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2019-07-23 02:11张如国孙智力薛明林王旭东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置换术下肢血栓

张如国 严 鹏 孙智力 薛明林 王旭东

深静脉血栓属于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根据资料显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普遍较高,约占42%[1]。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会有肢体肿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基本肢体活动,严重者还会引起肺栓塞、截肢残疾等症状。为了有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应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此项研究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手段的探讨,采用对比论证法,分析物理模式防治策略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4.35±3.19)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13±4.26)kg/m2;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5.24±2.87)岁,平均体重指数(23.83±5.93)kg/m2。以上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同意书,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初次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年龄大于52岁的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晰,能够配合护理患者。②排除标准:无法配合锻炼、精神障碍患者;患有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肢皮肤疾病患者;不签署同意书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基于止血带条件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切开患者膝关节正中位置,使用骨水泥型假体,再用绷带予以包扎,解开止血带。①对照组实施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术后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H20052319),治疗14 d。②研究组采取脉冲电磁场联合中药烫熨物理模式防治治疗。中药烫熨药方:丹参、生川乌、生薏仁、忍冬藤、没药、乳香等。将药材打碎经过米酒浸泡,装入布袋进行烘热,在患者患膝进行外熏烫,2次/d,早晚熏烫,30 min/次。利用电脑骨伤治疗仪,30 Hz,固定于患者右膝关节内外侧,2次/d。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②对比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动度(PTA)、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情况。无肿胀;Ⅰ级:患者没有明显肿胀,下肢有皮纹;Ⅱ级:患者皮纹消失,有明显下肢肿胀,并没有张力性水泡;Ⅲ级:患者有明显张力水泡以及肢体肿胀。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2]。

1.5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 两组患者组内对比,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术后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x±s)

2.2 两组患者PT、PTA、APTT比较 两组患者的PT、PTA、APT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T、PTA、APTT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14 d下肢肿胀情况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15.0%),研究组患者并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5)。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时代,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也呈上升趋势。根据资料表明,行人工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每年就有11万人左右[3]。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壁会存在一定伤害,并且还会有血液高凝等情况,手术中麻醉方法、手术状况等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会危及生命[4]。因深静脉血栓症状具有隐蔽性,并不明显,临床医学在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都会实施预防治疗。资料显示: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给予患者抗凝、物理治疗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利伐沙班片具有高选择性,能够阻止内外源性凝血的相关活动,进而使血栓、凝血酶的合成受到阻碍,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因药物属于抗凝药物,患者会有出血症状出现,因药物价格高昂,使用较少。深静脉血栓属于中医脉痹领域。因手术创伤出现气血亏虚、气虚无力等现象会有血瘀,不通则痛,治疗时以活血行气、化瘀为主要目的。烫熨治疗能够有效地活血化瘀,普遍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以药理以及热力为基础,以此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中药成分的三七药材,从现代药理进行分析具有较好的止血功效,红花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抗凝抗血栓。根据研究指出,脉冲电磁场能够加快患者血液流速,缓解机体营养状况,助于吸收,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物理模式防治策略,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减少下肢肿胀,效果显著,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置换术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