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负压吸刮术治疗腋臭中的体会

2019-07-23 07:41曾诏群梁晓媚聂淑珍李珺琪阮贵任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6期
关键词:腋臭皮下脂肪汗腺

曾诏群,梁晓媚,聂淑珍,李珺琪,阮贵任

(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整形激光美容科,广东 肇庆,526040)

腋臭又叫“狐臭”,是大汗腺分泌异常、排出较多汗液,经过细菌分解产生有特殊气味的丁基异戊酸引起的,在剧烈活动或者夏季多汗时最明显[1]。多在青春期时发生,到老年可减退或消失。此类患者排泄汗液内的脂肪酸比普通人高,呈现淡黄色,较浓稠。经过细菌分解后产生特殊气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交际[2]。传统手术方式在腋毛区域内,将大汗腺和腋下皮肤一并切除,术后遗留较大的疤痕,影响美观。2011年1月至今,我们采用微创负压吸刮的手术方式,按照腋窝顶泌汗腺的分布范围及层次,将腋窝内的大汗腺利用微创切口负压搔刮的方式全部刮除破坏干净,手术简单,损伤小。我们对该术式从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到术后包扎都进行不断改善,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9年4月,我科共收治腋臭手术患者177例,男性43例,女性134例,年龄12~54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0.5~15年;125例有家族遗传病史;均为双侧腋臭患者。临床分级为:轻、中、重度,未经手术治疗。

1.2 方 法

1.2.1 术前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均可,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凝血机制、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前未使用抗凝及活血化瘀药物,无手术禁忌症,女性避开月经期。

1.2.2 腋臭分级 轻度:腋下用纸擦拭可以闻及有异味;中度:近距离接触,在一米内可闻及异味;重度:生活中很容易闻到,距离3米以外闻及较重的异味[3]。

1.2.2 术前准备 双侧腋毛区域备皮,沿着腋毛范围一圈扩大1cm左右画线。仰卧位,双上肢外展,充分暴露术区。消毒范围:上至颈部,下至剑突及腕关节,外到腋后线,双侧消毒区域相连。铺巾。

1.2.3 手术方法 ①麻醉:腋窝中央一侧(通常是上侧),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切口位置。切口约0.3-0.5cm,沿着切口向腋毛画线区域内呈放射状注入肿胀麻醉,肿胀麻醉液采用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2%利多卡因0.15g肾上腺素0.25mg。采用长针头将肿胀液沿着切口,均匀放射状的注入皮下及皮下脂肪层,不超过皮下脂肪深层,周围不超过画线的区域。肿胀液使腋下皮肤发硬、变白,皮下组织水肿变后,组织腔隙肿胀增大后易于钝性分离。肾上腺素可以收缩微细血管,减少出血。②分离:利用吸脂针(钝头)分离肿胀液麻醉区域,分离层次在皮下浅脂肪层,防止损伤深部的神经血管。尽量将剥离腔隙分离在同一个层次内,以免形成分隔,导致大汗腺难以清除干净。③负压搔刮:在剥离的腔隙间,利用腋臭刮匙连接吸引管,接入负压吸引器,形成密闭负压后,将腋臭刮匙伸入剥离腔隙内,以负压搔刮的形式将脂肪浅层内及皮下的大汗腺搔刮、清除、破坏。真皮下血管周围大汗腺最多,皮下血管网周围和真皮深层、皮下脂肪浅层都有大汗腺。刮至皮下有沙粒感,皮肤呈现灰红色即可。挤压伤口内的残余积血,用生理盐水冲洗腔隙,再利用负压将游离的大汗腺、生理盐水、渗血、肿胀液等吸刮出来,以免游离大汗腺再次种植。④缝合切口:对皮后,可吸收6-0美容蛋白线一针缝合切口,可免于术后拆线。⑤术后:采用红霉素软膏外涂于腋毛术区范围。外用酒精湿敷手术范围,用3M胶布固定,加压包扎,可以不需要打包缝合及八字绷带。术后嘱患者腋下夹紧敷料,防止出血及促进皮瓣的成活。上臂活动范围不能超过45°。如患者术后有麻痹感,可轻抬上臂,症状缓解后继续夹紧纱布,防止出血。

2 结 果

2.1 愈合情况及并发症

术后第二天予以换药,观察皮瓣的血供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1例出现皮瓣坏死,面积不超过1cm×1cm。予以隔日换药,消毒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红霉素软膏抗感染,酒精纱块湿敷,加压包扎处理,一周后干痂均逐渐恢复脱落,半年后出现小面积白色平坦疤痕。2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血肿液化后予以多次换药时抽吸,部分小血肿机化后可自行吸收。175例切口一周拆线,均一期愈合;5例患者拆线时腋毛周围区域出现瘀斑,直径不超过1cm,嘱术后多热敷,促进淤斑的吸收;145例患者胶布黏贴出出现红斑、水疱等过敏现象,予以去除后保持干燥可自行恢复。术后一月,腋下术区可出现硬块,3月至半年可逐渐软化。术后半年切口呈细线状的白色疤痕。

2.2 疗效观察

本组177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治愈率98%以上,复发2例,2例发生一侧血肿,5例患者拆线时腋毛周围区域出现瘀斑,2周后瘀斑消失。

2.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4岁。因双侧腋下异味10年余来我院就诊。专科查体:双侧腋下腋毛分布均匀,无红肿硬结,腋下汗液较多,异味较重。术中根据病变位置、腋毛区域外1cm设计手术区域范围及切口位置,通过小切口,采用腋臭刮匙,利用负压搔刮的方式将大汗腺破坏及清除干净。手术创伤小,术后效果患者满意。见图1-5.

图1 术前

图2 术中负压吸刮

图3 术中抽出液体

图4 术后第二天

图5 术后一周

3 讨 论

3.1 发病机制

腋臭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常与遗传有关。因顶泌汗腺数量多、分泌旺盛有关[5]。顶泌汗腺主要位于腋毛区域范围,真皮网状层及皮下浅脂肪层。其除受胆碱能神经支配外,还受其它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主要分泌一些不饱和或羟基化的支链脂肪酸,分泌至皮肤表面被细菌分解后可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如其功能亢进,分泌过多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

3.2 目前治疗腋臭的方法

目前治疗腋臭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切口较大,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上肢上举功能受限明显,术后常常需要加压打包缝合等手术方式,此类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皮瓣容易坏死,出血皮下血肿概率较高。非手术方式包括:外涂药法,肉毒素注射治疗,激光疗法,超声治疗等,此类方法不能彻底根治,复发率高[6]。

3.3 手术机制

该术式通过肿胀麻醉的方式,使得皮肤与皮下脂肪层分离。因腋下浅脂肪层也含有部分大汗腺组织,将剥离器深入脂肪浅层进行分离[7]。连接负压,利用腋臭刮匙器,将腋毛区域的皮下脂肪浅层、真皮下血管网及真皮深层的大汗腺搔刮破坏、搔刮、清除,从而抑制汗液的分泌,减少细菌的生长繁殖。治疗腋臭的方法常规分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手术对腋臭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传统的手术方式,治疗彻底,治愈率高,且容易导致较多并发症的出现,比如术后伤口张力大,容易裂开,疤痕明显,上臂因疤痕牵拉上举受限,损伤大,恢复期长等[8]。本术式损伤小,操作简便,腋毛区域皮肤可以保留,疤痕不明显。对比激光、注射等非手术方式,本术式治愈率高,复发概率可明显减低。

3.4 本术式的手术操作要点

①本术画线区域需要在腋毛范围外扩大1cm,防止腋毛边缘区域的大汗腺被遗漏。②术中采用肿胀麻醉的方法,使得皮肤增厚、坚实,麻醉至皮肤轻微肿胀发白即可。对于消瘦的人群,可以使得凹陷的腋窝隆起,分离皮下脂肪层可以有效地保护深层组织不被损伤。同时肿胀麻醉,可以有利于皮下脂肪层的分离。一般注射在皮下不超过皮下脂肪深层内,具体因胖瘦体质而定[9]。③因皮下脂肪层浅层内也有少许大汗腺组织,负压搔刮皮肤真皮层及脂肪浅层,需要完整负压吸刮干净。④肿胀麻醉及皮下分离时,注意一定要分离在同一层次,不能形成分隔,若形成分隔易导致分隔部位皮下的大汗腺残留;如果形成分隔也应将隔打开,皮下分离尽量分离在同一腔隙内,形成一个完整皮瓣[10]。⑤采用负压吸刮时,要注意观察皮瓣的血供,不能在同一位置反复吸刮,吸刮时候要轻柔,顺应皮瓣的张力。吸刮以放射状的均匀吸刮为主,刮至皮下有粗糙的沙粒感,皮瓣表面呈现灰红色即可。⑥吸刮干净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腔隙内残余游离的大汗腺,用负压吸引干净,以免再次种植。腔隙内残留的液体及血液一并用负压吸引干净,以免术后形成淤血及血肿[11]。⑦术后外用红霉素软膏涂于腋毛区域,3-5层酒精纱块湿敷于腋下,外3M胶布加压、包扎、固定,包扎时促进皮瓣展平,不要形成皱褶,促进皮瓣的愈合,创面的完全止血完全依赖于加压包扎,术后患者需夹紧纱块,活动范围不能超过45°;稍有麻木感,可适当轻抬高上臂,缓解后继续加压。

3.5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嘱患者勿抬高上臂,活动范围小于45°,术后不能提取重物。术后第二天门诊复诊换药,若皮瓣血供良好可适当加压即可。因美容蛋白线缝合,术后一周不需要拆线。术后1到3月可适当按摩,促进皮下的瘢痕软化,防止形成牵拉。

综上所诉,微创负压吸刮术治疗腋臭,治愈率高,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半年瘢痕不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腋臭皮下脂肪汗腺
难闻的腋臭能祛除吗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汗藏哪儿了
高频超声在皮下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阳光帮你减减肥
注射胰岛素, 警惕脂肪增生
腋臭,少年不要做汗腺切除术
出汗这件事
肿胀麻醉小切口皮下剥离加搔刮法治疗腋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