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交谈中故事讲述的会话分析

2019-07-24 11:26欣,张
关键词:讲述者所指山竹

彭 欣,张 惟

(1.厦门大学 外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2.同济大学 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上海 200092)

一 引言

故事讲述是日常交谈中的常见现象,例如,人们在聚会中闲聊亲身经历或从别处得知的故事,在饭桌上谈论工作及学习中所遇到的开心事或烦恼,在运动、游览观光等活动间隙聊起最近发生的新闻、电视、电影剧情等。故事讲述作为日常交谈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交际时人际互动的常见活动。但闲谈中的故事讲述是随机出现的吗?它们是否发挥特定的作用?它们的作用或功能又与什么因素相关?本文将运用会话分析研究方法,考察故事讲述出现的位置、说话人通过讲故事实施了何种话语行为,探究故事讲述在日常交谈中的作用。

社会科学领域的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传播学、心理学、认知科学都曾针对“故事”进行大量的研究[1]。各个领域有其具体的研究目标以及与研究目标相适应的研究方法。起源于社会学的会话分析,目标在于揭示人际互动的规律。因此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就是以真实的社会交际/日常交谈为研究材料,仔细考察交谈各方如何在言谈中执行社会行为以达到交互的目的。会话分析发展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形成富有成效的研究方法,有越来越多的文献可供参考。会话分析对故事的考察注重的是发生在真实交谈中的讲述过程。作为会话分析领域的本体研究之一,故事讲述目前并未如话轮转换[2]、话语修补[3]等专题一样得到我国学界较多的关注。一方面,故事讲述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为针对此专题的研究带来挑战,例如,其较为复杂的序列组织结构、讲述者的实时讲述与调整、受述者的实时参与、讲述过程中的其他偶发事件等都增大了故事讲述研究的难度。另一方面,会话分析研究近年在国内逐渐发展,但是日常交谈中故事讲述尚未得到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基础相较于其他专题较为薄弱,因此学界较难搭建平台就故事讲述的相关议题进行探讨。随着国际学界针对故事讲述研究的推进,我们也应努力推动我国的相关研究,为故事讲述研究在国内的发展积累基础。

二 日常交谈中的故事讲述

会话分析领域对故事讲述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学界的研究主题包括故事讲述的序列组织[4-5]、话语行为的构建[6-7]、受述者的参与[8-10]、受述者与讲述者共建故事讲述[11-12]、故事讲述的多模态研究[13-15],等等。然而到目前为止,会话分析研究较少对“日常交谈中的故事讲述”这一术语进行直接定义。常见的做法是,基于实例总结与描述故事讲述的特征、并通过实例展示说明其特征[1,16-17],以此让人们对故事讲述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故事讲述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故事讲述具有可辨性,它具有常人可辨识的准备活动或开端。一方面,故事引语(story preface)使受述者识别故事讲述即将开启。例如,讲述者询问受述者是否知道某事,“Say did you see anything in the paper or hear anything on the local radio.”“Did you see anything ...”或宣告某事,“I heard the most terrible/wonderful thing yesterday.”[18]“The most incredible thing happened to me today.”[19]另一方面,讲述人也有可能略过以上预备活动直接开启讲述,告知受述者故事时间、人物、事件、相关情节等信息。例如,当受述者听到“once upon a time,”[20]“you know what the hell. My father- .hhh My father we were in Manners Big Boy.”[1]“The baby cried. The mommy picked it up.”[20]等话语时,受述人能够辨认故事讲述或针对以往发生事件的描述已经开启。

第二,故事讲述具有开放性,讲述轨迹受到受述者及其他活动的影响。故事讲述的准备活动具有开放性,即,讲述者发出即将开启讲述的信号之后能否成功开始讲述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受述者同意讲述者开启故事,讲述者则被赋予多个话轮构建单位,并将其用于讲述;如果受述者拒绝,讲述则很大概率不能开启。

例(1)[19]

0102Teller:The most wonderful/terrible thinghappened to me today. 03Recipient:→What happened. 04Teller((Produces Story)) 05Recipient:((Responds to Story))

例(1)中受述者的回复“What happened.”表明他同意讲述者开启故事。然而真实语料并不是简单划一的。请看下例:

例(2)[5]

0102Ken:You wanna hear muh-er my sister told me a story last night. 0304Roger:→I don’t wanna hear it. But if you must,

例(2)中的受述者首先明确拒绝讲述者开启故事,而后,通过“But if you must”进行让步,没有将讲述的可能性完全否定。故事讲述的准备活动具有开放性,讲述过程本身也具有此特征。讲述者完成预备工作开启故事或直接开启故事讲述,并不意味着讲述过程中受述者不参与讲述。受述者针对故事所进行的提问、评价、话语修补[9,21-22]等行为以及讲述者对此类行为的回应都影响下面讲述的轨迹。日常生活的其他活动,例如翻看相册照片、饭桌上劝菜拿菜等活动也会影响故事的发展[17,23]。除此之外,受述者还影响故事讲述的结束部分。当故事讲述完成,讲述者并未得到受述者适当回应时,讲述者有可能进一步寻求受述者的回应或把故事部分内容进行再加工并进行重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故事讲述并不完全由讲述者掌控,它在多方参与的作用下呈动态发展的态势。

第三,故事讲述的内容具有选择性,所选内容既服务于也作用于当前的人际互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讲述,并不是讲述者按预定的讲稿一字一句读给受述者听,也不是按时间顺序事无巨细地描述某件事的所有情节。相反,讲述者常根据当前的交际需求选择讲述内容,并根据受述者的回应进行实时调整。故事讲述的组织形式相对灵活,但其出现及所发挥的作用与人际互动紧密相关。以往研究发现,故事讲述可以实施抱怨、吹嘘、告知、警告、戏弄、解释、申辩、证实等话语行为,或为此类行为的实现提供环境。[18,24]

通过故事讲述的可辨性、开放性、有选择性,我们看到日常生活中这一常见活动虽然看似复杂但也是有序进行的。下面我们通过实例展示普通话日常交谈中故事讲述的产生及其作用。

三 故事讲述出现的位置及其话语行为

本文的研究语料为总时长7小时32分钟的17组日常对话。在语料中,故事出现的位置包括应答话轮、他人讲述之后、评价/断言之后、他人挑战误解拒绝之后。故事讲述通常是为更加翔实地解释某事以此取得他人的理解,作为例证强有力地支撑讲述者的观点、立场、态度。

(一)应答话轮中的故事讲述

从序列结构来说,发话人的提问期待的是受话人的应答。受话人在应答时有多种选择,可以从略、从详,或拒绝回答。当要提供的回答不是那么直截了当的时候,故事讲述往往起到说明解释的作用。

例(3)开始前,卢询问曹的宿舍条件怎么样。曹回答他住的学校宿舍很好,卢认为曹很幸运。接下来,曹向卢提出问题,“你住哪边”(第1行)。其后,卢开始回答曹的问题。

例(3)你住哪边_ES_M10_0112

01曹:→你住哪边. 02(.) 03卢:⇒我住::我都没住过ha:ll.[.hh我:那年= 04曹: [哦 05卢:=来因为晚了,都不是九月入学:. 06(0.3) 07卢:[一来呢就:::没有宿舍可申请:, 08曹:[mm 09(.) 10卢:[.h我就找了个亲戚,住在香港仔那边. 11曹:[mm 12(0.4) 1314 曹:哦香港仔n-那边很远哦,坐车过来很麻[烦吧. 1516卢:[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麻烦现在我都[不想搬啦,我觉得那边因为它靠海:呢, 17曹:[mm 18(.) 19曹:哦[: 20卢: [它空气特别好然[后.h它的那个= 21曹: [mm 22卢:=密度啊,房子的密度不像这个西环, 23(0.3) 24卢:[.h它:它特别空旷, 25曹:[mm 26(0.3) 27曹:对. 28(.) 29卢:所以我就:[:也费事搬了. 30曹: [习惯那边的环境了.

针对曹的问题“你住哪边”(如单线箭头所指),卢回答“我住::我都没住过ha:ll”(第3行,如双线箭头所指)。从话轮首的“我住::”可以看到,卢准备直接回答问题,即住某地。但随即卢做了话语修补,放弃直接说出某地,转而陈述另一事实“我都没住过ha:ll”,告知曹她没有住过学生宿舍。随后,卢开始讲述当年入学时的状况,因为她报到时间较晚所以申请不到宿舍(第3、5、7行),于是找了亲戚在校外找了住处(第10行)。而后因为居住环境好(第16、20行及第22、24行),“所以我就::也费事搬了”(第29行),曹也表示理解卢已经习惯那边的环境了(第30行),此时,卢完成了关于居住地这一问题的回答。

在这一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故事讲述出现于前一说话人的提问之后的应答话轮。这里的应答者接过话轮后通过修补放弃了直截了当地回答对方询问。一般来说外地学生初来香港,很多都会申请入住学校宿舍,就像发话人的情形一样,但是应答者的经历有所不同。其中原因她以故事讲述的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例(4)中的故事讲述也出现在应答话轮。此例开始前,梁问陈是否参加博士生的节日聚会活动,陈回答她可能不去。陈表示活动负责人挺尽心,安排的活动很好。紧接着陈问梁 “你参加吗?”(第1行),针对这一问题,梁开始了她的回答。

例(4)你参加吗_ES_M01_0231

01陈:→你参加吗? 020304梁:⇒.h我:现在在想::去不去因为,.hh我bi-一开始呢:本来:是跟-给他::回了信我[说.h嗯:十七号和十九号,(.)[就是星= 05陈:[mm [mm 06梁:=期六 和星期一,(.)[晚上可以[但是.hh 07陈: [mm [mm 08(.) 0910梁:后来呢我又.h嗯::跟我家里人说,.hh我们全家:加上他妹[妹啊还有.hh= 11陈: [mm 12梁:=什么弟弟啊[:他们都回来了我们想= 13陈: [mm 14梁:=一起出去玩. ((篇幅原因,省略18行。其间陈与梁讨论活动报名方式。)) 3334梁:°>但<°我现在就是可能:::,现在°还°没有确定,有可[能也去不成了因[为= 35陈: [mm [mm 36梁:=.hh我们::可能:就全-(0.3)全家人 37(.) 38陈:.hh你家[在这里嘛:,我觉得你::(.)这 39梁: [都出去.

如例中所示,梁没有直接回答“参加”或者“不参加”,而回复“我:现在在想::去不去因为”(第2行,如双线箭头所指)。“我:现在在想::去不去”表明梁是否会参加活动还未确定;而紧接其后的“因为”预示着梁接下来可能告知不确定是否参加活动的原因。随后梁开始讲述之前发生的事情,即,她一开始已经回复负责人可以参加活动并说明哪些日期与时间合适(第2、3、4、6行),但后来跟家人商量(第9行),发现家人另有出游计划(第10、12、14行)。完成针对活动报名方式的讨论以后,梁回到是否参加活动的主题,她明确表示“现在还没有确定”(第33、34行),但也说出更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可能也去不成了”(第34行)。

此例中的故事讲述正如第2行的“因为”所预示的那样,解释了她为什么还在考虑是否参加活动。换句话说,第2行的“我:现在在想::去不去”与故事讲述作为一个整体回复了陈的提问。梁不仅表示了自己的犹豫与不确定性,还讲述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犹豫和不确定的情形。除此之外,故事讲述中,梁所提供的细节,即:她和家人商量、很多家人都回来,也成为她最后决定可能不参加活动的原因。

(二)他人讲述之后的故事讲述

当听到他人讲述某事时,人们自己的相似经历也有可能被激活。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开始讲述类似的经历。讲述者通过故事,展示自己当前的讲述与前一讲述内容保持一致(alignment),以此与前一讲述者建立彼此的共同点。

例(5)开始时,唐正在讲述她的中学老师怎么对待早恋的同学,随即,余表示她也有碰到过一样的状况。

例(5)抓到办公室去聊天_SR_M15_1220

01唐:→[所以就-不允许早恋°的°,我们班特别= 02余:[mm 0304唐:→→=是成绩好的,早恋老师都会把他们抓到办公室去(.)<°聊[天°>. 0506余:⇒⇒ [我->我们<班::(0.4)我们班也<会的>,就是老师就说= 07唐:=mm 08(0.5) 0910余:⇒呃-因为那时候有一(x-)有一对他们[是::,呃初中就谈恋爱嘛..hh然后= 11唐:[mm 1213余:=老师就说(0.3)要不你们就:(0.5)回家去,[要不你们就给我分手. 14唐: [mm 15(.) 16唐:°hmh hmh°

唐表示她们班不允许早恋,如果早恋,特别是成绩好的同学会被老师抓去聊天(第1、3、4行,如单线箭头所指),即被老师约谈警告。唐还没有说完“聊天”时,余便接话,马上表示她们班也会的(第5、6行,如双线箭头所指),以此预示了下面要讲的是一个相似的故事。随后,余企图说出她的老师对早恋的学生说了什么(第6行,“就是老师就说”)。经过0.5秒的停顿(第8行),余重新调整故事讲述详细介绍当时的情形:有一对同学初中就恋爱,老师对他们说,要不就回家要不就分手(第9、10、12、13行)。

余的故事讲述与唐所讲述的事情紧密相关。唐讲述的是:在她们班,成绩好的同学早恋会被老师抓去聊天。余接下来讲述的是:在她们班,同学早恋也会被老师约谈,她的一对同学就被老师警告。余通过讲述自己初中同学的实例,与唐的讲述内容达到一致。

下例也出现在相似的序列位置,说话人在话语中直接表达了与前一讲述的共同点。

例(6)回家都站火车_ES_M06_0621

0102袁:→→他们每次.h春节回家都站(.)站火车:(.)坐火车什么之类的. 03(.) 0405姜:⇒⇒哦:::对对对对对,(.).h我:有::这个经历我就是:在::北京::(.)读研究生以后[嘛, 06袁: [mm 070809姜:⇒回家可:难了,(.).hh我有一次是从::从-(.)兴国>那个<时候:(.)火车还二十四-(0.4)个:多小时嘛:, ((省略6行。袁与姜讨论兴国县。)) 161718姜:对对对,.hh我就是-我也是,.hh一直站了:: (0.3)<十>七八个小时站到北京::.(.)非常痛苦.

袁讲述完他室友的家乡都离学校很远,春节回家都要站火车或者坐火车后(第1、2行,如单线箭头所指),姜随即表示认同(“哦:::对对对对对”,第4行,如双线箭头所指),并表示她在北京读研究生的时候也有这个经历(第4、5行,如双线箭头所指),她认为“回家可难了”(第7行,如双线箭头所指)。随后,姜开始故事讲述:有一次,从兴国出发,那时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二十四个多小时(第7、8、9行)。故事被打断后,姜继续讲述:她一直站了十七八个小时到北京(第16、17行)。讲述完成后,姜再次表示“非常痛苦”(第18行)。

与例(5)相似,姜的讲述明显是袁的讲述所引发的。由于袁谈到室友春节回家的交通方式,姜也讲述了自己的类似经历。虽然袁没有明确指出室友回家的过程很辛苦,但姜明确地表示自己对袁所述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她不仅有一次相似的经历,还明确表达回家很困难,长时间站火车让人非常痛苦。

(三)评价或断言之后的故事讲述

针对某人、某事物、某活动等的评价及断言一般来说较为抽象。例如人们说某家餐厅很好,听者很难从这个评价中得知这家餐厅怎么好。说话人既可以通过具体描述此餐厅的哪些方面做得不错说明餐厅很好,也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用实例向听者证明餐厅如何好。故事讲述使较为抽象的评价、断言更为具象、更有说服力。

例(7)与上面例(4)取自同一个对话片段。说话人梁完成故事讲述后表示她不一定能参加博士生的活动,陈简短地回复梁。短暂停顿后,陈对此活动做出评价,随后开始故事讲述。

例(7)活动挺好_ES_M01_0353

616263梁:陈:→所以[这样我就::不一定[能去成了. [(x-) [嗯::.(.)我当时看了一下我觉得这个活动挺<好>, 64⇒[因为:我们第一年来的时<候>,[中秋= 65梁:[mm [mm 666768陈:=节我还记得,.hh当时就是三个人吃了饭然后回家-(.)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hh然后我-(.)后来我看这个, 69梁:[mm

陈对此活动的评价为“我觉得这个活动挺好”(第62、63行,如单线箭头所指)。随即,陈开启了“因为”引导的故事讲述:我们第一年来的中秋节(第64行,如双线箭头所指),三个人吃了饭然后回办公室继续工作(第66、67、68行)。从陈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她为什么认为这个活动好: 她刚来的第一年是没有这种活动的,节日里她只是和同学吃饭,然后继续工作。此故事讲述为陈的评价提供实例支撑。

下例中故事讲述出现在说话人的断言之后。例(8)开始前,刘说自己在报纸上看新闻而不在网上看。她认为网上假新闻太多(第1行),李对刘的观点表示认同,并在随后开始了故事讲述。

例(8)假新闻太多_ES_M05_0208

01刘:→°>我觉得<°网上假新闻太多了.= 02李:⇒=是:.(0.4)我觉得:°hu[h°什么都信不过:, 0304刘: [huh huh huhhuh huh[.hh>对啊<,对. 050607李:⇒ [.hh今天-前-前一段时间不就是那个有一个说,.h°一°个捡破烂的人嘛. (0.7)捡破烂的人[.h说有个女大学生= 08刘: [嗯 09李:=爱上他了一定要跟他在一[起,.h.h 1011刘: [嗯,这个听说过..h后来>不说<假新闻吗:? 12(.) 13李:对啊, 14(.) 15刘:对啊,= 1617李:=然后那个人特别恶心..hh他是:(.)告状告了很多次,ho,((李继续故事讲述))

针对刘“网上假新闻太多了”的评价(第1行,如单线箭头所指),李首先表示同意,而后做出断言“我觉得什么都信不过”(第2行,如双线箭头所指),以此进一步附和刘的评价。随后,李开始讲述:前一段时间(第5行,如第二个双线箭头所指),有一个捡破烂的人说有个女大学生爱上了他要跟他在一起(第6、7、9行)。刘表示她也听说过这件事,并通过反问的形式与李确认这是否是假新闻(第10、11行)。李确认这是假新闻后(第13行),继续故事讲述(第16、17行)。

此例中,通过讲述一个真实存在的假新闻,李证明自己并非空口无凭,他的断言“什么都信不过”得到一定的证实。

(四)受到他人挑战、误解、拒绝后的故事讲述

日常交谈中说话人除了发出认同、附和、赞赏等一系列具有肯定意味的话语行为之外,还有可能受到对方的挑战、误解、拒绝、怀疑、批评。这一系列具有否定意味的话语行为也有可能会引出故事讲述。

例(9)对话发生之前,说话人在谈论艾与其男友的相处模式,艾表示她与男友属于互相照顾的类型,男友不会对她百依百顺。在得知艾与男友都比较好强(第1、2行),麦表示疑惑并发出具有挑战意味的话语(第3行)。

例(9)那还能待在一起_SR_M11_4940

0102艾:他也是比较好强的那种性格,(.)x就和我性格比较像.= 0304麦:→=那你两人还待-还>能<待在一起(x[x). 0506艾:⇒⇒ [我们俩经常吵架,>我们俩<还打过°一°架. 07(0.6) 08麦:谁打赢了. 09(0.5) 101112艾:⇒⇒没,是-,肯定不会是这样打:,(x) pia::的一耳光扇过去,.hh他就把我这样hmh hmh. 13麦:他°也°掐人也huh.

针对麦所说的“那你两人还能待在一起”(第3行,如单线箭头所指),艾表示他们经常吵架还打过一架(第5、6行,如双线箭头所指)。随后,麦问“谁打赢了”(第8行)。艾一边告知麦“肯定不会是这样打”(第10行),一边用前臂演示推推搡搡的动作。此时,艾并没有回答谁打赢了,只是演示出她和男友不是推搡地打、闹着玩,真正发生的事情是:“pia::的一耳光扇过去,他就把我这样”(第10、11行,如双线箭头所指)。艾一边说“pia::的一耳光扇过去”一边在麦面前演示扇耳光。当艾说“他就把我这样”时她又把手放在麦的脖子前。至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一架里,艾扇了男友一耳光,男友就掐着艾的脖子。

面对前一说话人具有挑战意义的话语,人们有可能表示屈服,也有可能进行反抗,还有可能既不明确表示屈服也不表示反抗。针对“那你两人还能待在一起”,艾没有明确回复他们两人能否在一起,因为事实是两人在恋爱中,但她通过简述实际发生在他俩之间的事情表明两人之间也存在矛盾,会发生口角甚至打架。

下例中,他人的误解引发了说话人进行故事讲述。例(10)是紧接着例(4)发生的对话片段。梁表示她不确定是否参加博士生的活动,有可能去不成了(第33、34行),因为可能全家人都出去(自己玩)(第36、39行)。当梁还没解释完为什么去不成时,陈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你家在这里嘛,我觉得你去的可能性应该很小(第38、40行)。梁紧接着拒绝了陈展示的理解,并开始了故事讲述。

例(10)去的可能性小_ES_M01_0312

3334梁:=°>但<°我现在就是可能:::,现在°还°没有确定,有可[能也去不成了因[为= 35陈: [mm [mm 36梁:=.hh我们::可能:就全-(0.3)全家人 37(.) 38陈:→.hh你家[在这里嘛:,我觉得你::(.)= 39梁: [都出去. 40陈:→=这个:::去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4142梁:⇒=没有啊我家先生一开始我给他[打电话他说,.hh嗯::::星期::::. 43陈:[mm 44梁:=hh嗯:星期六可<以>.= 45陈:=mm= 4647梁:=他说星期日我们全家吃饭.(0.6)嗯[::::所以就不要:::(.)不要::::(.) = 48陈: [mm 49梁:=n-星期日就不要走啦, 50(.) 51陈:哦:[: 525354梁: [然后后来呢昨天我们:::全家人:又加上他的亲戚:::.hh什么的都来了我们:::一商量又要::: (0.3)[出去. 55陈: [mm 56(.) 57陈:mm-哦::.

针对陈的理解,即:因为家在这里所以参加活动的可能性很小,梁马上进行否定(“没有啊”)(第41行)。随后梁立即开启故事讲述:一开始她给她先生(第41行,如双线箭头所指)打电话,她先生说周六可以(第42、44行),周日全家一起吃饭所以就不要选周日参加活动(第46、47、49行),但后来临时(昨天)和家人商量打算一起出去(第52、53、54行)。通过此故事,梁表示她确实与她先生讨论过参加博士生活动的事宜,并商讨过哪一天更合适,但由于临时增加的家庭安排导致她可能不参加活动。梁通过讲述实际发生的情形驳回陈过于简单的模式化(stereotypical)理解。

最后一例中,故事出现的位置较为复杂。

例(11)山竹_SR_M09_0605

01林:((拿一个山竹))>你们<要吃这个吗? 02万:→((摇头)) 03林:⇒这个蛮好[吃的. 04马: [mm山竹啊.= 05林:=山竹啊. 06(0.7) 07080910林:⇒那个时候,(.)我们去马来西亚的时候,(.) 我妈就-她-我就很喜欢吃我就说啊::我们吃这个吧,(.)然后我妈就-看这个样子就觉得不好吃嘛.= 11马:=超好吃的.= 12林:=对啊我觉得[好好吃的. 1314马: [前-我觉得很像大蒜huh huh huh ((林劝说马和万吃山竹))

林拿起一个山竹,询问万和马“你们要吃这个吗?”(第1行),万摇头表示拒绝(第2行)。随即,林发出一个评价性话语“这个蛮好吃的”(第3行),马对林拿起的水果进行指认“mm山竹啊”(第4行),林确认(第5行)。经过0.7秒的停顿,林开始故事讲述:她们去马来西亚的时候(第7行),她很喜欢吃山竹于是劝说妈妈一起吃,但是妈妈看山竹的样子就觉得不好吃(第8、9、10行)。林的讲述由于受述者马的回复而暂停。马认为山竹超好吃(第11行),虽然它看起来像大蒜(第13行)。

回顾此例中故事讲述所发生的序列位置,首先林提供的山竹遭到万的直接拒绝,随后林表示山竹“蛮好吃的”,但并没有得到万的回应,在这之后,林开始了关于山竹的故事讲述。故事中林因为早知山竹味美所以劝说妈妈一起吃,林妈妈却因为山竹的外表对其味道产生偏见。通过这一部分的故事讲述,林表达了对他人拒绝吃山竹的理解。

四 结语

日常交谈中的故事讲述是人际互动的有机组成部分。[24]针对故事讲述的研究不能脱离它所发生的互动环境,不能忽略其出现的序列位置。总体来说,日常交谈中的故事讲述不仅仅是说话人对过去经历的重述,通过讲述提供例证。处于不同序列位置的故事讲述所执行的行为不同,例如:应答话轮中,说话人通过故事讲述详细回答前一说话人的提问,并充分解释如此应答的缘由;他人讲述引发的故事讲述,可展示讲述者对前一讲述者所述内容是否保持一致或认同;评价及断言之后,故事讲述的出现使说话人的观点更为具象;在带有否定意义的话语行为例如挑战、误解、拒绝之后,说话人通过故事讲述进行反驳或表示理解。

会话分析研究并不是仅仅分析话轮转换那么简单,话语行为的相关研究尤其应该受到重视。[25]但是在研究话语行为的时候需要掌握会话分析的基本概念如序列、话轮、修补等等。在此故事讲述的专题研究中,我们从参与者视角出发,具体考察故事讲述出现的序列位置及说话人通过故事讲述所实施的话语行为。本文的目的并不是对故事讲述的功能进行穷尽性统计,但是唯有对每一个案例进行仔细地分析才能扎实地推进会话分析学科的研究。

猜你喜欢
讲述者所指山竹
上篇 庆国之盛世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趣填51
遗忘者
讲述者
山竹
党建共建引领新时代的“讲述者”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中国山竹价格增长30%
渭南市博物馆:华夏文明的“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