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9-07-23 02:11郭凯锋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角速度肌力上肢

郭凯锋 黄 臻 杨 文 李 豪

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上肢的损害重于下肢,恢复也较下肢困难。短期等速肌力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肌肉功能及活动能力,但主要应用于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提高[1~2]。此文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上肢等速肌力训练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在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3月进行治疗,采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增加上肢等速肌力训练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Fugl-Myer运动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①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合并有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等,严重的认知、智力及言语障碍不能配合完成康复训练的患者。②纳入标准:所选对象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年龄50~70岁,病程小于12个月,Brunnstrom 分级在4级或以上,一侧肢体发生偏瘫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2.2±11.1)岁,男20例,女10例,病程20~48 d,平均(32.1±13.1)d;对照组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3.3±10.8)岁,男21例,女9例,病程22~50 d,平均(33.1±14.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通过各种神经发育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技术综合应用为主的运动疗法,以及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等[3]。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患侧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训练。采用等速仪器(德国 D&R 的 Isomed 2000)进行肘关节屈伸等速肌力训练,选择60°/s、90°/s、120°/s 的角速度,每个角速度训练2~3组,每组10~15次,组间休息2 min;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一共治疗 8 周[4~5]。

1.3 观察指标 Fugl-Myer运动功能。肘关节屈伸的峰力矩(PT)和峰力矩体质量比(PT/BW)[6]:PT指肌肉在一次收缩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力矩输出, 反映测试者的肌力情况,是等速技术中的黄金指标;利用等速仪器测量患者肘关节PT和PT/BW等指标;改良Barthel指数(MBI);改良AshwonIl评分(MAS)。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3.0 统计学软件,经Epidata 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MBI、FMA、M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MAS评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BI、FMA评分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BI、FMA、MAS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力学指标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60°/s、120°/s 角速度时及总功、肘屈肌、功率均提升(P<0.05)。观察组患者的60°/s、120°/s 角速度平均功率、肘伸肌总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120°/s 角速度时力学指标情况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60°/s 角速度时力学指标情况比较(x±s)

3 讨 论

上肢运动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常规康复训练发现,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往往比下肢缓慢,效果也不明显,许多患者因此丧失继续康复治疗的信心,导致康复工作难以持续。同时在上肢运动训练中,建议把抗阻训练作为辅助训练[7]。另外在运动过程中,等速肌力训练可保证肌肉均承受最大阻力的。

大脑的可塑性是卒中后功能恢复的神经病理基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会引发功能重组。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可激发一些脑激活模式,而这些早期脑激活的改变可能是重建自主运动控制的关键。肢体运动可激活脑卒中患者运动相关脑区,促进大脑功能重组。经近些年研究发现,主要因神经因素等,造成脑卒中后肌力下降,肌肉适应性改变,肌力训练成为功能改善的关键基础,增加肌肉力量[8]。同时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等速运动训练技术存在一些优势,可准确评价训练后的效果,客观全面评定肌肉肌力情况,在脑卒中康复中获得极大重视度。同时,等速肌力训练对患者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显著疗效,提升患者活动能力,纠正异常模式,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MA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MBI、FMA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60°/s、120°/s角速度时及总功、肘屈肌、功率均得到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60°/s、120°/s角速度平均功率、肘伸肌总功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此次研究结果证实,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上肢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偏瘫上肢整体功能,不会显著引起肌肉痉挛,可能和训练中选择肌肉疲劳重复、速度恒定、顺应性阻力、中低速等训练有关。另外,脑卒中患者通过肘关节等速屈伸运动,不断将大脑水平反馈的动作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能够增强运动技能控制,进而提高运动功能。患者在进行等速肌力训练时,在视觉(等速仪器的显示屏)、听觉(治疗师的鼓励)多种信号刺激下,通过关节、肌肉运动源源不断地向大脑中枢灌输大量本体感觉冲动信息,加强大脑学习功能并激活潜在神经通路,替换或修复已受损神经组织,有助于脑功能重组及中枢神经功能再塑,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上肢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可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角速度肌力上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圆周运动角速度测量方法赏析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半捷联雷达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
基于构架点头角速度的轨道垂向长波不平顺在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