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探究

2019-07-23 09:34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7期
关键词:古建筑历史建筑

刘 颖

1 古建筑的文化意义

人类创造、发展、巩固自己文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建造建筑。因为建筑可以生动地表现文化,证明文化的存在,而人脑意识中的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实体,感知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也许,正是由于文化的易于流失性,人类才通过建造比人类寿命长很多的建筑和地标来记载曾经存在过的文明与文化,而早期文明的出现也完全是基于城市的建立,这种记载文化的方式比文字具有更加生动的意义。人们可以在古建筑或已消失而仿建的仿古建筑的环境中体会、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文字的记载往往是抽象而具体的,但建筑可以盛载文化的灵魂,这是文字无法达到的。无疑,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2 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2.1 古建筑保护方面

为了做好中外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必须围绕“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修复、改造古建筑。即尽量保持选材、布局与古建筑的一致性,就此实现对中外古建筑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例如,在凡尔赛宫古建筑保护工作中,因为,凡尔赛公园内有统一的对景、主轴、次轴。同时,园内的花圃、喷泉等均保持着几何形态。所以,在对凡尔赛宫进行修复时,必须在尊重古建筑特色的前提下,修补一些建筑缺漏。此外,镜厅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它共由483 块镜片组成,可反射大厅金碧辉煌的景色。但是,易破损。所以,必须做好镜厅的保护工作。

在中外古建筑保护工作进行时,应联动文物保护部门、社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系,做好古建筑的普查与价值评估工作。然后,结合普查结果,对有一定价值的。包括历史价值、环境区位价值、艺术价值的古建筑进行建档、登记,科学部署今后的建筑规划。如,搬迁、认租等。

2.2 旅游管理方面

在中外古建筑保护工作进行时,从旅游管理角度入手,保护与发展古建筑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国在对故宫等古建筑进行保护时,很早就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同时,注重实行全员实名制购票政策,并结合旅游行业盛行背景下的火灾隐患、盗窃隐患、基础设施隐患等问题,启动了“平安故宫”工程项目,就此达到了旅游管理目的,并有效权衡了故宫的保护与利用。除此之外,为了从旅游管理角度入手来保护古建筑,应注重科学设计旅游景区的古建筑功能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游憩区、服务区,并用链条、绳索、警戒线等,将具有较高价值的建筑保护起来,避免游客对其进行破坏。同时,在旅游管理工作实施期间,应制定一套可行性的观光游览行为准章,约束游客对古建筑的破坏行为。

3 我国古建筑保护现状

3.1 古建筑保护专业人员不足

现今,我国对古建筑保护越来越重视,但目前许多地区普遍存在缺少专业的、有资质的企业和人员保护的现象,故而在进行保护过程中无法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修旧如旧”的原则。因为专业知识不够或修缮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常有脱离原来建筑特点等问题发生,导致古建筑得不到充分合理的保护。

3.2 古建筑保护的资金缺乏

古建筑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因工艺繁琐,制作时间长,古建筑保护维修需要有强大的资金保障。由于政府专项资金有限,专业人才的培养跟不上去,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宣传力度更是严重不足。发达地区普通百姓在维修古建筑时长期存在“整旧如新”的错误观念,致使大量资金投入古建筑每修一次都遭受新的破坏,甚至经常发生拆除重建的事例。

3.3 保护工作存在空档与漏洞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开展3 次全国文物普查,各地文物部门按照建筑保存情况和历史价值及意义逐步登记公布各级文保单位,而后又开始普查历史建筑并登记。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一些尚未发现或未列入保护行列的古建筑,因而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

3.4 传统工艺和材料缺失

古建筑文物保护离不开维修工作,根据《文物法》的要求维修文物要,做到“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维修材料不是已经无法采集,就是制作工艺失传。

4 保护古建筑的措施

古建筑物是一种特殊的实物,其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创造出的文化载体,是一种物化文化。我国地区辽阔,具有历史的文化,文化传统不曾中断,遗存至今的大量古建筑物记载着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这些建筑比不仅是人们了解、分析历史的有力证据,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们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古建筑物的保护与利用意义重大。

4.1 冻结保存

该保存方式实质上就是对古建筑进行“冷藏”,使古建筑能够“保鲜”,对需要保护的古建筑进行原封不动的保存,在情况必要的时候,对古建筑进行适当的加固以及合理的修缮,需要注意的是,在该过程中不得对古建筑的原貌造成破坏,并且加固与修缮等各项操作应当被记录,要能够被识别。针对一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的古建筑,如果对其进行修复,在整个修复过程中都必须加强古建筑物本身具有的历史价值的重视,工作的重点内容应当放在考古历史研究上,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严格尊重历史资料,不得出现与历史相违背的内容。

4.2 重新修建

许多历史永久的古建筑受各种原因的的影响,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这些古建筑本身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针对这样的古建筑让其保持已经受到破坏的原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对这一类的古建筑进行重新修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古建筑重新修建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严谨,这主要因为,古建筑在重新修建过程中势必会对失去历史本身的真实性,在更多的情况下,对于古迹的保存更加具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于古建筑的重新修建是一种“无奈之举”。

5 古建筑有效利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古建筑的保护只是第一步,而如何将其合理利用、发挥最大的社会功能才是文物保护工作者最终目的。目前我们中小城市中多数古建筑都是不同历史时代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资源,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与建造之初迥然不同。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大部分古建筑的居住、使用功能都已经大幅度退化,而其在科学研究、观赏等方面的价值早已远远超出其建造初期的价值。另外,古建筑与其他文物又存在着明显不同,它是由众多材料组合而成的建筑实体,因而无法像其他文物一样放置于密闭的保管仓库之中。综合来看,利用好古建筑,不但需要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还要合理凸显出其在物质功能上作用,进而促使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顺利展开。笔者以仓山帝主庙为例(图1),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仓山帝主庙建成于清代雍正年间,坐北向南,复合四合院布局结构,其中中轴线上按照顺序分别是牌坊式山门、戏楼、正殿等,而中轴线两侧则是左右迥楼,呈现出八字形,总占地面积约为1947 平方米,山门主要为砖石结构,除去围墙剩余均为木材结构,梁枋上雕有戏剧人物,庙内刻有“麻城县帝主会”牌碑,其古建筑群基本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仓山古镇利用帝主庙的历史文化影响,结合当地民风民俗,每年定期举行帝主庙会,结合县域旅游总体规划,在帝主庙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为创建千年仓山古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6 古建筑保护利用优化建议

6.1 提高文化品位,打造文化精品

古建筑属于我国重要文化遗产,因此要充分发挥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就必须要增大景区利用与开发。在我国的《文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规划内开展建设工程,严禁对古建筑的历史风貌进行破坏,工程方案应该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级别,上报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还要报城乡建设部门审批。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合理规划古建筑周边环境的开发,科学规划配套设施,从文化角度打造品味景区。古建筑周边也应该科学规划,不能够随意建立商业区域,造成古建筑周边一片混乱。要彻底清理与整顿,合理进行规划,使古建筑在留存原有形状的基础上,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6.2 做好木质古建筑的防蛀、防腐处理

所用木材必须要采用化学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时不能够只局限在杀死各种生物害虫,而且还应该将有机药剂与无机药剂相结合。购买防腐木材,使用不锈钢钉,并且将腻子填入到钉眼处,补刷桐油。在设计木柱时,要把木柱底部设计成十字槽,这样能够让多余水分渗透出去,增强通风效果。木材防蛀时,采用熏蒸方法把毒剂挥发出来,将杀毒剂渗透到害虫的呼吸系统,让害虫中毒死亡。熏蒸杀虫要将木材放置密闭空间,提升杀灭害虫的效果,还不会将残留物停留在材料中,获得较好的保护效果。

6.3 古建筑遗址和馆藏文物的数字化技术

古建筑遗址和馆藏文物的数字化技术主要是针对古建筑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全方位的管理古建筑的具体情况,保障建筑保护工作能够全面展开。这类技术主要用于古建筑保护的信息管理,同时也可以使用到区域古建筑保护中去,具有比较丰富的应用前景。不仅如此,这些技术还可以针对古建筑、馆藏文物提供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保护的相关职能。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古建筑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信息,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是人们了解中国历史的关键物证,它们对于历史建筑的研究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要将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工作做好,政府要提升自身的保护意识,向广大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让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有着充分的认识,同时建立起责任制度、完善法律法规,让古建筑遭到破坏的可能降

到最低。

猜你喜欢
古建筑历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