。并且当AIDS 处于进展期时,几乎全部患者都有全血细胞减少的表现,并最终演化成为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淋巴瘤[2]。因此,为进一步了解AIDS 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为临床AIDS 患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提供相关参考数据,本研究对60例AIDS 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查的疑似AIDS 患者60 例,所有患者不同程度地表现为持续发热和咳嗽、淋巴结肿大、腹泻、消瘦、皮疹、乏力、贫血容征、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对以上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行HIV 抗体筛查,并对检查结果显示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送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抗HIV抗体确认检测,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即60 例均被确诊为AIDS。其中,男性50例,女性10例;年龄25~56岁,平均(35.4±3.6)岁;临床表现:持续发热33 例,最高40.1℃,持续时间3 ~10 d;咳嗽15 例,持续时间7 d ~4 个月;消瘦8 例;腹泻5 例,持续时间15 d ~3 个月;淋巴结肿大3 例,分布于颈部、纵隔或腹股沟部,直径2 ~3 cm;肝脾肿大6 例;皮疹5 例。并发症:肺部感染8 例,霉菌性肠炎2 例,丙型肝炎3 例,肺结核3 例,带状疱疹2 例,肛周疱疹2 例,口腔单纯疱疹2 例。

1.2 骨髓细胞学检查

对60 患者取髂前/后上棘或腰椎棘突或胸骨进行骨髓穿刺取材,对于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避开炎症、畸形或病变。对以上提取的骨髓标本涂片染色剂(贝索公司),进行染色,低倍镜下观察200 个骨髓有核细胞并计数各类细胞所占比例,同时描述其形态特点,同步观察骨髓血细胞的增生情况及其形态学特征。以上细胞学检查均由同一专业技术人员严格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和仪器使用说明书及步骤操作,骨髓象诊断参考《血液病学诊断及疗效标准》[4]并由医院2 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共同完成鉴别和诊断,其中增生活跃是指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16 ~32)∶1,而增生不活跃则是指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35 ~70)∶1。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IDS 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60 例AIDS 患者取材60 份,取材满意度为100%。病原体及特殊病例细胞检查见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posis marneffei,PM)8 例,检出率为13.3%,淋巴瘤细胞1 例,占比1.7%。60 份骨髓细胞学检查统计分析显示:标本中有核细胞增生活跃57 例,占比95.0%。各阶段粒细胞百分比值总和与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百分比值总和相比,即粒红细胞比值,升高27 例,占比45.0%,降低26 例,占比43.3%。15 例吞噬细胞患者检出PM 患者6 例,占比37.5%。

2.2 骨髓细胞常见异常表现型分布情况

60例AIDS患者骨髓细胞常见异常表现型分布依次为淋巴细胞减少,红细胞核形态异常,红细胞缗钱状排列,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发育异常,粒红比值升高,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组织细胞活化。见表1。

表1 AIDS 患者骨髓细胞常见异常表现型分布特点 例(%)

2.3 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分析

60 份骨髓标本中有核细胞增生欠活跃3 例,粒细胞系统增生欠活跃2 例,红细胞系统增生欠活跃13 例,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欠活跃3 例。见表2。

2.4 预后情况

截止本研究最后随访时间,60 例HIV 阳性患者死亡27 例,总生存率为45.0%,其中有核细胞、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活跃的病死率低于增生不活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AIDS 患者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分析 例(%)

表3 不同活跃度下患者的病死率比较 (n=27)

3 讨论

郁文燕等[5]在研究中指出AIDS 患者都会表现出程度不一的血液系统异常,这是因为HIV 病毒不仅会直接抑制或损伤患者血液中细胞,而且还会对造血的主要器官——骨髓同样产生影响,因此临床通过加强对AIDS 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的研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骨髓细胞形态学有改变。其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主要特征具体如下:

3.1 红细胞发育异常

本研究中红细胞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形态异常43 例,占比71.7%,其次表现为缗钱状排列、嗜多色性、胞质异常以及增生抑制;而红细胞系统增生欠活跃13例,占比21.7%;这也与殷亮等[6]研究结果相近。分析认为,AIDS 患者受HIV 病毒的侵扰,不仅令自身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特别是造血祖细胞以及其他与红细胞发育和成熟有关的细胞受到影响;而王妙婵等[7]在研究中指出,由于AIDS 患者受自身免疫机制影响,导致免疫球蛋白激增,从而导致红细胞出现緍钱状排列,表现为血沉加快,这也影响了红细胞正常形态的表达。

3.2 粒细胞发育异常

本研究中中性粒细胞核发育异常34 例,占比56.7%。有文献[8]提出临床无明显症状的HIV 感染患者中约10%会出现粒细胞减少,但是发展到晚期后则会提高到50%左右。目前造成中粒细胞骤减的可能原因,比较认可的观点是由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成受到了阻碍而引起。根据李侠等[9]研究结果显示,凡是被HIV 感染后的细胞,都会分泌出一类可溶性的专门阻碍正常粒细胞生成的特殊物质。而粒细胞含量的降低将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G-CSF 水平,使得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也降低。

3.3 巨核细胞发育异常

本研究中血小板减少34 例,占比56.7%,同时巨核细胞成熟障碍19 例,占比31.7%。正常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成熟巨核细胞的胞质裂解脱落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因此血小板的减少其实与巨核细胞异常存在相关性。戴国瑞等[10]认为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的生成率降低和血小板的破坏率增加;而AIDS 患者受到HIV 感染,尤其是与巨核细胞的CD4受体结合后,使巨核细胞出现损伤和坏死,不仅降低血小板的存活时间,而且降低血小板的生成率[11]。

此外,15 例吞噬细胞患者中还检出6 例PM 感染者,占比37.5%。PM 主要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虽然寄生于细胞内,但可以顺着血液到达其他组织间隙内尤其是骨髓处,而且只能依赖细胞免疫进行清除;但AIDS 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故对该菌束手无策[12]。该菌不仅起病隐匿而且致死率高,本研究发现随着各类细胞增生活跃度的提高,患者的病死率和死亡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因此笔者正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深入开展关于PM 的相关研究,以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AIDS 患者的骨髓细胞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系统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淋巴细胞比率减低,常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殖或活化,因此可以凭借上述特征性表现用于临床AIDS的筛查。

猜你喜欢
骨髓细胞形态学活跃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活跃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巾帼身影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这些活跃在INS的时髦萌娃,你Follow了吗?
学生自身素质及实验教学模式对骨髓形态教学效果的影响
安胎丸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联苯双酯对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