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19-07-24 10:33杨素青敖登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微课

杨素青 敖登

【摘 要】本文着眼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类专业《医用高等数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影响《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对分课堂+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情况,发现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用高等数学;对分课堂;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影响《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学时少,内容多,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医用高等数学》是我校临床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开课的班级有15个之多,而《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学时只有24学时,学习的内容有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如果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讲授的内容多而且讲的快,几乎是满堂灌,课堂上基本没有时间与学生真正的交流与互动,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必然会对讲授的内容造成走马观花的教学效果,学生难以分清重点与非重点,对课堂内容掌握差。且由于功能巨大的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给课堂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其吸引力远远超过了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听课常态化。所以,要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势必要探寻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二)考核形式单一。目前我校临床类专业《医用高等数学》的考试形式是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成绩的考核形式。单一的考试方式造成期末考试成绩悬殊较大。有的学生虽然每节课都来上课但根本没有学习,成绩极低;有的靠期末突击能及格就好;而一直跟着老师好好学习的学生,成绩较好。这也给组卷教师带来了困难,卷面简单了,达不到教学要求,卷面难了,不及格的太多。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能够全面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

二、“对分课堂+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实践

(一)“对分课堂+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整合了讲授法和讨论法,系统地贯彻了四大学习理论和三大教学理论。通过重新定义课堂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实质性改革[1]。对分课堂的核心是将课堂的教学时间对分,一半用于教师的讲授,一半留给学生,通过讨论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微课的实质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探究性学习,但微课具有内容具体,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等特点,能很好的用来辅助教学。微课与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二者各自优势,互为补充。通过建立一个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为主,以“自主学习和考核评价”为辅的教学模式,弥补和拓展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提升教学效果[2]。

(二)“对分课堂+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对分课堂+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在《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进行了两轮的实践,第一次实践的班级有40个人,总学时为48学时,每周4学时,两次课。第二次实践的班级为60人,课时为24学时,每周2学时,1次课。

实践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将本课程所应用的“对分课堂+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及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方式以及所学内容有明确的了解。然后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组数按班级实际人数确定,每组选一个组长。

(2)学习内容的设计。教师首先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按照难易程度,重点和非重点进行区分,再将讲授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分开。按照总学时和总的教学内容书写详细的教学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料主要由教师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源包括教师自制的微课,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如优质的课程视频等。学生结合教师的讲授与丰富的学习资源掌握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

(3)教学活动设计。对分课堂最核心的特点是“隔堂讨论”,即将内化和吸收安排到课后,本堂课前一半时间讨论上堂课的内容。所以做好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在实践的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教师设计一个话题引入课程的主要内容。话题的引入主要以微课为主,也可结合其他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二、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要详细、明确,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白通过此次学习可以完成哪些内容,达到哪种目的;三、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将表现优秀的给出明确的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监督学生的讨论过程,保障讨论的质量。

(4)教学过程。对分课堂把教学在时间上清晰地分离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内化和吸收、讨论。讲授和讨论是课堂上做的工作,内化和吸收是课下的工作,即延伸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对分课堂+微课”的教学模式弱化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讲授不再事无巨细,全面覆盖,而是精讲知识框架(主要以重点、难点为主)、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等,教师只做引导性的讲授,细致的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讨论中存在的代表性强、具有共性的学习问题,教师要研究透彻,做深入的讲解。

“对分课堂+微课”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升教与学的效率来提升教学效果。于教师,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而是成为学生信任的导师;于学生,此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接受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可以更多地从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中获取,来提高学习效率。

三、考核方式

“对分课堂+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总成绩由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两部分构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40%)具体又细分为:出勤10%+作业(或课堂表现)10%+中期考核20%。在本文的实践班中,对10%的作业分又可灵活的控制,如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非常出色,则课堂表现的分数可抵作业的分数,即在课堂表现分和作業分中择优,这种形式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求,有的学生做的很好但不喜欢在课堂上表现,可表现在作业中。

新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过程起到了监督的作用。有的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但也得上课好好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这样期末总成绩才能过关;有的学生很感兴趣,那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他的才能,获得好成绩,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了学生成绩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一版。

[2]魏春梅.“微课+对分”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语文学刊,2016年(2).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