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破冰行动》林胜武扮演者赵煊:动容时刻的给予者

2019-07-23 01:11王雅静
北京青年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话剧舞台情感

王雅静

赵煊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7届导演系表演专业。2009年凭借电视剧《杨贵妃秘史》中大反派“李静忠”一角被大家所熟知;2012年参演中国国家话剧院中法合作的话剧《笑面人》;2015年制作《我们结婚吧》,同年主演话剧《纪念日》获得第三届乌镇戏剧节“特别关注奖”;2016年主演的加拿大和中国合拍文艺电影《春色撩人》获得加拿大fnc电影节提名和戛纳电影节“加拿大视角”单元;其后出演的《8090向前冲》《三国》《外地媳妇本地郎》《狙击手》等作品更是风靡荧屏。近期,在电视剧《破冰行动》中饰演林胜武一角。即将播出新作品《不负时光》。

一件简单的黑色T恤搭配一条休闲西裤,赵煊的简单生活理念在他的穿着中显现。他为这次拍摄戴了一顶黑色圆顶帽,本就棱角分明的脸,加上帽子的衬托,赵煊的出片很有质感。不得不说,赵煊的眼神很有内容,就像他自己所说,一名演员要根据环境为自己设定情景,这样才能调动感官和肢体。

说到《破冰行动》的拍摄过程,广东中山的雨季给赵煊“帮了大忙”。由于剧中林胜武的戏份有多个雨中的场景,所以,在拍戏时,赵煊连续两周一直在淋雨,“当时感觉发烧、感冒不算是病痛了,最后淋得头上中枢神经疼,但那个瞬间,恰好就是老天送给你的礼物。当你在那个状态下,(演)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因为那就是真实感。”

最初,赵煊在《破冰行动》中并不是扮演林胜武这个角色,而后,导演点名让他来饰演,显然,导演并没有选错人。

“林胜武80%的戏都没有对手戏,他都是一个人,我必须要自己构建故事,深入角色内心。如果演飘了,就会被剪掉了。可能这种角色的心理负荷会很大,因为要想清楚、想具体,细化到角色关系、情景,这样才能在屏幕上散发出来,这正是我要做的。”

对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赵煊来说,如何将一个角色诠释完美是他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大学期间,赵煊在学校的外号是“男一号”,毕业后进入国家话剧院工作更是继续在话剧舞台中担任主角,长久的舞台演绎经历让赵煊修得一身“武艺”。

“无论是在中戏的舞台还是在国家话剧院的舞台表演,对一个演员来说都是影响巨大的。首先是台词的缜密性,第二是心里节奏要扎实,最后是外部肢体的流畅,这三者都是同等分量的。这种舞台表演的积累对以后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破冰行动》的每一场戏都是从头演到尾,一镜到底,对我的要求也很高。”

在《破冰行动》深受大家喜爱后,每天翻看微博留言成为了赵煊的一个小习惯,他不仅看,还总会回复。前段时间,一位粉丝留言告诉他:在下班的地铁上,看到了林胜武滚下山崖,临死之前还不忘打电话嘱托,这令他十分感动。在经历了工作的失落,情感的低潮,林胜武的处境这么糟糕,还能这样活着,让他找到了生命的动力。

赵煊看到后立刻转给了经纪人,与他分享那一刻得到的前所未有的温暖和成就。

的确,人生值得动容的时刻真的太少了,而演员恰好是这个时刻的给予者。

打开赵煊的微博主页,他的标签很简单,两个字,演员。我问他“演员对你意味着什么呢?”他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新,“对我来说,有两个职业像天使一样,一个是医生护士,救死复生,演员也是如此,艺术工作者都是天使,因为他们用艺术作品或影视作品去安抚人心,拯救心灵。”

对话赵煊

Q近期,《破冰行动》这部剧获得大家一致的好评,剧中角色林胜武最后的一场戏更是令大家称赞您的演技,如果满分是十分,您会给自己这次角色的塑造打几分?

A我可以说,在创作角色方面,也就是在拍戏的那段时间,我可以问心无愧地给自己打一个满分。每一次拍戏的时候,在仅有的条件下,我都是竭尽全力去塑造角色。但回过头来,我作为观众,去看我自己的这部片子时,我还是能看到很多问题。最后的这个分数,我觉得是应该交给观众来打,因为观众看演员表演,他们心中都会有—个分数的。

Q有些演员不看自己的戏,但您是那种一定会看自己戏的人?

A对,每一个角色都看。我选择正视自己,不逃避问题。也有可能我是处女座,即使是大家都觉得很好了,我就会觉得哪里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哪里的节奏可以再快一点,情绪可以再出来一点,分寸感是不是可以再继续拿捏一点等等。

Q您是一个特别了解自己的人吗?

A我是一个特别能够在表演中看到自己问题的人,别人不了解我,只能通过我的表演去看,大部分人,甚至是导演都觉得很好了,但我是比较了解我自己的,我还是会觉得,有一些细节是不是可以再好一些。毕竟艺术本来就是遗憾的,就是一个瞬间的表演,镜头记录下来了,就被记录了,所以,这也是这个行业的魅力。

Q您觉得,林胜武形象中哪些特点最受大众关注?

A因为是他的情感与我、观众的情感可以达到共鸣的,这个共鸣之处就是可以打动观众的地方,这就得益于他是一个悲剧性色彩的人物。我们之前看过的很多经典的作品,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曹禺老师的《雷雨》,这都是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悲剧色彩的人物。林胜武就是这样,网友都说他生错地方了,处在塔寨的环境中却充满良知,对长辈的顺从,对妻子和孩子有爱,他是一个充满良知、有责任、有担当、有血有肉、有爱的人,与这个糟糕的环境一直抗争,但最终还是抵不过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特别能打动观众。我们常说,什么角色是好的?不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这就是脸谱化的角色,而是好人做坏人,坏人做了好事,这样的角色才是有血有肉的,林胜武就是这样的。我觉得,真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共同点,才造就了观众对这样一个角色的同情。一直到林胜武从山上滑下来,就是他在死的时候,都没有为自己着想,而是选择说出真相并将自己的老婆孩子安置妥当,到现在为止,想到这个场景还是会很感动。

Q您最初是出演舞台剧,后来是演电视剧,在表演方式上会有怎样的挑战?

A我最初会觉得出演话剧、舞台更难一些,因为是一气呵成的表演。现在,我反而会觉得影视剧更有挑战性,因为这是一个瞬间表演,导演喊卡之后要求演员的情绪是连贯的,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影视剧骗不了人,特寫切在脸上的时候,眼睛里有没有情感,一看便知。舞台剧有可能会通过舞美、灯光等去处理。所以说,两种艺术形式其实都是很好的,也都有挑战性。但最关键的还是考验演员内心情感的进发,这是两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我都非常喜欢。

Q演员一开始接角色都很被动,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主动权?

A记得应该是2010年拍《杨贵妃秘史》之后,我演一个男二号,是个反面角色,当时就是走在马路上就有很多人认识我,我那个时候才24岁,但戏中是从18岁演到50岁。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正是一腔热血和激情才能胜任这个角色的,那个时候是感觉尝到甜头了。陆续也有一些戏开始找我,但那个时候是因为我演了反面角色,大家都想找我演这类型的角色。在一度拒绝的状态后,我又再次回到话剧舞台。这次的《破冰行动》之后又有很多角色来找我,这个状态是好的,但是这个时候就应该谨慎选择作品。

Q个人更喜欢什么类型的剧本?

A演员就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尽可能不让角色脸谱化。我个人还是更加喜欢像《破冰行动》这样的现实题材的戏,毕竟现实的戏是真正来源于生活,是真实人物的情感。如果现实主义的戏人物形象不鲜明,内心世界不扎实,台词不扎实很快就穿帮了,观众很容易揭穿的。我自己愿意扎扎实实地去演这样的戏。

电视剧《破冰行动》剧照

猜你喜欢
话剧舞台情感
话剧《坦先生》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话剧《二月》海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