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9-07-23 02:11张晓春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胆红素白蛋白血症

张晓春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临床常见的疾病[1],发病机制是因为大量胆红素聚集于体内,胆红素排泄减少,致使患儿皮肤黏膜黄染,同时,又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极易发生胆红素脑病,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过去,临床多采用化学药物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进行治疗,但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较多[2]。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其中,研究组50例采用蓝光照射+微生态制剂辅助+白蛋白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观察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3]。按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收治的10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中男患儿29例,女患儿21例,平均年龄(11±9)天,孕周(38.2±2.3)周,体质量(3.1±0.72)kg,血清总胆红素TBiL(321.01±51.21)μmol/L。对照组50例,男患儿27例,女患儿23例,平均年龄(11±9)天,孕周(38.2±2.1)周,体质量(3.2±0.70)kg,血清总胆红素TBiL(319.03±52.19)μmol/L。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孕周、血清总胆红素等一般资料予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使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参照说明书,12~24 h/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微生态制剂辅助(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国药准字S20020015),白蛋白(人血白蛋白,国药准字S19994004国家食药总局查询)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5 d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显效: 皮肤、巩膜黄染消退,体温正常,吮奶、反应良好,大小便正常,血清TBiL<205 μmol/L;有效:皮肤、巩膜黄染基本消退,体温正常,吮奶及精神较好,血清TBiL<222 μmol/L且>205 μmol/L;无效:皮肤、巩膜黄染未消退,血清TBiL无降低,甚至反而升高。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方法:入院时两组查血清 TBiL,后每24 h检测1次,连续5 d,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情况。③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含轻微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儿血清TBiL变化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48 h、72 h以及5 d之后,两组患儿血清TbiL指标水平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2 h、5 d后,研究组患儿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TBiL变化情况比较(x±s,μmol/L)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研究组患儿出现轻微腹泻的有4例,发热的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7/50);对照组患儿发生轻微腹泻5例、发热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8.0%(9/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7,P>0.05)。两组患儿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被称作为新生儿黄疸,其属于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入院者不断增多[4]。该疾病一旦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将导致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情况[5],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及生存质量。对于该病的治疗,蓝光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作用,同时采用光疗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效果显著的优点,但是长时间照射易导致不良反应[6]。基于此,在蓝光照射的同时,采取其他措施减少高水平胆红素对新生儿的影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是临床常用的药物,里面含有多种人体肠道内正常微生物群,经口服后还将产生多种维生素,有利于改善新生儿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定植,且对其他有害菌类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提升新生儿肠道摄取、结合以及排泌胆红素的能力[7]。临床在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还常需配合使用白蛋白注射液。白蛋白属于一类胆红素载体,能有效结合E型胆红素,发挥稳定作用,可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8]。有研究表明,白蛋白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过程中,有助于胆红素排出及预防胆红素脑病,已成为目前光疗中比较有效的一种配合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采用蓝光照射+微生态制剂辅助+白蛋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并且,治疗48 h、72 h、5 d后,两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治疗72 h、5 d后,研究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微生态制剂辅助+白蛋白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临床效果确切,可使患儿血清 TBiL 水平显著下降,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胆红素白蛋白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