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国际化建设实践研究
——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英语专业为例

2019-07-23 09:2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新建英语专业跨文化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对本科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深化国际合作育人”,“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本文以驻济南新建本科院校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英语专业国际化建设与改革实践为例,在对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规格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具体围绕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教材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四个方面,对英语专业国际化模式的构建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对同类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提供些许启示。

一、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规格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大多以“应用型”为办学类型定位。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国际化人才规格,是应用型人才与国际化人才的统一,具体表现在专业性、实践性、跨学科性、跨文化性四个方面。

(一)专业性

英语专业人才的“专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知识(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等);二是具有较强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听、说、读、写、译等)。知识和能力的总体效果构成了英语专业人才的素质。英语专业人才的“专业性”体现了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实践性

英语专业人才的“实践性”表现在: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能够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利用英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英语专业人才的“实践性”体现了英语的应用性特点。

(三)跨学科性

英语专业人才的“跨学科性”表现在:一是具备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二是能够以英语为工具,在专业领域从事职业、学术交流等活动(英语+专业)。英语专业人才的“跨学科性”体现了英语的工具性特点。

(四)跨文化性

英语专业人才的“跨文化性”表现在:一是兼具中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知识;二是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英语专业人才的“跨文化性”,体现了英语人文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据此,我们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规格模型(见图1)。

该模型的内部逻辑关系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战略转型的大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明确“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是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而“国际化”是外语类专业的内在属性;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交叉融合,推导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规格(专业性、实践性、跨学科性、跨文化性),从而产生了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三大类知识体系和技能”(英语学科知识、英语基本技能;英语+专业;中外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技能)以及“一个根本目的”(解决实际问题)。

在该模型的指导下,我们对该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国际化建设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其国际化建设路径进行总结。

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基础条件。多年来,为适应英语专业国际化建设需要,依托签订的国外高校交流合作项目,学校定期派出专业教师进行国际访问学者研修,引进、培养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具有国际访学经历或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9%,有效地提高了英语专业专任教师的国际化程度。该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路径是,坚持“内培”和“外引”并举的原则,双管齐下,讲求实效;通过“内部培养”,鼓励教师攻读海外博士学位,有计划地派出专业教师赴国外合作高校进行国际访问学者研修;通过“外部引进”,聘任优秀外籍教师,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教师取得海外博士学位后,迅速成长为本专业的学术骨干;国外访学归来后,定期举办“国际访问学者语言文化系列讲座”,分享访学成果,达到示范作用。外籍教师,不仅承担专业课程讲授工作,而且承担文化交流的职能,以强化英语专业对校内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性作用。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专业或学术带头人,以提升专业建设总体水平。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广阔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国际化业务能力强、国际化学术水平高的英语专业教学、研究一体化师资团队。

三、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要素。在充分进行高校调研、行业调研、专业调研的基础上,该校英语专业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国际化”定位,明确了“英语+”(翻译、商务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16年完成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英语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是,根据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规格的专业性、实践性、跨学科性、跨文化性特点,确定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从而推导出英语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的知识体系包括,英语学科知识、英语+第二外语知识、英语+翻译知识、英语+商务知识、中文文化知识。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外语能力、翻译能力、国际商务实操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国际化的教材建设路径

在诸多要素中,教材集中体现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该校英语专业直接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多部,选用中外专家联合编写的精品教材10余部,选用依据国外素材编写的精品教材40余部,选用纸质教材+网络资源一体化教材20余部。这些教材涉及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专业知识提升以及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为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载体,也为“沉浸式”全英文课堂授课奠定了基础。该校英语专业国际化教材建设的路径是,聚焦教材体系建设和教材选用原则两个内容;教材体系建设,围绕“三个学习、三个提升”开展;教材选用原则,突出“两个优先、两个重点”。“三个学习、三个提升”,即“语言中心”学习、提升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专业能力,“通识知识”学习、提升人文素养。“两个优先、两个重点”,即,优先选用依据国外素材编写的精品教材,优先选用中外专家联合编写的精品教材;重点选用纸质教材与开放性网络资源相结合的教材,重点引进国外优秀教材。

五、国际交流合作建设路径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衡量学校国际化程度或开放性办学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该校与多个国际知名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有力地支撑了英语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所有签约高校都可以在校际互访、师生交流、学术交流等方面为英语专业国际化建设提供支撑;有4所高校(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美国诺维奇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在国际访问学者研修方面提供支撑;有1所学校(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在联合培养、互派留学生方面提供支撑。随着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不断提升,部分毕业生积极申请攻读国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该校英语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的路径是:依托学校与英语国家合作院校签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在校际常规互访、教师国际访学、学生交流学习、校际联合培养以及互派留学生等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力求全面提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申请攻读英语国家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外语人才创造条件。

六、结语

与老牌大学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不深,其国际化建设过程势必面临更多的挑战。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国际化建设与改革,应聚焦“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跨学科性以及跨文化性,构建以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教材体系以及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英语专业国际化建设模式,从而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崭新的国际化建设与改革道路,并取得丰硕成果。

猜你喜欢
新建英语专业跨文化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