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2例体检者及14C-呼气试验阳性者胃蛋白酶原的分析

2019-07-23 02:11郭玉娟赵文祥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分组胃癌年龄

郭玉娟 赵文祥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974年-1976年全国恶性肿瘤普查显示安徽省庐江县胃癌死亡率为52.5/10万,而1990年-1992年全国10%人口恶性肿瘤普查表明,其死亡率已上升为86.82/10万,居全省第一位,是胃癌高发地区之一,2010年-2012年庐江县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9064例,其中胃癌病例数居首位[1]。胃癌的预后和临床进展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进展期胃癌则低于20%[2],早诊断、早治疗是根治胃癌的前提。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由胃黏膜分泌,可分为PGⅠ和PGⅡ两个亚群,可反映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血清PG检测可判断胃黏膜是否受损,且可根据其浓度变化确定萎缩累及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幽门螺旋杆菌(Hp)为人类胃部疾病的重要致病菌,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Ⅰ类致癌原[3]。分析庐江县972例PG检测结果,了解其人群胃癌早期胃黏膜功能萎缩阳性患者的分布,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于2017年8月-2018年4月接收的972例本地体检者的PG检测结果,年龄21~88岁,其中男性855例,平均年龄(53.85±34.15)岁;女性117例,平均年龄(48.53±30.47)岁。

1.2 方法 体检者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后待测。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验法(CMIA)定量测定血清PGⅠ和PGⅡ并计算比值。仪器为雅培Ci1600全自动生化发光分析仪,检测试剂盒为雅培配套PGⅠ、Ⅱ测定试剂盒。体检科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呼气卡法进行14C-UBT,试验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3 分组 972例体检者按性别分组,再以年龄各分三组,分别为:青年组(35岁以下),中年组(36~54岁),老年组(55岁以上)。在972例中既进行血清PG又进行了14C-UBT检测的中年组体检者中,随机抽取25例14C-UBT阳性者组成Hp感染组,14C-UBT阴性者25例组成对照组。

1.4 诊断标准 血清PGⅠ正常值为70~240 ng/mL;血清PGⅡ正常值为0~20 ng/mL;PGⅠ/Ⅱ比值正常值为3~30。14C-UBT结果大于基准值时,判断为阳性,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按胃蛋白酶原测定试剂盒说明书(CMIA)胃黏膜萎缩进展判断见表1。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Statistic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性检验采用单样本 Kolmogorov-Smirnov 检验,以±s表示;不同性别之间、14C-UBT阳性组与对照组之间PG水平的比较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同性别不同年龄之间的PG水平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胃黏膜萎缩阳性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Kolmogorov-Smirnov 检验,男性女性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水平分布均为正态分布。其中男性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分别为(75.95±33.35)ng/mL、(13.62±8.13)ng/mL、(6.23±2.26)ng/mL;女性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分别为(73.87±26.89)ng/mL、(13.70±7.91)ng/mL、(6.17±2.27)ng/mL。14C-UBT阳性组的PGⅠ、PGⅡ和PGⅠ/PGⅡ分别为(64.86±10.35)ng/mL、(20.65±11.34)ng/mL、(5.61±2.79)ng/mL;对照组(69.94±27.98)ng/mL、(13.27±7.6)ng/mL、(6.02±2.18)ng/mL。

2.1 不同性别血清PG含量比较 经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血清PG水平比较(x± s,ng/mL)

2.2 不同性别年龄组血清PG水平情况 PGⅠ水平中年组和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PGⅠ/Ⅱ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年龄组血清PG水平情况(x± s,ng/mL)

表4 胃黏膜萎缩阳性按不同性别年龄分组情况 例(%)

2.3 分组比较PG检测胃黏膜萎缩阳性率 体检人群中总体强阳性:1.54%,阳性:5.76%,疑似阳性:6.89%,阴性:87.35%。其中男性不同年龄分组的胃黏膜萎缩阳性、疑似阳性、阴性的检出率总体构成比有差别(男性χ2=26.10,P<0.05)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逐步增加;女性不同年龄分组的胃黏膜萎缩:阳性、疑似阳性、阴性的检出率总体构成比无显著差别(女性χ2=6.11,P>0.05)。见表4。

2.414C-呼气试验阳性组与对照组之间PG水平的比较 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14C-UBT阳性组PGⅠ、PGⅠ/Ⅱ值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0.05),PGⅡ水平升高(P<0.05)。见表5。

表5 14C-呼气试验阳性组与对照组PG水平比较(x± s,ng/mL)

3 讨 论

此次分析972例庐江县体检人群PG水平分布,了解到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PGⅠ、PGⅡ和PGⅠ/PGⅡ)与性别无显著差别(P>0.05),这与部分报道不一致,有学者指出男女性血清PGⅠ水平存在显著差异[4],男性具有较高的胃部疾病及并发症风险,应做好干预措施[5],而与稍早的研究相一致,正常人群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分布未见明显性别差异(P>0.05)[6],提示PG水平分布可能因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的饮食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通过年龄分组后得出,男性和女性中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PG1和PGⅠ/PGⅡ均明显偏低,与有关报道一致[7],提示胃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下降。体检人群中胃黏膜萎缩:疑似阳性6.89%、阳性5.76%、强阳性1.54%,男性胃黏膜萎缩:疑似阳性6.55%、阳性5.73%、强阳性1.64%,且分组比较后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疑似阳性、阳性、强阳性不断增加(χ2=26.10,P<0.05),女性胃黏膜萎缩:疑似阳性9.40%、阳性5.98%、强阳性0.85%,分组后未见明显差别(χ2=6.11,P>0.05)。

14C-UBT,体检者口服14C标记的尿素胶囊,如胃有Hp存在,14C标记的尿素将被Hp产生的尿素酶分解,产生14CO2,经过血液循环从肺部呼出体外,可通过检测呼出的14CO2中的14C的比值,判断有无Hp。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根除Hp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8]。对本县中年组25例14C-UBT阳性者血清PG水平分析发现PGⅠ、PGⅠ/Ⅱ值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GⅡ水平升高。Hp感染降低了黏膜的屏障功能,影响了胃黏膜细胞的分泌PG,改变了血清PG正常水平。如Hp长期持续感染,发展至胃癌前病变,则发生胃蛋白酶基因突变,分泌PG的能力失去,导致PGⅠ、PGⅠ/Ⅱ值下降[9]。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开始上升,确定胃癌筛查年龄为40岁[10]。目前胃癌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是胃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但早期胃癌在胃镜下缺乏特征性,病灶小,易被忽略,而血清学结果客观反映全胃黏膜功能状态。

综上所述,胃癌高风险人群血清PG检测联合14C-UBT,可以提高筛查胃癌的准确性,再结合胃镜黏膜活检,可提高早期胃癌发现率。

猜你喜欢
分组胃癌年龄
变小的年龄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年龄歧视
算年龄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