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的本草考证

2019-07-24 11:08王雨婷刘婉滢沈舶宁赵容许亮谢明康廷国
中医药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根状茎附图黄精

王雨婷,刘婉滢,沈舶宁,赵容,许亮,谢明,康廷国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黄精(PolygonatiRhizoma)为我国常用中药材,历史悠久,2015版《中国药典》[1]对黄精的描述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

1 源流考释

黄精首记载于《名医别录》,而因其外形相与女萎、葳蕤相似,古籍记载中常常混淆。《名医别录》[2](220—450年)曾记载:“黄精, 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长久服用身体轻盈、多年不饥饿。”《神农本草经》[3]中记载的“女萎(萎蕤)”:“味甘,平。主中风; 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鼾,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虽性味都为甘,平,都可延年,不老。但两者的功效主治大不相同。《名医别录》同时记载“葳蕤,无毒主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县痛眦烂泪出。并且《证类本草》[4]记载黄精:“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葳蕤。”指出黄精的根与葳蕤相似,但其功效主治并不相同。故并不能肯定或否定“黄精”即“女萎(萎蕤)”。经查阅历代资料表明即女萎为今毛茛科女萎,葳蕤为今百合科玉竹[5]。故黄精医用记载始于《名医别录》。

2 名称考证

黄精有许多的别名,本草书籍记录的有“戊己芝”(《五符经》)“救穷草”(《滇南本草》)“米铺”(《本草蒙笙》)“鹿竹”(《本草纲目》)“菟竹”(《抱朴子》)“垂珠”(《抱朴子》)“老虎姜”(《滇南本草》)“鸡头参”(《得配本草》)“太阳之草”(《神农本草经疏》)“仙人余粮”(《本草图经》)“节节高”(《滇南本草》)“马箭”(《本草图经》)“黄芝”(《瑞草经》)“笔管菜”(《本草纲目》)“白芨”(《抱朴子》)“重楼”(《别录》)“鸡格”(《别录》)等别名,《诗经·广雅》中也曾提到“龙衔”这一称呼。

黄精之名取自于仙家用其得土地之精华,故时珍曰:“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本草纲目》)[6]。 《五符经》又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此义也。”(《本草纲目》)。黄精经过加工又可当做食物以饱腹,故《滇南本草》[7]云:“洗净,九蒸,九晒,服之甘美。俗亦能救荒,故名救穷草。” 《本草蒙筌》[8]又云:“洗净九蒸九曝代粮,可过凶年。因味甘甜,又名米铺。” 《本草纲目》也曾提到:“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辅。”亦云“其根横行,状如萎蕤,俗采其苗炸熟,淘去苦味食之,名笔管菜。”黄精的种类众多,形态各异,因此也有很多从形态上来命名黄精的名字。如《滇南本草》中的:“根如嫩生姜色,俗呼生姜。”《本草纲目》中曰:“鹿竹、菟竹,因叶似竹,而鹿兔食也,垂珠,以子形也。”也有因其相似之物而命名,如《本草从新》[9]中也提到:“似玉竹而稍大,黄白多须,故俗呼为玉竹黄精。又一种似白芨,俗呼为白芨黄精。又名山生姜,恐非真者。”可见古人对黄精的命名都由其在外形态而来,同时也有部分黄精是根据其地理位置命名的,而黄精品种繁多遍布很广,究其地理位置进行了浅显的考证调查。

3 产地考证

历代黄精品种较多,形态较复杂,其分布范围广泛,种类难以区分辨认,同时也易与其他药用植物混淆。《中国药典》2015版中记录了3种常用药用黄精“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经查阅《本草图经》[10]为第一本明确写出古时黄精的道地地点的书籍:“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证类本草》为第一本系统且较详细的总结了药用黄精产地、形态等各方面的书。据《证类本草》中有关地理位置的整理与记载:“生山谷。陶隐居云: 今处处有。《永嘉记》云: 黄精,出嵩阳永宁县。《图经》云: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当时就已指出黄精在江苏,河南生长的最好。《本草蒙筌》中也指出黄精:“山谷上肥俱出,茅山、嵩山独良。”故可见古时药用黄精多出产于茅山,嵩山等地。在古代大多黄精以地名命名,可能有相同的品种因地理生长位置的不同而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黄精品种,由此根据黄精古籍图片的名称考证与现代地理位置对比《证类本草》所绘黄精产地见表1黄精古今地理位置表[11]。同时也将图片与《中国植物志》[12]的附图形态联合地理位置进行了形态考证,以推测其现代的品种。

表1 黄精古今地理位置表

4 形态考证

4.1 黄精的相关记载

从魏晋时的书籍就对黄精形态有着较为详细描述,从《名医别录》中对黄精形态的记载,《图经》第一次描写到黄精苗的形态,《唐本草》[13]将葳蕤与黄精对比,到《纲目》的总结,再到《植物名实图考》[14]中对不同种类黄精的描述,可谓是十分详细。经过对古籍的查阅将黄精的形态描述整理如表2古代书籍黄精记载表。

从表中内容不难看出最开始的药用黄精为对生植物,从《食疗本草》出现偏生植物,再到《本草纲目》的对生或轮生。而《中国植物志》中记载黄精,滇黄精都为轮生,多花黄精为对生故而古时药用黄精的品种较现在可能有些许差异。

4.2 古代黄精论证

经查阅《证类本草》是黄精种类图片记载最早最全的书籍,所以以下根据《证类本草》中的品种进行论证,辅以添加其他书籍中的黄精进行形态考证。

4.2.1 兖州黄精

从《证类本草》中的附图来分析形态“兖州黄精”附图(图1A)为叶互生,叶呈披针形,根状茎肥厚,呈块状。对比《中国植物志》中多花黄精的形态描述:“根状茎肥厚,通常连珠状或结节成块,少有近圆柱形,叶互生,卵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少有稍作镰状弯曲。”较为符合。从《植物志》附图看,二者也极为相似,所以怀疑《证类本草》中的“兖州黄精”就是《中国植物志》中的“多花黄精”。再据地理位置考证,“兖州黄精”位于贵州梓姜,在《中国植物志》中“多花黄精”(图1S)的产地含有贵州。故推测《证类本草》中“兖州黄精”为多花黄精。

4.2.2 永康军黄精

“永康军黄精”(图1F)其形态为叶互生,叶呈椭圆形,根状茎肥厚,呈圆柱形。与《中国植物志》中“多花黄精”的描述:“叶互生,椭圆形、根状茎肥厚,通常连珠状或结节成块,少有近圆柱形。”也极为相似。后经查阅永康军黄精产地在四川都江堰,与《中国植物志》中产地为四川相映证,所以推测《证类本草》中的“永康军黄精”为《中国植物志》中的“多花黄精”。

4.2.3 解州黄精

“解州黄精”(图1D)其形态为叶轮生,每四叶或五叶一轮,叶状如竹,根状茎成圆柱形,并且结节膨大。与《中国植物志》中黄精描述:“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根状茎圆柱状,结节膨大。”相符。古籍记载解州为现代山西运城闻喜,同《中国植物志》黄精产地为山西相对。故判断其为黄精。

4.2.4 丹州黄精

从丹州黄精的附图(图1C)看,叶轮生,以四或五为一轮,且根状茎成圆柱形,并且结节膨大。并且据《植物名实图考》中记录:“丹州,相州细叶,四五同生一节,余皆竹叶,宽肥对生。”与《证类本草》的图片相符。同时与《中国植物志》黄精的描述相比较:“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根状茎圆柱状,结节膨大”内容大体相同。从地理位置上推测出“丹州黄精”为陕西宜州,与中国植物志中黄精产地为陕西相应证。故判断《证类本草》中的“丹州黄精”为《中国植物志》中的“黄精”。

图1 黄精形态图片

4.2.5 滁州黄精

“滁州黄精”(图1B)从图中看,茎的顶生一朵花,叶轮生,三叶或四叶一轮,根状茎肥厚,成圆柱形,且结节膨大。从外观第一印象,疑似为“独花黄精”,但因叶为四叶轮生。又因独花黄精产地与滁州黄精不符,故排除“独花黄精”。又跟轮生叶的黄精对照,与黄精的外观相似度较高,故疑为“黄精”。从地理位置判断,滁州黄精产自安徽滁县,安徽为《中国植物志》中所记载黄精产地之一,故可判断“滁州黄精为“黄精”。

4.2.6 相州黄精

“相州黄精”(图1J)从附图上看其根状茎都成圆柱形,并且结节膨大,具有节间,叶轮生。与《中国植物志》中“黄精”(图1N)的记载:“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根状茎圆柱状,结节膨大”极为相似。再从地理位置上进行分析“相州黄精”产自河北临漳县西 河南安阳一带。《中国植物志》中记载“黄精”产于河北,与相州黄精的产地相符合,所以怀疑“相州黄精”为《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黄精”。

4.2.7 荆门军黄精

从“荆门军黄精”附图(图1I)的形态上观察其叶几枚紧接在一起,全株只生长了一朵花,根粗大。且《中国植物志》中对独花黄精的描写:“根状茎圆柱形, 叶几枚至10余枚,常紧接在一起。 ”与图片对比较为相似,因此疑似其为“独花黄精”。

经文献查阅其出自湖北荆门,但现如今的湖北荆门并没有黄精的品种,根据产地查阅其与《中国植物志》中“独花黄精”(图1M)的产地极为接近,《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独花黄精产自四川。现今中国地图中表明湖北与四川中间有重庆相隔,但在古代湖北与四川相邻。所以有理由怀疑“荆门军黄精”进行了地理位置的迁移。故推测荆门军黄精为现代的独花黄精。

4.2.8 洪州黄精

“洪州黄精”(图1H)从图上观察到其茎笔直,根状茎较大,并没有花的附图。在《中国植物志》中对“湖北黄精”(图1O)的描述:“根状茎连珠状或姜块状,肥厚”较为相似。再从地理位置上比较“洪州黄精”位于江西南昌,“湖北黄精”在《植物志》上记载产于江西(西北部)所以“洪州黄精”为《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湖北黄精”。

4.2.9 黄精(《植物名实图考》附图)

在《植物名实图考》中也有黄精的记载以及附图(图1L)从图片上看其形态与《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二苞黄精”(图1R)叶的形态记载:“根状茎细圆柱形。叶互生,卵形、卵状椭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极为相似,所以起初怀疑其为“二苞黄精”但再根据“二苞黄精”花的描述:“苞片卵形至宽卵形”观察《植物名实图考》中的附图不难看出其并无苞片。所以其不为“二苞黄精”。

表2 古代书籍黄精记载表

再根据描述发现其与《中国植物志》中“多花黄精”的描写:“叶互生,椭圆形、根状茎肥厚,通常连珠状或结节成块,少有近圆柱形”极为相似且主要产地分布也相同,所以怀疑《植物名实图考》中的“黄精”为《中国植物志》中所记载的“多花黄精”。且《中华本草》[17]中也提到:“《植物名实图考》载有黄精,滇黄精2条。其黄精条附图可确定为多花黄精。”

4.2.10 滇黄精(《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图1Q)中记载:“滇黄精,跟与湖南所产同而大,重数斤,俗以煨肉,味如山蓣。茎肥色紫,六七叶攒生作层,初生皆上抱。花生叶际,四面下垂如瓔珞,色青白,老则赭黄。与《植物志》描述:“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顶端作攀援状。叶轮生,每轮3~10枚。”相符故可确定此品为滇黄精。

4.2.11 救荒本草黄精附图

《救荒本草》[18]中也对黄精进行了相关的描述并附有其图(图1K):“根生肥地者大如拳,薄地者犹如拇指。叶似竹叶,或两叶,或三叶,或四五叶,俱皆对节而生。”从其附图看,其与《中国植物志》中“黄精”的附图和记载:“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此“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描述大体相同,所以判断其也为“黄精”。

5 功效考证

黄精作为补益药而流传至今,《名医别录》中记载:“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可见从晋朝黄精就作为补益之品。《神农本草经疏》[19]中对其功效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味厚气薄土位乎中,脾治中焦,故补中。脾土为后天生气之源,故益气。中气强,脾胃实,则风湿之邪不能干,故除风湿。五脏之气皆寒胃气以生,胃气者即后天之气也,斯气盛则五脏皆实,实则安,故安五脏,脏安则气血精三者益盛,气满则不饥。久服轻身延年,著其为效之极功也,虽非治疗之所急,而为养性之上药,故仙经累赘其能服饵驻颜,久而弥盛矣。”《本草乘雅半偈》[20]中也提到:“故补中而益中气。为风所侵而土体失,濡湿泥泞而土用废者,黄精补土之体,充土之用,即居中府藏,亦藉以咸安矣。形骸躯壳,悉土所摄,轻身延年不饥,总属土事耳。”后续的记载中多引用《别录》所言。仍有部分书籍记载了除此以外的功效。“日华子云: 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证类本草》)“补虚添精。”(《滇南本草》)“壮元阳。小儿羸瘦多睒弥佳。”(《本草蒙笙》)“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本草纲目》)“平补气血而润。”(《本草从新》)《道藏》“神仙芝草”经:黄精,宽中益气,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体坚强,其力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先下三尸虫: 上尸,好宝货,百日下; 中尸,好五味,六十日下:下尸,好五色,三十日下,烂出。花、实、根三等,花为飞英,根为气精。(《证类本草》)由《道藏》可知黄精除了作为药用部位的根外,其花,果实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甚至有甚于其根。《证类本草》中总结到:“臣禹锡等谨按抱朴子云:一名垂珠。服其花,胜其实,其实胜其根。但花难得,得其生花十斛,干之才可得五六斗耳。而服之日可三合,非大有役力者,不能办也。”可见未以花作为药用部位是因其不容易获得。古时常也把黄精作为粮食服用,故而有米铺与仙人余粮之名。因黄精性平,可长时间经常服用,还可为身体带来益处。并且也有典故来描述黄精的“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之功效。由此证明黄精的补益之性由来已久。

现代《药典》中记载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可见现代黄精的功效与古代差异不大。

故经考证推断兖州黄精,永康军黄精为现代药用多花黄精正品,解州黄精,丹州黄精,滁州黄精和相州黄精为现代药用黄精正品。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滇黄精为现代药用黄精正品,但其“黄精”附图为现代的多花黄精。《救荒本草》中“黄精”附图为黄精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古代作为药用的黄精多为《药典》中所记载正品,只因地理位置生长环境不同,导致种类众多,易混淆。故此,在古代人们对黄精的认识,功效主治上的了解较为相近,但因黄精种类过于繁多,没有系统的统一的进行分类,致使名称混乱,种类混淆,此文通过以《证类本草》为主来比较其所记载的黄精与现代黄精,从而加以判别古代黄精的种类与现代的对应关系。从而以帮助了解古代关于不同种黄精的不同用药。

但仍有部分古代黄精的图片与药典所记载的三种黄精不同,或为当时民间用药,经考证对照,有可能为黄精属的其他黄精,如荆门军黄精为独花黄精,洪州黄精为湖南黄精。由此也能看出有伪品黄精在功效上可能与正品黄精相似,古人也经常将其充为药用。但为何未被记载于中国药典呢?现代是否还用这些伪品入药呢?是否因为功效作用上弱于正品黄精?

猜你喜欢
根状茎附图黄精
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状茎发育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吉隆县青噶石窟调查报告》附图
畲药铜丝藤植物根和根状茎部位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八角莲不定芽的快速培育
大富翁终于露脸了
青天葵组织培养条件优化
三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