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格列汀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19-07-23 02:11倪艳红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利格列汀甘精低血糖

吴 阳 倪艳红

严格控制血糖使HBA1c<7%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甚至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风险[1~2]。随着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基于肠促胰效应的药物二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的问世,给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手段。本研究观察PDD-4抑制剂利格列汀对二甲双胍+长效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的患者加用利格列汀,观察其降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6年5月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均符合199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小于5年,年龄25~55岁,使用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9%,无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疾患。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使用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B组患者使用赖脯胰岛素+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A组30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7.5±7.5)岁,FBG(11.4±3.2)mmol/L,2 h PBG(14.5±6.3)mmol/L,HBA1c(9.7±0.6)%,BMI(25.5±2.1)kg/m2。B组30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8.5±6.5)岁,FBG(11.6±3.5) mmol/L,2 h PBG(14.3±6.7) mmol/L,HBA1c(9.6±0.7)%,BMI(25.9±2.0) kg/m2。两组之间在治疗前年龄、HBA1c、FBG、2 h PBG、BM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BMI>30 kg/m2。②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及应急状态。③观察时间<16周。④观察期间出现一次心脑血管事件。

1.3 观察方法 将入组患者在运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16周的治疗,每周随访一次,根据血糖值调整甘精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用量。16周结束评价: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A1c、FBG、PBG的变化及差异有无显著性。②比较两组之间HBA1c、FBG、PBG、BMI、低血糖发生次数、每日每人胰岛素用量有无差异显著性。

1.4 血糖控制目标 ①FBG 4.4~6.1 mmol/L,PBG 6~8 mmol/L。②低血糖<3.9 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A1c、FBG、2 h PBG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A1c、FBG、2 h PBG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治疗16周后对比HBA1c、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2 h PBG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A1c、FBG、2 h PBG的比较

2.2 两组组患者治疗前后BMI、低血糖风险、胰岛素用量的比较 ①体质量变化:A组患者BMI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低血糖风险: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组每人每日胰岛素使用总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低血糖、胰岛素用量的比较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是以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3~4]。长期高血糖无法得到良好控制,可以导致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冠心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卒中)的病变。血糖达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体质量控制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理想目标,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单用或联合使用,可以部分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但低血糖风险和体质量增加仍然是困扰我们的治疗难题。

近年来上市的二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是基于肠促胰效应研发的新型降糖药,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分解酶二基肽酶的活性,减少GLP-1的降解达到降低血浆葡萄糖水平[5]。GLP-1是肠道中下段L细胞产生的一种肽类激素,进食后高血糖刺激GLP-1分泌,从而刺激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呈双向调节[6]。GLP-1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呈现明显的葡萄糖依赖性,当血糖降至4 mmol/L时,外源性GLP-1已无明显的促胰岛素分泌效应,从而避免了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GLP-1还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而起调控血糖作用。但GLP-1半衰期很短,在体内迅速被DDP-4降解,利格列汀等通过抑制DDP-4对GLP-1的降解而提高了GLP-1的浓度,从而达到降糖的效果[7]。本研究通过对比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格列汀与胰岛素强化治疗体质量无增加,HBA1c、FBG降幅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相似,但低血糖风险低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少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用利格列汀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低血糖风险小,安全性良好,体质量无增加,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减轻患者医疗支出,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这是一种2型糖尿病联合治疗的新尝试。

猜你喜欢
利格列汀甘精低血糖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利格列汀对经二甲双胍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作用的临床观察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对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格列汀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利格列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