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视觉表现形式

2019-07-23 10:13刘晓毅
艺术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视觉表现意识形态教育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视觉行为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将意识形态教育与视觉表现相互贯穿,有利于丰富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使其更好地贴近大众。

关键词: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视觉表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的重大历史判断,在近期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方针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这都强调了加强和深化意识形态教育对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重要性。同时,审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视觉技术手段充斥在当今社会,其在丰富大众接触体验的同时,也突显出了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功能。因此,通过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发展。

1 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强大稳定的国家除了依靠经济、军事实力的提升外,也离不开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各要素之间快速流动,大大节省了人们之间交流的时间。与此同时,各国之间在思想上的交锋更加频繁,多元化思想相互碰撞,使得大众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理念。面对这一现状,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此增强大众在思想领域的定力。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意识形态教育的表现手段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有助于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可以说,之所以重视意识形态教育,是因为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2 视觉艺术的意识形态内涵

意识形态的内涵极为丰富和庞杂,而看待视觉形式中的意识形态属性需要从视觉文化的本质入手,从而揭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看”作为视觉形式的核心也是基本形式,存在于大众日常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而且视觉化技术手段在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电影、广告设计、产品形态等外在形式内化为一定的意识形态,从而将其隐喻其中,因而视觉化意识形态的表现往往呈现一种隐性状态。因此,视觉形式不是单纯地借助图片等方式传递信息,表现其生活化趋向,而是在回归生活中,蕴含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3 视觉艺术对意识形态教育的实现

相比语言形式,图像或者影像在文化意识形态表现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其能够将较为隐晦的意识形态内容进行意义处理,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3.1 借助视觉图像识别隐性意识形态内容

法国学者德波认为,景观社会就是一种意象的社会。诚然,视觉图像作为社会的外显形式,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社会思想意识。因此,视觉图像内容的精巧设计不仅具有一般美观性的功能,也能有效揭示所要传达的意识形态内容。视觉图像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可以借助广告宣传设备,如LED显示屏、公示栏、大型招牌、网站等,通过对教育知识、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内容的文字化表述以及图片化展示等方式,以达到意识形态的有效宣传。此外,电影宣传手段也不可忽视,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对大众的心理有极大的影响,以《战狼2》为例,其蕴含的爱国思想十分浓厚,观影者无不为之振奋和受鼓舞。所以,要注重将意识形态进行形式转换,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2 将意识形态内容转化成产品

意识形态归结到底属于文化范畴,以可见的产品形式实现意识形态的教育任务,有利于拉近與大众的距离。产品的形式和种类的开发,要以意识形态的内容为出发点,寻找恰当的视角,从而开发出具有观赏性、实用性、有内涵的产品。总的来说,多样化的产品形式可以是摆件、挂饰等,也可以是衣服、帽子、手帕等。例如,以雷锋精神为素材推出的雷锋帽、雷锋卡通人物挂件等,不仅让雷锋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也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3.3 在视觉环境的构建中融入意识形态内涵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环境会给人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对不同场合视觉环境的构建,会对大众形成信息传递,从而产生信息刺激。视觉环境的建构要依据不同的场合。在校园内,可以通过教室环境的布置,公共区域的标语、图片、展板的宣传或者校园舞蹈、话剧等艺术形式的编排产生视觉熏陶;在城市及农村,除了借助基本的文字和图片形式之外,也可以通过艺术表演形式、建设小型图书馆的形式加强思想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因此,视觉环境的有效构建,对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教育显得至关重要,这对于我们保持思想定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视觉艺术形式的表达手段渐趋多元化,视觉性话语权越来越突出,其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展开提供了多种途径。可见,有效借助这一平台,对创新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揭晓.视觉文化传播与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6(1).

[2] 刘伟斌.视觉与意识形态——基于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生成机制的批判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2).

[3] 周晓舟.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开展方式研究[J].经济探索,2019(02).

作者简介:刘晓毅(1984—),女,讲师,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艺术设计教师,从事艺术设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视觉表现意识形态教育新时代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滴滴出行品牌形象视觉传达的设计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光影随形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