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个意识”对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019-07-21 14:33郑一明
人民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郑一明

【摘要】“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两者各有侧重,同时又互为补充,增强“四个意识”,有助于坚定“四个自信”。全体党员干部通过主动学习、自我革新,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和自信心,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四个意识”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各有其内在意旨,两者有不同的强调方面。“四个意识”强调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绝对忠诚;“四个自信”强调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始终不忘初心,保持坚定的定力与自信心,心无旁骛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工作。增强“四个意识”与坚定“四个自信”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特别是增强“四个意识”对坚定“四个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有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伟大发展,它所开创的是一条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因此,坚定“道路自信”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一个信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增强“四个意识”,首先是要增强“政治意识”。所谓“政治意识”,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会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发扬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提倡的讲政治的突出特点与优势。从大的方面讲其具体表现,主要是要牢固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引导,秉持正确的政治原则,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与政治定力不断增强认识,提升辨析各种政治问题的敏锐度和鉴别力。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政治意识”的教育与学习活动,能够不断坚定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想信念,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增强“四个意识”,有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与真理性的底气与信心,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与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四十余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集中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伴随着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先后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伟大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创造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坚持“理论自信”,要始终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信仰而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增强“四个意识”中有一条是增强“核心意识”,所谓“核心意识”,就是要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其中至关重要、放在最前面的要求是在思想上认同核心。要做到这一点,说到底是要真心实意地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实践有机结合的最新理论概括,是指导我们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的最新指南。因此,通过“四个意识”的教育与学习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增强“核心意识”,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认同核心,严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重视核心、维护核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不仅有助于其他几个方面对核心的维护,而且有助于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增强“四个意识”,有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坚定信念,确信它已经由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并能保证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全国人民经过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而形成的实践产物。以政治制度而论,它已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而在所有这些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最终摸索和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通过建国以来七十年实践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巩固了其制度优势,从而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根本制度体系。

增强“四个意识”的教育与学习活动中,增强“看齐意识”是其中的要求之一。所谓“看齐意识”,是要求党员干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所以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全党服从中央。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造与体制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增强“看齐意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必然有助于坚持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增强“四个意识”,有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是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根源所具有的民族自豪感,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创造有强烈自信,在此基础之上使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增强“四个意识”,要增强“大局意识”,所谓“大局意识”,是要求党员干部能够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各项工作都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处置,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和坚决维护大局,其最根本的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四个意识”,从新时代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发,围绕党自身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展开论述,总结如何把党建设成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坚强有力、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主心骨的实践经验,使这一理论成为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砥砺奋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指挥棒。因此,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四个意识”,除了党自身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之外,思想建设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核心的内容和着力点。在今天,增强“四个意识”、做好思想建设工作,核心的内容无疑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增强“四个意识”中,思想建设工作做好了,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也会更加坚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猜你喜欢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四个意识”之关于政治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四个意识”之关于大局意识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