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创作中的“和谐之美”

2019-07-21 14:20陈小凡
流行色 2019年4期
关键词:绘画创作和谐

陈小凡

摘要:“和谐”是中西方哲学与美学史上的一个交汇点,是其内在的本质核心,更是一幅绘画作品最重要的评判尺度,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的绘画作品达到“和谐之美”的状态是古今艺术家所不断追求的。本文从“和谐之美”哲学根源和在美学上的延展来分析其内在含蕴,从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认知与情感三个方面来体现“和谐之美”在绘画创作中的意蕴体现,探索“和谐之美”在绘画创作中的意义所在,从而更好地理解绘画创作中的“和谐之美”。

关键词:绘画创作;和谐;意蕴体现

一、"和谐之美”的内在含蕴

1."和谐”的哲学根源追溯

“和谐”是有着天渊之别文化差异的中西方在不断前进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汇集点,在思想百家中都是一个核心概念,只不过所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儒家思想侧重的是“知行合一”“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重视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道家思想侧重的则是“天人合一”,强调主客观的和谐性,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机地去追寻万事万物中的真、善、美。西方哲学体系中也有许多关于“和谐”含义的不同解释,比如柏拉图认为“善就是和谐”,他的徒弟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中庸致和乃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典范”,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则将自己的哲学根基定义为“和谐”。即使关于“和谐”的哲学含义各不相同,但其多样统一、相宜相生的形态结构以及在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是亘古不变的。

2."和谐”在美学上的延展

美学是从哲学范畴中延伸出来以探寻美的内在规律的学科,使人们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和谐”在美学中则延伸为“和谐之美”,“不管是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和谐都被认为是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作为美学范畴的核心,“和谐”注重的是感性与理性中的和谐,对立统一中的和谐,在“适度”“整体”的把握中去创造美。绘画创作中更是需要时刻建立“适度”“整体”的观念,去衡量、平衡一切绘画因素,以达到作品与个人、作品与自然、作品与社会的和谐之美。

二、“和谐之美”在绘画创作中的意蕴体现

1.内容与形式的整一

绘画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整一是“和谐之美”的基础。绘画的内容与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内容表现在形式中,形式中体现着内容。绘画内容与形式整一的关键在于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契合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慎重选择绘画形式,更加注意准确地表现内容与形式和谐的结合点。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是绘画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艺术品,《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日出时的景象,莫奈用绚烂的光影变幻展现出港口日出时的怡人景色,画家用轻快跳跃的笔触形式完美地将光洒在大海上波光粼粼的景象呈现在画面中。这幅作品从画家的视觉经验出发,独具一格的绘画形式与内含深意的绘画内容相得益彰,如突破局限的构图与题材,变幻莫测的光影、绚丽灿烂的色彩、灵动跳跃的笔触,无不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蒸蒸日上、繁荣向上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莫奈更是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光影的挚爱挥洒在画布之上。这幅《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开山之作,达到了后人无法与之匹敌的高度。只有对绘画的内容与形式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把握,我们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突破与革新,才能在新的角度与新的层面对绘画的题材与主题有新的认识,才能在更加广阔的意义上把握绘画的艺术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绘画内容与形式的整一关系,为达到绘画创作中的“和谐之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主观与客观的整一

绘画创作中主观与客观的整一是“和谐之美”的核心。主观与客观是绘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两个主要因素,主观因素即艺术家对于生活、对于现实取舍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认识理解、艺术技巧以及审美方式。客观因素即客观存在的现实,是不会以个人的意志所改变的客观存在。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只是对客观现实简单地模仿再现,也不能完全只有主观思想而不去描绘现实事物,一幅具有“和谐之美"的绘画作品不可能是完全的具象,更不可能是完全的抽象,只能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整一的作品。这件艺术作品既有艺术家对于现实事物的概括,又有艺术家主观的认识与理想追求,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事物、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特征的艺术作品。即使是以强调主观感受、造型夸张扭曲和色彩狂放自由而在美术史上留下一笔浓墨重彩的野兽派和表现派也是主观与客观整一而达到的"和谐之美”的典范。他们所极力推崇的具有表现力的外形、色彩以及构图是在客观所见事物的基础之上进行重组加工,使其更具有感染力,虽然与客观事实产生极大的矛盾,但却是对立统一的,是画家对客观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之后而创作出的内心世界。这个时期的绘画的主观性因素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作出的作品因作者的性格不同也各不相同,但其主观与客观的整一却是内在不变的,只有将客观所见与主观所想更好地融合在画布之中,才是创作出具有“和谐之美”的绘画作品的核心所在。

3.認知与情感的整一

绘画创作中认知与情感的整一是“和谐之美”的灵魂。绘画的力量在于那种掷地有声的静谧表达,绘画表达的各色千秋在于认知的不同从而影响了画面的不同语言,而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除了外在的视觉影响,隐藏在其深处一定是画家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好的艺术作品是绘画认知理解与自我思想情感相整一的,只有这样才能刺激绘画行为的发生,才能在形式上有所抉择,才能在画面上整合,才能达到“和谐之美”。例如画家透纳的绘画作品,无不表现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人类所处的渺小地位,更将这些认知与情感在画面中演绎出来,使其绘画作品更丰富、更系统化。认知与情感在绘画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推动着绘画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颠覆与被颠覆,从质朴的原始绘画到散发人性光辉的文艺复兴再到19世纪热爱自然的英国风景画,之后的印象派、新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最后到现代绘画、后现代绘画,它们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无不透露出绘画认知与绘画情感的整一,所以认知与情感的整一是达到画面“和谐之美”的灵魂所在。

三、“和谐之美”对于绘画创作的意义

世上万事万物所追求的美的原则就是和谐,在绘画创作中只要各个因素之间或者是部分与整体之间达到协调与整一,就会产生美感,从而达到和谐的状态。绘画创作中的美感由不同的元素组成,每个组成要素都是不同的存在,在整体的美感中发出的光彩也是不一样的,给观者感受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和谐之美”思想可以加深人们对于艺术美感的认识和理解,塑造理想人格,在视觉美的形式中寄托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的把握,从而提升自我的审美需求,使人们对美感有更加真切、深入的理解,可以引导人们发现绘画过程中的哲学思想与更深的内在存在,把悟到的哲学理念与现实生活所融合,发掘生活中的美与和谐,创作出具有自我独特语言的绘画作品,实实在在地感受艺术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结论

绘画创作过程中离不开“和谐”,不管是外在形式因素的和谐还是内在情感的和谐都是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中所不可或缺的。只有在内容与形式整一的基础之上,注重主观与客观的和谐、认知与情感的和谐才能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绘画思想,加深对于绘画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才能真正地达到"和谐之美”,才能在绘画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何国瑞.艺术生产原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4]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黄欣凤.中国画中线的艺术特性与审美规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7).

猜你喜欢
绘画创作和谐
再识当代艺术绘画创作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跳动的精灵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豪气吞山河 风骚独自领——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创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