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2019-07-23 02:11李佳佳陈艳艳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品管圈灌肠胰腺炎

李佳佳 陈艳艳 王 梅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急腹症[1]。早期患者即可出现不同程度胃肠道功能障碍。腑气不通是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病机,因此,采用中药复方制剂保留灌肠,通理攻下,积极恢复肠道功能是治疗的关键[2]。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应用传统的保留灌肠,中药在患者体内保留时间较短,且中药保留灌肠使用吸痰管代替肛管,管径太细,质地柔软,插管较困难,使护士操作不便,严重影响了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导致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率降低[3]。针对这一现象,我科于2017年9月份组建了“秒秒圈”小组。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合的人们自发组成的小团队,通过全体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4]。运用品管圈方法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率,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4例患者,男27例,女17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0.3±6.5)岁;对照组48例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0.8±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方案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患者具有听、说、读、写能力;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②排除标准:急性重症胰腺炎;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基础病;长期服药或未经正规治疗的精神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1.3.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

1.3.2.1 确定主题 成立了总共9人的品管圈活动小组,设立圈长一名,圈员集思广益,投票确定圈名“秒秒圈”,寓意“挽救生命,分秒必争”,并设有圈徽。对备选主题进行综合打分,确定了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率”。

1.3.2.2 现状把握及数据调查 调查分析我科现状,针对现状制定了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灌肠剂量,灌肠后中药保留时间,灌肠后腹胀、腹痛程度的改变、首次排便排气情况,复查血淀粉酶及腹部CT情况。对以上变量进行赋分,加重/上升计2分、无变化计1分、减轻/下降计0分,其中灌肠剂量<100 mL计2分,100~150 mL计1分,150~200 mL计0分,灌肠后中药保留时间<30 min或者灌肠后中药立即排出计2分,30 min~1 h计1分,>1 h计0分。所有变量满分14分,≤8分即为灌肠有效,有效率%=调查期间有效灌肠例数/调查期间查检灌肠例数×100%。根据调查表,绘制了改善前柏拉图。确定了改善重点分别是:灌肠剂量,灌肠后中药保留时间,灌肠后患者腹胀程度。计算出我科对照组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率是37.5%。

1.3.2.3 解析 全体圈员头脑风暴,针对改善重点,对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绘制了鱼骨图,见图1。对要因进行分析,明确真因。

1.3.2.4 对策拟定 根据5W1H分析法对真因进行对策拟定,确定了三个对策:对策一:改良保留灌肠装置;对策二:改良保留灌肠体位;对策三:丰富宣教手段。

图1 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原因分析鱼骨图

1.3.2.5 对策实施 根据PDCA进行对策实施。①改良保留灌肠装置,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代替肛管,具体操作流程:石蜡油润滑气囊导尿管前端,插入肛门25~30 cm[5],拔除导丝,气囊注水15~20 mL固定后,注射药物管末端连接接头,注入所需药物,夹管,无不适夹管1 h后拔除。②改良保留灌肠体位: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使臀部抬高10 cm,灌肠后保持这种体位20 min,然后依次每20 min更换到右侧卧位、平卧位,且这三种卧位时臀部仍保持抬高10 cm。这种体位转换使药物顺利进入结肠,避免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增加药物在结肠内保留时间。③丰富宣教手段:建立急诊外科“急外护理之家”公众号,向患者及其家属定期推送与该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急性胰腺炎及中药保留灌肠知识的知晓情况;利用医院的云随访,对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发放相关健康知识,并对患者掌握情况进行效果评价,以便能更好的配合保留灌肠治疗;充分利用移动护理车,将护士工作站前移至病房,给患者观看相关视频及宣传资料,进行讲解。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改善重点数据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药灌肠剂量及中药在体内保留的时间大于1 h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中药保留灌肠三项改善重点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率的比较 例(%)

3 讨 论

3.1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效果 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腑泻下,中药复方制剂保留灌肠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辅助治疗[6]。其主要成分生大黄,属于泻下类中药,同时具有抑制胰酶分泌,促进肠蠕动,改善肠麻痹和胰腺循环等作用[7]。对照组患者保留灌肠药物在体内保留时间短,部分患者出现灌肠液外溢现象,同时由于吸痰管管腔细、管身柔软,插管困难,患者暴露时间过长;管道易在肠腔内盘曲,注入药物不畅。改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灌肠,前端圆滑富有弹性,带孔硅胶管对肠黏膜和直肠刺激小,患者耐受性好[8],同时导尿管管径粗,易置入,护士操作方便。且气囊内注水,使气囊与肠腔内壁紧贴,增加了灌肠剂量,减少灌肠液外溢现象;抬高臀部10 cm,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体位的轮流转换,使药液顺着体位改变,进入结肠深部,延长了中药在体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实验组中药灌肠剂量增加及中药在体内保留的时间大于1 h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腹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率及减少患者腹胀等不良反应方面效果显著。

3.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不断完善和利用微信公众号、医院“云随访”等现代化资源,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的需求。

3.3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职业价值 品管圈已经逐渐被应用于医疗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展现医护工作特色,还能够充分激发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汇集思想,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9],提升护士职业价值,激发护理工作的创造性及积极性。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实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组织策划及创新意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猜你喜欢
品管圈灌肠胰腺炎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