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手术和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

2019-07-23 02:11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王 颋

慢性鼻窦炎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常伴有鼻息肉,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同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还有可能引起闭塞性鼻音、持续性鼻塞、嗅觉丧失等情况,甚至还会引起视力改变、中耳炎等[1]。在治疗该疾病时,不管是传统手术治疗,还是药物保守治疗,都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患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2]。鼻内镜手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其可以做到清除病变,促进患者鼻窦、鼻腔通气引流,有利于患者鼻腔鼻窦功能恢复[3]。本次研究中,采用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医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选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措施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0.6±3.5)岁,窦筛骨质病理Ⅰ级12例,Ⅱ级15例,Ⅲ级5例,Ⅳ级4例。对照组36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1.1±3.6)岁,窦筛骨质病理Ⅰ级11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流鼻涕、鼻塞等症状,鼻涕性质为流黏脓性,其次患者合并出现头面部闷账、嗅觉减退等;上述相关症状至少存在两种,且症状维持时间大于12天;符合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诊断标准;此次研究试验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所有患者针对此次研究对象签订了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保留不完全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度、依从性比较低的患者;存在精神、认知障碍的患者;合并存在鼻咽喉等恶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开放患者筛窦,摘除鼻息肉,联合上颌窦根治。在患者围手术期间给予患者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1.3.2 观察组 患者采用经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患者术前1周喷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国药准字H20140100,规格50 μg×60揿)治疗,1~2次/d。术前1周患者每日口服0.25 g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20065652,规格:0.25 g×6 s),1次/日,同时术前0.5~2 h给予抗菌药物静滴治疗,避免感染。手术操作为:对患者实施全麻,按Messerlinger术式,用息肉钳,去除鼻息肉。结合病情,将筛泡、钩突组织切除,开放上颌窦,并适当开放额窦、碟窦、筛窦。尽可能保留正常、可逆性黏膜,切除不可逆黏膜。术后2 d给予患者鼻腔盥洗,促进患者黏膜纤毛系统功能恢复。随后在术后14 d,清理术腔,并给予常规药物、激素治疗。术后用糠酸莫米松持续治疗3~6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中(术中出血量)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状况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上颌窦开口狭窄、鼻中隔与鼻甲粘连、眶周淤血)状况、复发率[4]。

1.5 判定标准 ①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通过鼻内镜检查显示患者鼻窦中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且具有较多的囊泡或是肉芽,依旧有鼻息肉。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通过鼻内镜检查显示患者鼻窦中有少量脓性分泌物,但手术部位多数已经上皮化,在鼻窦中依旧存在肉芽组织。③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通过鼻内镜检查显示患者鼻窦中无脓性分泌物,且患者窦口开放良好。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无效率[5]。

1.6 统计学方法 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比较(x±s)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 论

鼻窦炎可以分成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两种情况,对于急性鼻窦炎其临床表现与感冒比较相似,如咳嗽、恶心、咽肿、呼吸急促等;对于慢性鼻窦炎,其临床表现为鼻塞、头晕、流脓涕、乏力等,随着病程的增加,还会出现鼻息肉,如果患者没有经过及时治疗,患者黏膜上皮、T淋巴细胞介导会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激活促炎细胞,从而造成腺体增生、炎性浸润,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6]。

鼻息肉主要是鼻内赘生物,会对鼻腔通气带来影响,造成换气功能障碍,其进一步发展还会引起中耳炎。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时,需通过手术清除黏膜病变,恢复患者鼻腔通气,而传统的手术方式很难完全清除病灶,同时由于传统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不易恢复,还容易感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微创手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经鼻内镜手术可以通过鼻内镜对病变组织进行准确切除,手术属于微创,患者术后容易恢复。同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患者黏膜恢复、上皮化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患者容易出现炎症,影响恢复效果,所以需要采用合理的药物进行控制。糖酸莫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在术前使用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能缓解黏膜炎症的发生,并且在术后具有一定的防范鼻息肉复发作用,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时,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加上糖酸莫米松不会对患者机体带来大的干扰,可长期用药。克拉霉素具有良好的破坏、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作用,患者术后长期服用克拉霉素治疗,能有效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时,采用经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都较低,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