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毯机处理对开胸术后低体温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2019-07-23 02:11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寒颤躁动苏醒

常 玲

开胸手术时间长,暴露范围大,体热散失多,可造成术后低体温[1],后者可致内环境紊乱、感染、术后寒战、术后烦躁及苏醒延迟等[2],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纠正低体温对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温毯机处理是常用的体温保护措施之一,其通过物理加温的方法达到保温及纠正低体温的目的。研究表明,温毯机处理可改善胸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体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3],而其对于术后低体温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评价温毯机处理对术后低体温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开胸术术毕患者4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Ⅱ级或Ⅲ级,BMI 18~24 kg/m2,性别不限,术前体温正常,手术时间超过3 h,术毕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体温低于36 ℃。无神经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40):常规体温保护组(C组)和充气式温毯机处理组(W组)。

1.2 方法 患者入PACU后,监测肛温,C组采用常规棉被保温,W组采用充气式温毯机处理,温度调至37 ℃~41 ℃。两组患者均使用加温仪器进行静脉通道加温。设置室温24 ℃ ~25 ℃,相对湿度40%~50%。

1.3 贯彻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记录患者复温时间(从入PACU至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苏醒时间(从入PACU至神志清醒的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从入PACU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从入PACU至出PACU的时间);记录患者苏醒延迟(全身麻醉后入PACU大于1 h未意识未恢复[4])、术后躁动及术后寒颤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指标的比较(x± s)

2.2 两组患者各指标时间的比较 与C组比较,W组复温时间、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降低(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指标时间的比较(x±s,min)

表3 两组苏醒延迟、术后躁动及寒颤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苏醒延迟、术后躁动及术后寒颤发生率的比较 与C组比较,W组术后躁动及术后寒颤的发生情况降低(P<0.05),两组苏醒延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机体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正常,开胸手术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长,暴露面积大,另一方面环境温度低,低温液体输注,麻醉因素及常规体温保护措施不足等均会影响患者体温,导致患者低体温。

棉被保温是一种被动的保温过程,复温效果缓慢,温毯机加温毯与人体形成了热空气对流,减少了热量的流失,是一个主动加温的过程,可迅速提高人体温度。由于低体温是导致麻醉恢复期的各种并发症的因素[2],体温改善后,患者的麻醉恢复质量也随之提高,这是温毯机处理改善开胸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可能原因。本研究中温毯机设置于37 ℃ ~41 ℃,略高于人体温度,既能保证快速复温,又可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患者烫伤,也是常用温度设置范围。本研究结果表明,W组较C组复温时间、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降低,同时苏醒延迟、术后躁动及术后寒颤的发生率降低,提示温毯机处理可改善开胸术后低体温患者麻醉恢复质量。高龄患者体温调节能力降低,更易出现低体温,至于温毯处理是否可改善高龄患者麻醉恢复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温毯处理可改善开胸术后低体温患者麻醉恢复质量。

猜你喜欢
寒颤躁动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村庄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高热大鼠不同程度寒颤模型的构建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盛开在阳光下的寒颤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